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命运
资本主义在中国可谓命运多舛,最早的资本主义起源于鸦片战争之后兴起的买办阶层,属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分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后,便受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进入民国时代,好不容易有了“十年黄金发展期”,依旧跟在被官僚资本主义后面,乞哀告怜,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以为资本主义能给中国带来富裕的生活,可又成为官僚阶层的附庸,任其摆布。总之,资本主义在中国一直没有健康成长的机会。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资本主义在中国多灾多难?通常的回答是: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是弱小的,我们从中学的历史课就已经知道这一点,可是问题在于,为什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力量会如此弱小?是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我的回答是的确如此,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健康成长的土壤,这是由中国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追根溯源,我们要从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分析。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中华文明自从诞生开始,就一直连绵至今,这是它不同于其他文明古国的地方,就在这古老的文明中,隐藏着一股力量排斥资本的形成与发展,这股力量就是官本位体制。
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明也是如此,但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矛盾是什么呢?
是阶级斗争吗?
不是,虽然阶级斗争在古代中国始终存在,但是从没有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有两种矛盾交替起着主导作用,一种是民族矛盾,另一种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这两个矛盾都源于同一种原因——中华文明以农业为基础。
在古代社会,农业文明的优越性在于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其中主要以粮食为主,拥有剩余粮食是文明发展的基础,同时,古代中国很早就发明了水稻的栽培,水稻是高热量的粮食作物,能比别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因此,中国特有的农业方式是古代中国建立高度发达文明的物质条件。
但是农业文明的局限性在于其对自然界过于依赖,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水的依赖,中国的农业区大都处于亚洲季风带,农业作物能否得以及时灌溉,取决于季风能否准时到达,因为季风能带来充沛的雨水,一旦季风爽约,结果不是大旱就是大涝。所以古代中国总是丰年尾随荒年,自然灾害频发,这都是季风惹的祸
准时灌溉的要求迫使古代农民开沟挖渠,修建水利工程,这些庞大的工程要求一种统一的力量,能够把众多的劳动力进行分配并予以指挥,一种脱离生产的阶层因此出现——行政管理人员,这也是最早的官僚队伍。
因此,中国的官僚拥有悠久的历史,几乎和我们的文明史一样古老,这种官僚阶层起源于我们文明特有的方式。
各民族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带来的繁荣,必然会引起周边游牧民族的贪欲,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发生少数民族对中原内地的侵扰洗掠,为了反击游牧民族的频频进犯,农业的汉民族只好武装自卫,要抗击强大的骑兵队伍,以步兵为主的汉族军队,只能依靠严格的军事纪律才能取胜,军粮的长途输送,税负收缴,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行之有效的官僚队伍。
中国历史的特点在于它的循环型,一旦天下大治,游牧民族进犯,于是兴兵讨伐,最后国库空虚,导致改朝换代,又开始大兴水利,体恤民生,国力复增,天下太平,然后边关告急,胡人犯境,又大举征伐,国人哀怨,义兵四起,新一轮的改朝换代又开始。
无论是与游牧民族的斗争,还是水利工程的兴建,都需要一支高效率的官僚队伍,因此从古自今,中国的经济带有强烈的计划性,社会的经济活动被国家垄断,行政干预经济活动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如同政府无权干涉经济,是英吉利文明的特点一样,这一切都是历史造就的。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自由竞争,基本条件就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受外来干涉,而这个条件与中华文明相违背,所谓的“官僚资本”和”权贵资本”,都只是经济活动受行政干涉的表现形式.
虽然中华文明与资本主义不相容,但是与社会主义却有很多相似点,因为两者都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垄断,如果说中华文明是跳板,那么它跳入社会主义,比跳入资本主义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