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石仲泉“礼貌性非毛”比袁腾飞更可怕?

火烧 2010-05-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分析石仲泉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指出其言论存在淡化毛泽东思想地位的问题,并探讨课堂教育中非毛言论的规范与影响,引发对历史评价与政治正确性的关注。

石仲泉“礼貌性非毛”比袁腾飞更可怕?  

   

   

  5月7日  8:30,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石仲泉做客强国论坛,以客观看待历史与历史人物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笔者仅从5个方面作一简评。  

1.他在谈到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时说:“毛泽东思想没有过时,一直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从十七大文件中可以看到,我们党仍然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十七大以来又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理论观提升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从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来看,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伟大飞跃,有两个理论体系,一个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都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今后还要坚持这个指导思想。应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 ”  

简评:石仲泉一方面承认“毛泽东思想没有过时”,一方面说“我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口头讲“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我党的指导思想,而坚持的是“这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究竟是哪个指导思想呢?他没有直白说出,但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指导思想其实就是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他在评价毛主席的功过时是这样说的:“毛泽东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建立了卓越功勋。他功绩是主要的,晚年有错误,特别是三年大跃进,十年文化大革命都是错误,但是功与过相比,功是第一位的,过是第二位的。错误要刻意的总结,变成我们吸取经验教训的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这么大的伟大成就,就是正确了总结了他好的方面和不好方面,正面的经验以及反面的教训,避免了再犯他晚年的错误才取得这样的成就。 ”  

简评:虽然还是老一套,但也有新的含义。请大家注意“刻意”这个措辞。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措辞,更是一个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措辞。刻意,刻意,会不会用上全部心思移花接木化?偷梁换柱化?  

3.在谈到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公开“非毛”时说:“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讲党的历史,比如讲毛泽东,有一些讲法我认为是不妥的,是违背历史事实的。课堂教育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跟他个人在别的场所讲什么问题是两回事,课堂教育就有课堂教育的规矩,有纪律要求的,不按照这样的规定,不按照教学提纲随意情绪化的讲一些问题是不妥当的,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这个影响也是很不好的。“非毛”的问题历史学已经对毛泽东有正确的评价,课堂教学应该对历史决议来讲,不同意见应该通过别的渠道来表达,课堂教育要按照教学规定,教学大纲要求来讲。”  

简评:“非毛”不是不行,但“应该通过别的渠道来表达”。什么渠道呢?他没有明说。但我想,如果象李锐等政治流氓那样,通过网络包括《炎黄春秋》等渠道,是可以随便“非毛”的,甚至于还可以在一些重要的政治聚会上。  

4.在谈到在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因为饥荒饿死人的情况时,他再三“负责任”地说:“非正常死亡人数是2200万”。  

简评:这2200万是怎么来的呢?他“负责任”地根据下述三个材料:第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前局长“李成瑞”的研究成果,他的结论是2158万;第二个是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的研究成果,他的结论是1700;第三个是外国人叫做“库尔”的材料,他的结论是2700万。在这里,石仲泉既不取高数2700万,也不取低数1700,取了个平均数2200万。至于这个数据是否真实,是否真的“负责任”,因为已有许多文章谈到了这一点,我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平均数就一定是一个政治家“负责任”的结论?如果平均数可以称得上“负责任”,那网民为何一再跑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平均工资?“被时代”又是如何出现的?  

5.他在谈到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是毫无疑义的内战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时这样说:“解放战争。战争第一开始发动也是自卫的,国民党是全面进攻,希望在短时间内把共产党消灭掉,全面进攻失败了,又改成重点进攻,打延安,这也不行了,经过一年之后,第二年1947年,邓小平、刘伯承挺进大别山,变成反攻,才有了三大战役。这才解放了全中国,这些战争是完全被迫进行的,基本事实搞清楚了。 ”  

简评:在历史上,从来都是讲刘邓大军,这个排序是历史形成的,而石仲泉却生硬地改变了这个历史排序,将本来排在刘伯承后面的邓小平人为地排在刘伯承之前。这种随意地改变历史,算哪门子客观?还怎么让人们相信他的“刻意”是实事求是的?是客观公正的?不会有肆意的成分?  

当我看完发布在人民网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谈客观看待历史与历史人物的访谈报道后,有一种感觉,石仲泉不是象袁腾飞那样十分露骨、十分疯狂的“非毛”者,而是“以礼貌性非毛”者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眼前。但其“以礼貌性非毛”之言行,其实比袁腾飞更可怕,因而更具危害性。怪不得非毛化浊浪一再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很难说石仲泉不是一怂恿者,不是一推动者,不是一作祟者。  

   

推荐阅读:渡痴禅师:从“范跑跑”到“袁腾飞  

周子钧:此时出现一个疯狗似的袁腾飞,是个啥信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