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杂文)“母亲”这下可免了咬掉奶头之疼

火烧 2011-05-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咬奶头’的典故,警示家长要防微杜渐,教育孩子不能偷窃。同时借毛泽东反腐精神,强调制度与监督的重要性,反思当前贪腐现象严重,呼吁加强教育与法治。

(杂文)“母亲”这下可免了咬掉奶头之疼  

探险勇者原创  

2011.5.10  

我年幼时,经常听到大人一句口头禅“咬奶头”,我不解,就问母亲,什么叫“咬奶头”?母亲给我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穷人,男人不幸病死了,留下孤儿寡母,日子过得非常紧吧。小孩到了上学读书年龄而不能背书包见老师,没事可做,常常游荡集市,有一次,乘人不备,偷了一个鸡蛋,夹在支窝里,回家交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跨奖道:宝贝,长本事啦,娘煮鸡蛋给你吃。说完,楼着孩子,撩起褂子,掏出肥大的奶子,让孩子吃奶。为娘的一高兴,就给孩子吃奶成了习惯。以后每每小孩偷来赃物,为娘的又是楼又是奶,是小孩最开心的时刻。渐渐地,小孩越长越大,贼胆越来越大,偷得赃物越来越多。为娘的担心了,这样下去,免不了坐牢杀头。娘的劝阻,儿子不但不听,还强掏娘的奶吃。终于,小孩成年以后,成了江洋大盗。被衙门捉拿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为娘的满脸泪水地对儿子说:“孩儿啊,有事与娘说”。死囚犯说:“娘啊,为儿不孝,悔已晚了。儿自幼吃惯娘的奶,让儿再吃一口吧”。为娘的二话没说,把奶头塞进死囚犯的嘴里,想不到被儿子一口咬掉了奶头,疼得捂着奶子坐在地上。死囚犯吐掉奶头,恨恨地说:“我是被娘惯坏的。”打这以后,放纵孩子的事被叫做“咬奶头”。母亲对我说:“公家的东西、人家的东西再穷也不能拿的,这叫志气。”后来,我看到一件令我终生不忘的事情:一位年轻母亲牵着幼儿,来到玩具摊主前,将一把玩具木枪交给摊主:“对不起,小孩不懂事”。当场将小孩打的直哭。“让你偷!让你偷!”我是想这位年轻母亲是一定懂得“咬奶头”的道理的。  

教养,历来有“防微杜渐”和“棒头里面出孝子”的古训,谁违背,谁得吃咬掉奶头的苦头。  

开国领袖毛泽东最懂这个道理,杀了刘青山、张子善两贪官,清廉三十年。在他领导期间,党的集体领导,集体制衡、互相监督;群众监督;连续不断地教育运动和民主运动;对干部不宠不惯,不仅挽救了干部集团,造就了党和政权的高洁有为,朝气蓬勃。毛泽东过世以后,人亡政息,一切行之有效的体制和政策全变了。结果呢,旧社会有的犯罪,当今全有且变本加厉,旧社会没有的犯罪,当今也有且花样百出。贪官每年处理十万件以上,上梁不正下梁歪,刑事犯罪每年500万件,大案要案总数占全世界大案发生量的三分之二。法制越来越完备,但是腐败与贪官与日俱增。为了挽救贪官罪恶的生命,立法部门向贪官发出“免死令”。  

从此以后,中国贪官不再上断头台,“母亲”自然不再忍受被咬掉奶头的痛苦。不过,死刑不上大夫,贪官会少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