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审计署:个别地方将数以亿计税收等返还企业

火烧 2010-06-15 00:00:00 时代观察 1031
审计署调查发现,个别地方通过税收返还、财政补贴等方式向企业返还资金,涉及金额超125亿元。同时揭示财政收入征管不到位、非税收入未及时纳入预算等问题,引发对地方财政管理的关注。

审计署:个别地方将数以亿计税收等返还企业

2010年06月13日23:19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张晓松)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有7个省级和59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为吸引投资,自行出台税收减免和先征后返政策,或以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等名义将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返还给企业,涉及金额125.73亿元;有4个省级和10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以购房补贴、购车补贴和人才奖励等名义,向2万多名企业高管返还个人所得税4.63亿元。

这是审计署2009年对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山东(不含青岛市)、广东(不含深圳市)、重庆、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和大连、深圳2个计划单列市2008年度和2009年1月至6月财政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时发现的。

审计署13日以2010年第12号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公布了相关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上述17个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障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审计调查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但在预决算报表编制、收入征管和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发现了一些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

财政收入征管不到位是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除前面提到的个别地方数以亿计的财政收入以各种方式流入企业囊中外,审计调查还发现,一些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征收不到位,未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

由于征收不到位、缴款单位拖欠等原因,截至2009年6月底,有12个省区市本级和26个市县区有关部门应征未征土地出让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等非税收入794.16亿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占94.76%。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17个省、区、市有625.38亿元已收缴的非税收入未按规定及时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还滞留在有关征收部门的收入过渡账户或财政预算外账户。

此外,审计调查还发现,有4个省、区、市本级财政编制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报表不完整;一些地方财政决算报表编报不够准确;一些地方财政部门银行开户较多,财政资金管理分散。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表示,17个省、区、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进行了整改。

审计署剑指央企财务收支弊端 首次单独公告

2010-6-14 02:47 第一财经日报 汪时锋

近年首次单独公告这类审计结果 “六巨头”在列

审计利剑直接指向了央企。

端午假期之前,审计署昨日晚间连发六家中央企业2008年度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这是近年来审计署第一次单独公告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而且一开始就瞄准了巨型央企。这六家企业包括中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和华润、华电、神华三大能源巨头。其中四家在2008年已经是资产超千亿的巨型央企。

财务处理不规范成普遍问题

在审计署所披露的审计结果中,财务处理不规范成为六家央企所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

除了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不准确,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的问题尚未根本消除这一问题外,审计署企业审计司司长陈尘肇在昨日审计结果发布后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有的企业执行国家相关政策不到位,部分项目审批手续不规范;有的企业决策不规范或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和潜在损失。

此次审计亦暴露了央企下属单位管理上所存在的巨大漏洞,涉及巨额损失。例如,2007年至2008年,华电集团所属15家发电企业在粉煤灰(渣)销售等业务中,向其“三产”或职工持股企业让利,涉及金额2.59亿元;华润集团因所属2家企业投资调查及可行性研究不够充分,造成亏损约4.19亿元。

陈尘肇指出,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程序性和技术性的问题,且主要出现在央企所属的二三级单位,央企集团总部层面的管理还是好的。

已处分33名处级以上干部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六家企业已经迅速采取措施,认真进行整改。陈尘肇认为,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他同时透露,目前相关企业已对37名责任人做出处理,其中局、处级干部33人,占89.19%。

对于此次审计结果,《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委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这次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意见,反映出部分企业在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这对于推动有关企业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依法合规经营、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国资委欢迎并感谢社会各界的监督,希望通过有效监督,打造“公开透明、阳光运作”的中央企业,共同推进央企健康平稳发展。

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还将有其他央企接受审计署审计。

审计署:内部让利成六央企巨头财务流弊

2010年06月14日02:08   第一财经日报    汪时锋

审计署昨晚发布的6家中央企业2008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内部让利”成为被审计的央企在财务方面的主要弊病之一。

这是审计署近年来第一次单独公告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这6家企业包括中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和华润、华电、神华三大能源巨头。其中4家在2008年已经是资产超千亿的巨型央企。

审计发现,中航集团未经批准在成本费用中列支企业年金2.76亿元;

2004年至2008年,东航集团所属7家企业将1.03亿元收入,直接用于发放奖金、补贴和业务招待等支出;

2002年至2009年7月,南航集团所属企业将货运服务、机务维修、过站维护等收入共计1.05亿元转入“三产”单位或工会,已用于发放职工奖金、补贴及其他开支6821.85万元;

截至2008年底,华润集团所属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未将其受让的部分投资理财产品收益纳入会计账簿核算,造成资产和未分配利润分别少计1876.91万元;

而在2007年至2008年,华电集团所属15家发电企业在粉煤灰(渣)销售等业务中,向其“三产”或职工持股企业让利,涉及金额2.59亿元;

2006年至2008年,神华集团所属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企业共挪用煤矿维简费4924.07万元,用于购置非生产用车、办公设备等支出。

审计公告称,上述问题已分别有所整改。

审计署指出:“由于经营链条长,相关管理又跟不上,造成中央企业一些下属单位出现问题较多。”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国资委高度重视,将认真组织央企落实审计整改意见,并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推动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水平上台阶。

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还将有其他央企接受审计署审计。

审计署公布6央企审计报告 神华少计利润7.55亿

2010年06月13日20:35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赵建华)13日,中国审计署公布了中国航空、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华电、神华、华润等6户中央企业2008年度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此次审计的6户中央企业涉及航空、电力、煤炭、商贸等行业。

审计公告称,截至2008年底,中航集团资产总额1096亿元,负债总额838亿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558亿元,亏损96.50亿元。其中,2008年原油金融衍生品业务造成净赔付0.23亿元,支付仓位重组费4.05亿元,年底浮亏74.72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中航集团存在账务处理不够规范、未经充分调查对外提供借款担保和部分所属单位资产转让不合规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中航集团2008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多计负债27615.71万元,少计利润27615.71万元。

审计公告称,截至2008年底,南航集团资产总额889.43亿元,负债总额797.49亿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564.33亿元,亏损49.78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南航集团在账务处理、购买股权和处置资产及内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够规范和严格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南航集团2008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少计利润259.38万元。

审计公告称,截至2008年底,东航集团资产总额868.23亿元,负债总额917.25亿元;由于主营业务获利能力不高,金融衍生品业务浮动亏损等原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424.01亿元,亏损135.92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东航集团部分所属企业在账务处理、对外投资和资产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够规范和严格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东航集团2008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少计资产292.10万元,多计负债948.05万元,少计利润1240.13万元。

审计公告称,截至2008年底,华电集团资产总额2900.87亿元,负债总额2551.65亿元;由于电煤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原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94.68亿元,亏损68.81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华电集团存在账务处理不够准确、电源项目建设不够规范和对所属企业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华电集团2008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多计资产2.33亿元,少计负债0.21亿元,多计利润1.98亿元。

审计公告称,截至2008年底,神华集团资产总额4252.91亿元,负债总额1615.87亿元,当年营业收入1440.23亿元,利润总额383.22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神华集团在账务处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股权转让和生产运营等方面仍存在不够规范和严格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神华集团2008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少计资产8.91亿元,少计负债1.37亿元,少计利润7.55亿元。

审计公告称,截至2008年底,华润集团资产总额2603亿元,负债总额1398亿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1196亿元,利润总额113亿元。

审计结果表明,华润集团在账务处理、资产处置和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够规范和严格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华润集团2008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的影响主要是:少计资产14363.91万元,少计负债11879万元,少计利润1876.91万元。

审计署:14省区市违规返还企业高管个税4.63亿

2010年06月13日19:52

中新网6月13日电 审计署13日晚间公布了《17个省区市财政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自2009年6月起,随着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这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初步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此次对17个省区市财政管理情况的审计调查,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但在预决算报表编制、收入征管和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

公告全文如下:

17个省区市财政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公告)

为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地方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2009年对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山东(不含青岛市)、广东(不含深圳市)、重庆、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连、深圳2个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17个省区市)2008年度和2009年1月至6月的财政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审计调查的17个省区市2008年下半年财政收入增势逐步趋缓,但全年财政收支运行总体状况良好。2009年上半年,17个省区市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较大,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较为突出。自2009年6月起,随着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这些地方的财政收入初步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17个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障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切实加大税费征管力度,严格财政收入管理,努力克服经济增速下滑等因素对财政收入的不利影响,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提供财力保障。

二是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执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政策措施,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对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道路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覆盖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此次对17个省区市财政管理情况的审计调查,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但在预决算报表编制、收入征管和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

(一)有4个省区市本级财政编制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报表不完整。为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财政部自2008年底开始向各地告知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的预计数,并要求地方据此编报预算。审计调查发现,有4个省区市财政部门对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虽然符合国家规定,但在编制2009年预算报表时,未将财政部告知的预计数全部编入,少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363.52亿元。此外,有2个省级财政和7个市县级财政未将部分政府性基金收支纳入2008年政府预算报表。

(二)一些地方财政决算报表编报不够准确。截至2008年底,17个省区市本级和抽查的34个市县财政部门在编制当年决算报表时,将预算已安排但由于上级专项资金下达较晚、部门预算执行进度迟缓等原因,未能在当年支出只能在下年支出的1588.27亿元资金列作支出编入了决算;还有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在编制当年财政决算报表时,将未落实具体项目的资金306.65亿元列作了结转下年支出。

(三)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有7个省级和59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为吸引投资,自行出台税收减免和先征后返政策,或以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等名义将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返还给企业,涉及金额125.73亿元;有4个省级和10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以购房补贴、购车补贴和人才奖励等名义,向2万多名企业高管返还个人所得税4.63亿元。

(四)由于征收不到位、缴款单位拖欠等原因,截至2009年6月底,有12个省区市本级和26个市县区有关部门应征未征土地出让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等非税收入794.16亿元,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占94.76%。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17个省区市有625.38亿元已收缴的非税收入未按规定及时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还滞留在有关征收部门的收入过渡账户或财政预算外账户。

(五)一些地方财政部门银行开户较多,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审计调查发现,由于地方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执行有关规定不够严格,在银行开立账户较多,财政资金管理分散。截至2008年底,17个省区市本级财政部门除国库存款账户外,还在商业银行开设账户1197个,其中应清理的账户有920个,平均每个省50多个。

三、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17个省区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认真整改。

(一)针对预算编报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地方自2010年起,严格按照财政部告知的预计数编报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并将政府性基金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报表。

(二)针对决算编报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地方对决算报表中不符合规定列支和结转的资金进行清理,调整相关账务,确属项目支出的,大部分已拨付到项目单位。

(三)针对自行出台财税优惠政策的问题,有关地方正在对自行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和先征后返政策进行认真清理,修订相关规定。

(四)针对税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地方加大了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已追缴入库非税收入714.67亿元,整改率为90%;已将滞留在征收部门或财政预算外账户的非税收入573.09亿元缴入国库并纳入预算管理,整改率为91.64%。

(五)针对财政部门账户设立中存在的问题,有关地方财政部门正在对银行账户情况进行清理,已撤销合并账户118个。

审计署审计90个国外贷援款项目 超半数存在违规

2010年06月12日22:16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张晓松)审计署12日发布2010年第11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90个国外贷援款项目2009年度公证审计结果。

90个国外贷援款项目包括21个贷款项目和69个赠款或援助项目,涉及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计划投资1503.28亿元,截至2008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074.65亿元。

2009年,审计署组织对由中央单位执行或组织执行的90个国外贷援款项目2008年度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公证审计。

审计结果表明,国外贷援款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较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审计也发现部分项目单位在财务核算、项目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这次审计共向国外贷援款机构出具了92份审计报告,其中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82份,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0份。

10个被出具有保留意见报告的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未按相关会计准则和赠款协定要求编制报表;由于审计范围受限,无法核实部分执行单位项目执行情况及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虚列支出或支出证据不足;报表数据不准确等。

此外,还有47个项目中存在违反国家法规、贷(援)款协定问题和内部控制缺陷,但未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或项目特定目的的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