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鲁迅、毛泽东与站起来的中国--评摩罗的《中国站起来》

火烧 2010-01-16 00:00:00 读书交流 1037
文章对摩罗《中国站起来》进行评述,重点批判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描写及其对五四运动的影响,探讨中国精神崩溃与崛起的关联。

鲁迅、毛泽东与站起来的中国--评摩罗的《中国站起来》  

   

摩罗先生最近写了一本书《中国站起来》,网站几位学者先后进行了推荐,本人就是在看到推介后第一时间邮购了一本,读过之后却颇感失望,有些话不吐不快。  

《中国站起来》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为崩溃篇,呐喊篇,崛起篇,每篇均八章,共计二十四章,每篇均有前言和结论。全书正文前有序一、序二及前言,正文后有后记,大约十九万字。  

摩罗先生一开头就给读者当头棒喝:1909年,看不到中国的崩溃是有眼无珠;2009年,看不到中国崛起的趋势也是有眼无珠。坦率地讲,本人在过去的2009年横看竖看愣是没看出中国崛起的一丁点迹象,显然属于摩罗眼里有眼无珠的人了,虽然心里一肚子不高兴,但既然拿到了书,就算有眼无珠,也要睁大眼睛看下去。  

摩罗先生用大量的笔墨论证了百年以来中国未能崛起的原因在于三大枷锁:第一重枷锁是国民劣根性批判;第二条枷锁是西方文化崇拜;第三条枷锁是西方国家崇拜。而这三条枷锁从根本上讲都是源于一百年前中国人的精神大崩溃。关于这次中国人精神大崩溃的来龙去脉,摩罗先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列强的枪炮打败了中国而中国又找不到反败为胜的希望,所以导致国人“自轻、自贱、自虐”,而这一结果”是五四启蒙运动种下的祸根,是一些五四的精神领袖们惹下的祸,是他们率先丧失了中国文化和民族信心,率先精神大崩溃,盛情赞美西方人,无情妖魔化中国人,批判中国的国民劣根性,开启全盘西化的发展战略,最终将中国人带上了崇洋媚外的疯狂列车”。五四的精神领袖们是哪些人呢?摩罗指出就是陈独秀、蔡元培、胡适及鲁迅。而在摩罗看来,造成中国人精神大崩溃的罪魁祸首,首推鲁迅!贯穿全书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对鲁迅的批判与鞭挞。在崩溃篇中,摩罗指出:“鲁迅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他一辈子的创作,竟然如此严重地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影响和支配,虽然我们相信他的主观意愿在于激励中国人摆脱外国人的奴役,可是它在效果上也许难免适得其反。我们有意按照殖民主义者的命名来体验自己,只会越体验越觉得自己是劣等民族,这实际上就是或主动或无奈地将他们给我们锻造的精神枷锁戴在自己的脖子上。鲁迅如此折服于一个殖民主义者对于中国人的挑剔和批评,中国读者又如此折服于鲁迅的作品与思想,这条文化传播的纽带,染满了精神奴役的底色。无论这里开出多么美丽的文学之花,花瓣里流淌的汁液永远无法摆脱精神奴役的养料”。
  在呐喊篇中,摩罗指出:“鲁迅一辈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让国人相信,我们中国人在精神上、道德上、教养上确实不如西方种族,确实具有国民劣根性。我们的语文老师,结合鲁迅的作品,这样给青少年一带灌输国民劣根性学说和逆向种族主义思想,已经灌输了大半个世纪。昆仑山因此而失魂落魄,成了一位跌倒的巨人”。  

一个用深邃的思想深深鞭策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导师,在摩罗眼里就这样成了一个毒害几代中国人的罪魁祸首,这样一个大发现,不能不说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如果这一发现是事实的话,那足以让所有鲁迅的崇拜者们呼天抢地、精神崩溃。如此一来,五四时代的中国人因为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精神大崩溃了一次,今天的中国人则又会因摩罗对鲁迅的的批判导致鲁迅高大光辉的形象轰然倒塌而再一次大崩溃,但是,沐浴在鲁迅精神雨露中的当代中国人会崩溃吗?稍有逻辑常识的中国人,当然是完全不能认同摩罗这样一个结论的.  

其实,怀疑鲁迅,批判鲁迅甚至妖魔化鲁迅的行为并不是从摩罗开始的,在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对他的非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跟鲁迅论战的对手前赴后继,一波接着一波,如徐志摩、胡适、梁实秋、陈西莹、章士钊、林语堂、周扬,矛盾、郭沫若等,信手拈来一个,都是那个时代响当当的人物,鲁迅呢,面对这些强劲的对手毫无惧色,愈战愈勇,几乎以一己之力横扫千军。有一点跟现在不同,那时的对手在落败之后要么偃旗息鼓,要么落荒而逃,有的事后以不同方式向鲁迅表示了深深的敬意与钦佩,有的最终还跟鲁迅走在了一起,成为同一个文艺战壕里的战友。读一读五四那个时代的历史,不难找到这样鲜活的例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地上同样出现一股诋毁鲁迅否定鲁迅的逆流,跟上次不同的是,这一回很多人或采用泼妇骂街的方法死缠烂打或采用下三烂的手段诬陷诽谤,从鲁迅的家庭、情感等私生活入手,大肆污蔑鲁迅的人格,把一盆盆脏水泼向鲁迅,这样的行为比起鲁迅时代那种平等人格下的论战相比,显得非常的卑劣与猥琐。因为鲁迅不在了,不再向他们投出胆寒的匕首与枪了,小人们才如此猖狂。  

但是,这一次,摩罗对鲁迅的否定跟前人有着根本的不同,他是全方位的、颠覆性的否定,从摩罗的角度来看,不否定鲁迅,就不能打破缚在昆仑山的第一重枷锁,当然更谈不上砸碎第二重、第三重枷锁了;不否定鲁迅,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  

摩罗关于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导致了中国人精神崩溃的结论,是不值一驳的。为了证明书中自己的观点,摩罗煞费苦心地找出一个名叫史密斯的美国传教士及他写的一本叫《中国人的气质》的书,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一柄绝世好剑,于是就在鲁迅的文章里横戳竖挑,从字里行间搜罗是否有《中国人的气质》里类似的言语或痕迹。一旦发现便如获至宝,对鲁迅群追猛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其实,摩罗先生完全没必要这样辛苦,鲁迅的文章里说中国人坏话的言语多了去了。问题在于,《中国人的气质》里关于中国人行为、处事、文化、思考、宗教、生活、习惯等等方面的描述是否都是造谣,歪曲、诽谤?是否都是讽刺、挖苦、嘲弄?书里有没有实事求是的、客观的描写?中国人的人性里有没有书中所描写的那些愚昧,无知、麻木的东西?如果有,该不该揭露?该不该批判?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些最具传统中国文化的格言警句难道对于口口声声回归康梁的莫罗先生而言,一点都不了解吗?难道自身的缺点因为被一个异族人指出来就不再是缺点了吗?就要竭力否认、竭力辩解、竭力美化吗?这是什么逻辑?  

这样说摩罗可能不太公平,因为摩罗的另外一个逻辑是,中国人的这些缺点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西方殖民者以及其他民族共有的缺点,所以西方人是没有资格攻击中国人的,尤其不能容忍的是,西方人批判也就罢了,你鲁迅跟着洋人批判国人的劣根性,就太大逆不道了,这不,你一批判,中国人的精神就崩溃了,这里不禁要问一下摩罗先生,中国人的精神果真就那样脆弱吗?  

换一个方式问一下摩罗先生,如果鲁迅他们没有看到过《中国人的气质》这本书,或者历史上斯密斯根本就没有写过这样一本书,但鲁迅他们依旧批判国人的劣根性,中国人的精神会不会崩溃?  

又假如《中国人的气质》这本书不是西方人斯密斯写的而是一位东方人写的,譬如印度的泰戈尔,鲁迅也参考此书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中国人的精神会不会崩溃?  

再假如,仅有西方人根据《中国人的气质》这本书,连续地、持久地、猛烈地批判中国人、丑化中国人,而鲁迅他们不做声,中国人的精神会不会崩溃?如果摩罗先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那是不是意味着:洋人骂得而鲁迅骂不得,一骂即溃---精神崩溃?  

显而易见,仅仅因为鲁迅参考一本西方人的书批判了国人的劣根性就导致中国人精神大崩溃,这样的结论是多么的荒唐!如果非要强加这样一个罪名的话,那也应该找斯密斯算帐而不是找到鲁迅的头上。这里不想再浪费笔墨。  

鲁迅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不仅没有导致中国人的精神崩溃,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诞生,他让大多数国人从愚昧中认清了自我,投入到改造民族,改造世界的运动中去,这个运动就是摩罗在本书中竭力回避的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  

关于这一点,1938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的会上即后来发表出来的文章《鲁迅论》中描述得非常清楚:“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成功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的组织上的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化的。尤其是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青的力量……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自由而斗争……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关于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毛泽东1940年写的《新民主主义论》里再一次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新文化的方向“。  

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正是在五四以来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中国青年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旧文化进行斗争。正如瞿秋白所形容的那样,当时的思想界在长期禁锢下,好像‘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喷沫鸣溅’,各种新思潮滚滚而来,而马克思主义也就作为新思潮的一种传到了中国。然后,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更成为这种新思潮流传的催化剂“。无数的事实证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领袖人物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以及卓有成效的启蒙运动,不仅没有让中国人精神崩溃,反而使国人空前清醒、空前自信、空前团结、空前强大。共产党人也正是在新文化的熏陶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在1949年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摩罗先生为什么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竭力回避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呢?难道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长达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摩罗眼里“人间蒸发“了吗?当然不是!其实摩罗很清楚,如果不绕开这段历史,那他在本书所呈献给读者的“娓娓道来的论证“就完全禁不起推敲了。  

还有一点,可能在摩罗看来,毛泽东领导下站立起来的中国算不上真正站起来的中国,所以他对这样的站起来是不屑一顾的,我这样的推测不是没有道理的。通读全书,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描述,在其长达19万字(共267页)的著述中占据的篇幅竟然不足一页,而这一段内容又恰好是描写所谓大跃进的,里面无非是时下精英们常见的”牺牲环境、毁灭资源、瞎折腾“云云。还有一处,那是在崛起篇前言中,“中国共产党人终于率领中国从虎狼的啃噬中挣脱出来,可是这一过程落下的满身新旧伤痕足够中国人恸哭百年……”摩罗很聪明,他并没有就此展开,但是就是这短短的两行字已清楚表明了他对新中国三十年所持的立场,这里我也不想展开下去了。  

摩罗先生在分析了中国崩溃的根本原因后,自然要向中国人指明一条道,这条康庄大道就是:“跨越五四,回归康梁”!康梁是谁?就是康有为梁启超,因为摩罗认为:“中国的人文文化和道德文明,以周代为起源的话,一直到康有为、梁启超时代,指导中国人的生活长达三千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文化不就是发源于奴隶社会的诸子百家文化及封建社会兴起的儒家文化吗?不就是被毛泽东和共产党人早已推翻的代表权贵精英集团利益的文化吗?这样的道路,将会把中国带向何方,读者们不会不清楚。原来,摩罗的所谓中国的崛起,是要回归并复兴这样的文化!  

摩罗先生在崛起篇的“文化自觉“一章里,谈到了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问题。他认为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文化挖掘,第一是从中国的本土宗教文化譬如道教、儒教(祖先崇拜)中发掘价值;第二是从中国历代各种学说、学派、典籍中发掘价值;第三是从中国底层社会的文化实践中如占星,算卦,风水、巫术,方术中发掘价值,而且摩罗指出:底层社会的文化资源往往是一个民族出现文化危机时赖以渡过难关的最后保障。看到这些似是而非如同呓语般的描述,除了陷入迷茫、混乱与虚幻之中,实在不知道能够发现什么价值。  

本人虽然不同意摩罗先生关于中国人百年前精神大崩溃的结论,更不同意他关于中国应该回归康梁的观点,但对他关于中国在今后几十年崛起的观点还是颇为认同的,但这样的崛起只能是回归毛泽东思想,回归完善了的社会主义制度,因为,毛泽东的中国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彻底崛起,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中国新文化的代表,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汤因比关于中国的预言,如果能够成真,那也一定是毛泽东思想武装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战胜西方资本主义的结果而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战胜西方殖民文化的结果。(完)  

   

为使更多读者了解鲁迅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贡献,特搜集三篇资料附文后     

附:《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致许广平女士的唁电》、《为追悼与纪念鲁迅先生致中国国民党委员会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电》。  

  这三个文件,对鲁迅的评价,一点不比毛泽东的评价低,从某种程度上说,还要更高。可以看出,鲁迅在中国革命文化界的领袖地位和鲁迅对中国文化革命的贡献。这三份文件,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刚到陕北不久,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下,以电报的形式发出的。直到国共合作后,才在延安的《解放》半月刊上登载,时间已是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了。  

  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  

  噩耗传来,中国文学革命的导师、思想界的权威、文坛上最伟大的巨星鲁迅先生陨落于上海。当此德、日等法西斯蒂张牙舞爪,挑拨世界大战,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鲁迅先生的死,使我们中华民族失掉了一个最前进最无畏的战士,使我们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最巨大的不可补救的损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苏维埃中央政府对于鲁迅先生的死,表示最深沉痛切的哀悼!  

  鲁迅先生一生的光荣战斗事业,做了中华民族一切忠实儿女的模范,做了一个为民族解放、社会解放、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文人的模范。他的笔是对于帝国主义、汉奸卖国贼、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法西斯蒂,以及一切无耻之徒的大炮和照妖镜,他没有一个时候不和被压迫的大众站在一起,与那些敌人作战。他的犀利的笔尖,完美的人格,正直的言论,战斗的精神,使那些害虫毒物无处躲避。他不但鼓励着大众的勇气,向着敌人冲锋,并且他的伟大,使他的死敌也不能不佩服他、尊敬他、惧怕他。中华民族的死敌,曾用屠杀、监禁、禁止发表鲁迅的一切文字、禁止出版和贩卖鲁迅一切著作来威吓他,但鲁迅先生没有屈服;民族的死敌想用“赤化”、“受苏联津贴”等捏造的罪状来诬陷他,但一切诬陷都归于失败;民族的死敌,特别是托洛斯基派,想用甜言蜜语来离间他离开大众的救亡阵线,但是鲁迅先生给了他以迎头痛击。鲁迅先生在无论如何艰苦的环境中,永远与人民大众一起与人民的敌人作战,他永远站在前进的一边,永远站在革命的一边。他唤起了无数的人们走上了革命的大道,他扶助着青年们使他们成为像他一样的革命战士,他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立下了超人一等的功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了永远纪念鲁迅先生起见,决定在全苏区内:(一)下半旗致哀并在各地方和红军中举行追悼大会;(二)设立鲁迅文学奖金,基金拾万元;(三)改苏维埃中央图书馆为鲁迅图书馆;(四)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建立鲁迅纪念碑;(五)搜集鲁迅遗著,翻印鲁迅著作;(六)募集鲁迅号飞机基金。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已向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   

   
 
  
 

  
 
和南京政府要求:(一)鲁迅先生遗体进行国葬,并付国史馆列传;(二)改浙江省绍兴县为鲁迅县;(三)改北平大学为鲁迅大学;(四)设立鲁迅文学奖金奖励革命文学;(五)设立鲁迅研究院,搜集鲁迅遗著,出版鲁迅全集;(六)在上海、北平、南京、广州、杭州建立鲁迅铜像;(七)鲁迅家属与先烈家属同样待遇;(八)废止鲁迅先生生前一切禁止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及全世界拥护和平、同情中国民族解放的人士,一致起来,要求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及南京国民政府执行上列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尤其是文学界,一致起来继续鲁迅先生的光荣事业,继承鲁迅先生的遗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为中国大众的解放而奋斗,为世界和平而奋斗。  

  鲁迅先生精神不死!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致许广平女士的唁电  

  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转许广平女士鉴:  

  鲁迅先生逝世,噩耗传来,全国震悼。本党与苏维埃政府及全国苏区人民,尤为我中华民族失去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的领袖,共产主义苏维埃运动之亲爱的战友,而同声哀悼。谨以至诚电唁,深信全国人民及优秀之文学家必能赓续鲁迅先生之事业,与一切侵略者,压迫势力做殊死的斗争,以达到中国民族及其被压迫的阶级之民族和社会的彻底解放。  

  肃此电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为追悼与纪念鲁迅先生致中国国民党委员会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电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南京国民党政府公鉴:噩耗传来,鲁迅先生病殁于上海。我国文学革命的导师、思想上的权威、文坛上最灿烂光辉的巨星竟尔陨落,此乃我中华民族之大损失,尤其当前抗日运动的大损失。鲁迅先生毕生以犀利的文章、伟大的人格、救国的主张、正直的言论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其对于我中华民族功绩之伟大,不亚于高尔基氏之于苏联。今溘然长逝,理应予以身后之殊荣,以慰死者而示来兹。敝党敝政府已决定在全苏区内实行:(一)下半旗致哀,并在各地方与红军部队中举行追悼大会;(二)设立鲁迅文学奖金十万元;(三)改苏维埃中央图书馆为鲁迅图书馆;(四)在中央政府所在地设立鲁迅纪念碑;(五)搜集鲁迅遗著,翻印鲁迅著作;(六)募集鲁迅号飞机基金。贵党与贵政府为中国最大部分领土的统治者,敝党敝政府敬向贵党贵政府要求:(一)鲁迅先生遗体举行国葬,并付国史馆立传;(二)改浙江省绍兴县为鲁迅县;(三)改北平大学为鲁迅大学;(四)设立鲁迅文学奖金,奖励革命文学;(五)设立鲁迅研究院,收集鲁迅遗著,出版鲁迅全集;(六)在上海、北平、南京、广州、杭州建立鲁迅铜像;(七)鲁迅家属与先烈家属同样待遇;(八)废止鲁迅先生生前贵党贵政府所颁布的一切禁止言论、出版自由之法令。表扬鲁迅先生正所以表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敝党敝政府的要求,想必能获得贵党贵政府的同意。特此电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