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郭海强:“麻生回归”或使福田政权走上末路

火烧 2008-08-14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麻生太郎回归引发福田政权动荡,分析其背后政治博弈与经济困境,探讨日本自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及福田内阁面临的挑战。

“麻生回归”或使福田政权走上末路  

   

                                               郭海强

   

去年9月,以右翼强硬立场闻名的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出乎意料”地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上败于“温和派”福田康夫之手。因此,麻生这个曾先后与小泉、安倍、福田竞争日本首相宝座却屡战屡败的右翼政客,于落选后负气表示不在党内与福田合作并拒绝进入福田内阁,其手下的麻生派“自动”退出日本政治前台成了自民党内唯一的“反主流”派系。然而,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于日前对自民党领导层和内阁进行了“大换血”式的首次改组,“出乎意料”地将自民党干事长这一要职交给了党内政敌麻生太郎。这个怪异的“福田-麻生体制”随即引发了日本媒体及国际舆论的一片热议。  

   

福田上台至今不过十个月,期间由于日本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日本社会出现了物价大幅上涨、经济增长减速、企业收益下降等导致国民生活困难的严重经济问题,加上养老金记录、央行总裁接班人难产、恢复汽油税暂定税率、后期高龄者医疗制度(又称长寿医疗制度)等内政民生问题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内阁支持率从当初的近60%一路下滑,甚至一度跌破20%。因此,显而易见的是,福田此番大刀阔斧地组建这个所谓“实现安心(生活)内阁”,并不计前嫌与麻生结成政治同盟,无非就是为了应付自民党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执政危机,其中拉抬民众支持率和打赢明年众议院大选更是当务之急。福田与麻生破天荒的“联手”,除了可以再次验证“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句政治名言外,实际上还预示着福田政权已几近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饮鸩止渴”以求打出一条“生路”。  

   

与小泉、安倍一类的“政治明星”相比,福田显然属于稳健务实的传统型政治人物,其个性不张扬、不好斗,没有强烈的政治野心与权力欲望,颇有“谦谦君子”的古风。06年小泉下台之时,日本国内民调显示多数国民希望赋闲的福田出来与安倍公开竞争,但“众望所归”的福田因不愿看到靖国神社问题被中国加以利用来牵制日本,更不愿因此造成其所属森喜郎派的分裂,遂以“年高体弱”为由提早表态退出自民党总裁竞选,成就了安倍的上台。《读卖新闻》因而发表社论称赞福田此举“充分考虑到日本的未来”,将其封为坚定维护日本国家利益的“国士”。07年安倍下台之时,同样是这个“君子”福田,却为了收拾因安倍仓猝辞职而留下的烂摊子,为了挽救自民党及日本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义无反顾地奋起古稀之躯,大张旗鼓地与麻生展开激烈角逐(显然福田认为麻生之才具不足以领导日本),进而赢得日本首相宝座,成就了“父子首相”的政坛佳话。福田如此反差强烈而又“激动人心”的“一退一进”,确实堪称日本政坛上硕果仅存的传统政治楷模。  

   

可惜,烈士暮年的福田虽然“壮心不已”,但自民党及日本社会目前所身陷的各种困境和危机,却极可能让其“壮志难酬”。首先,在国际方面,日前由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WFUNA)主导的“千禧年计划”提出了一份名为《2008年未来状况》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由于粮食与能源价格日益高涨、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加剧和人口迁移增多等问题,可能促使全球未来十年趋向更动荡、暴力冲突更多。事实上,仅从08年年初至今,我们即可看到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负面变化,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经济困难、冲突不断的动荡时代。显而易见,这种全球性的不利变化对于极度依赖海外资源和市场的日本必然造成严重的冲击,从而在日本社会上引发各种内外危机;同时,这种的国际因素所造成的时代困境并非日本一国所能改变,更绝非一党一人所能挽救。其次,在内政方面,由于执政的自民党(包括号称推行改革的小泉政权)长期实施保守的政经政策,导致日本贫富悬殊加剧,社会福利倒退,经济成长停滞,政治丑闻迭出,所造成的政治后果都成了福田政权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担和顽疾,不论其如何作为,均难以扭转政绩不佳的厄运。此外,去年参院选举后,日本在战后首次出现朝野政党分别掌控众参两院的政坛格局(日本政界称之为“07年体制”),形成史无前例的国内政治对立局面,致使福田上台后的施政处处受到反对党的掣肘,频受民主党党魁小泽一郎的攻击乃至“逼宫”。在外交方面,虽然家学渊源的福田精通外交,为自民党内有名的“外交族”(区别于鹰派的‘国防族’),但除了对华外交颇有斩获外(这自然离不开中国方面的积极配合),日美同盟受到冷遇,对韩外交不进反退,与俄罗斯及东盟的关系仅能维持现状。《读卖新闻》8月2日的文章指出,当今日本外交处于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中。世界形势变动越来越快而日本却难以应付;日本地位日益下降,政府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正是此一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福田不得不“穷则思变”,积极拉拢颇有人气的麻生加盟,希图藉此维护其政权稳定,以求明年能够带领自民党顺利赢得众议院大选。  

   

众所周知,麻生太郎是日本右翼阵营里的“大嘴巴”,向以坚持强硬反华立场及参拜靖国神社而著称。麻生出身于政治世家与财阀家族的双重门第,家世显赫、财大气粗,从政后将如其外祖父吉田茂那样成为日本首相视为人生的最终目标。麻生作为日本政坛亲美派的典型代表,先后在小泉、安倍内阁出任外相,期间主张大力加强日美同盟,扬言日美同盟应优先于联合国,强调“要强化全世界中的日美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则在历史认识、参拜神社、台湾地位、“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上公然蔑视中韩等邻国人民的感情,屡屡冲击、挑战对华关系的外交基础及政治底线。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麻生的政治路线自然与福田的政见相左,因此自小泉时期起,福田即与麻生不咬弦;后来两人成为竞争首相的政治对手而针锋相对,彼此之间的嫌隙和矛盾更形公开化及白热化。此外,在去年的总裁选举中,福田虽然得到党内除麻生派以外的所有派系首领的一致支持,但仍然还有近四成的国会议员背离其派阀领袖的意志而将选票投给麻生。因此,在未来的执政期间,不排除麻生利用自民党干事长的职务之便暗中培植私人势力,一旦时机成熟即行发难,迫使福田“退位让贤”。由此可见,饥不择食的福田此番与麻生这样野心勃勃的死硬右翼政客结成政治同盟,不仅背离其一贯的政治理念和政策方针,更无异于将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政治炸弹埋在自己的身边。据8月初的最新民调显示,日本民众认为最适合担任下届首相的政治人物正是麻生太郎。  

   

在历史上,战后日本首相的任期大多甚为短暂,往往不到两年,各派系势力为了重新获得分配权力的机会,便以支持率低下或政治丑闻的借口将在任首相拉下马,派阀政治带来的政权频繁更迭,成为日本政坛的长期积弊。有鉴于此,01年小泉出任首相后即以“改革”名义力图打破自民党的派阀政治传统,屡下狠手清除异己以掌控内阁人事安排权力。安倍上台后承接小泉“遗产”,继续谋求不受派阀左右和掣肘。但残酷的政治现实最终打破了安倍的美梦,不得不回头求救于各派阀,重新延揽派阀首领入阁。而福田此次内阁改组,继续扩大对派系首领的任用,八大派阀首领悉数入阁。换言之,曾经受到小泉和安倍强力打压的自民党派阀政治,经过福田这次改组不仅卷土重来,更是全面复辟。如此一来,虽然可以暂时维持政权稳定,但派阀政治所难以避免的先天弊端,使得福田新内阁日后再度爆发政治丑闻的机率大增,性质可能更为恶劣,同样埋下了未来造成政局动荡的祸根。加上福田本人已经七十有二,面对繁重的政务和严重的危机,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老力衰”之类的指责就会成为党内政敌或反对党的攻击口实。概括而言,“麻生回归”对于福田政权肯定是一柄双刃剑,随时可能给予福田致命一击。   

   

从中国对日外交视角而言,“麻生回归”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晰地、形象地考察日本对华外交政策的本质。所谓的“亲华鸽派”原来随时可以与“反华鹰派”同流合污,因为日本政客不论“左右”,毕竟是服务于自身的政治利益以及日本的国家利益,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自觉维护中日友好”。有时候,“亲华鸽派”更能从中国身上获得“反华鹰派”所不能得到的好处。此次内阁改组后,福田有意安排“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二阶俊博负责近期中日最大矛盾的东海油气田问题,安排年轻的“知华派”议员林芳正负责中国民众最为关心的日本国防军事政策。此举名义上自然是为了“稳定中日关系”,实际上却是摸准了中国对日外交“讲友好、要面子”的死穴,意图在东海油气田开发和扩充日本军力两个方面继续取得更大的突破。归根到底,对外友好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不论何种性质的“友好”都不能凌驾于中国领土主权及民族长远利益之上。  

   

   

   

   

                                           08、08、1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