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全球化与中国资产阶级

火烧 2011-05-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资产阶级对世界秩序的认知,分析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提出两极秩序理论,强调中国在东方秩序中的领导角色与实践优势。

全球化与中国资产阶级  

(黄凤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资产阶级的脑海里有一副全球化趋势的画面。这是他们关于目前世界秩序发展走势的判断,也是他们一切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的根据。  

全球化告诉他们,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国际间日渐增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相互依存,且这种依存会均衡地构成一个全球利益共同体、形成全球意识。在这样一个利益共同体中,跨国企业取代了国家的功能,一个以跨国企业为环节的全球自然分工序列就此生成。在这个序列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然分工高居序列处顶端,发展中国家的处中端,不发达国家的处底端。他们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发展趋势的判断以此为根据,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秩序中的地位最高,发展中国家处中游,不发达国家地位最低。他们意识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那么其自然分工和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必然处于世界秩序中游。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统治阶级,他们对于这种安排已经满足。  

其实,按照社会科学的三重根原理,我们不妨把他们的信仰理解在前,把他们对于目前世界秩序发展走势的判断理解在后。信仰是他们的理论体系的外部联系,判断是内部联系。这就是意识形态,没有描述生成主体实践的实践的意识形态。历史的国家学说和历史理论,包括唯物史观,不能提供判断中国资产阶级自身存在依据。因此,他们只能孤立静止地把自身的存在看成是永恒的现象。这就是他们的理论体系或意识形态的外部联系,即信仰或者假设自身的永恒存在。孤立的逻辑后果导致了对国家和被统治阶级或弱势阶级实践对自身实践的决定性影响的藐视,静止的逻辑后果导致了对世界强权秩序的一体化理解。  

他们或许会拿出托洛茨基主义或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为异议根据,认为这种世界一体化的强权秩序并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认为这种强权秩序中的世界资产阶级和世界无产阶级可以按照辩证法的逻辑过程运动。先不说辩证法只是作为弱势主体的发展信仰而存在的,系统论以及存在的三重根原理比辩证法更容易应用之处,就在于强调内部发展的外部驱动性。辩证法不能提供这种外部驱动力,一体化的世界强权秩序不能提供这种外部驱动力。因此,必须构建世界的两极秩序。两极秩序之间在自然实践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内容上按照扩展后的国家的三重根原理所展示的逻辑过程,交叉生成和提供外部驱动力,直到消灭主体差别,实现世界共产主义。这就是两极世界理论。  

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中惟一一个拥有独立政治能力和完整工业体系的世界性大国,在当代两极秩序中的东方秩序中理应被判断为处于领导者的角色。因此,在自然实践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内容上与西方秩序的竞争中,按照扩展后国家的三重根原理,中国必将凭借其减小国内阶级差别或主体差别的制度优势或社会实践上的先进性,在自然实践或国际自然分工上迎头赶上并超越西方。  

国家是阶级的调和物,并非强势阶级或主体单方面说了算,尽管在调和中国家必然更照顾强势主体的利益。谁能否认这一点?中国资产阶级的理论中,没有考虑工农阶级联盟或区域合作的实践对于自身实践的决定性影响,才会孤立静止地提倡全球化理论。  

可见,全球化并非当代中国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共富信仰,更非城乡和区域弱势主体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信仰,只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信仰,而且是在自然实践上很没出息的信仰。  

(2011年5月17日)  

科学学学派: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Fengli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