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都是出来卖的

火烧 2008-08-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像软件代理商一样,夸大微软产品功效,缺乏技术深度。对比技术部门与市场部门角色,揭露经济学界存在利益驱动与专业缺失问题。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都是出来卖的


作者: 曹向东


华岳论坛 http://washeng.net/

我所在的城市有google、微软、戴尔等几家IT企业,于是我也就认识了一些在这些公司工作的朋友。通过交往我慢慢发现,在技术部门和在市场部门工作的人,对自己公司的产品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微软公司为例,负责市场销售的人把微软的产品吹得神乎其神,同时也经常有意或无意地炫耀自己“微软员工”的高贵白领身份;而从事技术工作的程序员,就不会让人产生“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感觉,他们能够耐心倾听用户的抱怨,甚至在私下“喝佛骂祖”。其他公司的情况也类似。


我对这种差别一开始很奇怪,后来想明白了,这是他们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在广告和销售部门工作的人,必须绝对相信自己公司的产品,如果连自己的产品都不相信,还怎么能宣传产品,说服用户呢?而在技术部门,他们的重要任务是测试新程序的稳定性和修复旧程序的漏洞,这就要求他们不能迷信自己的产品,任何一个技术上的疑点都不能放过。


这和资本主义体系非常像。如果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比作微软公司,那么在广告部和市场部里谋职的都是新自由主义学者,而技术部门则由传统的社会民主党和凯恩斯主义者充当。新自由主义学者的工作就是吹嘘他们的Windows多么安全好用——广告而已,出了问题他们就不管了(比如拉美,还有我们北边的邻居);社会民主党又被比作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和护士,但是最近二十多年,社会民主党竟然也相信了“Windows不存在漏洞”的宣传,以为Windows再也不需要打补丁了,为挣高薪还拼命往市场部里挤。没有技术部门修复漏洞,微软不出问题的话就真是没有天理了,于是就出现了次贷危机。

相比之下,我们国产的主流经济学家只能算软件代理商,连微软正式员工都不是,顶多去过微软公司参观了几天。但就是这些出来卖的主儿,把Windows夸得比大力丸还神,像茅于轼就现身说法,说使用Windows有滋阴壮阳延年益寿之功效。对于技术细节,他们是一窍不通。

周其仁

从连邦的店面到中关村的地摊,卖软件也分三六九等。北大的张蚊蝇教授是做大买卖的,人家要垄断微软的独家代理权,所以一个个竞争者都被他赶走了。他遇见我们这些说Windows坏话的个人用户,一句“你不懂”就打发了,仍不失风度。而同是北大的周骑人教授就没这么斯文了,只要一听见谁说Windows不好用,就挽胳膊卷袖子,脸红脖子粗地骂人。上梁不正下梁歪,他教育出来的研究生更没品,只要一听说什么“自主研发”,就条件反射般地破口大骂,生怕抢了他们的生意。对这类人,我几年前称之为“菜贩子经济学家”:以他们的脓水,地摊卖菜挣点小钱还可以,让他们制定国家政策只能是祸国殃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