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争论谁是抗日的“中流砥柱”该画上句号了

火烧 2010-09-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抗日战争中谁是中流砥柱的争论,分析国共双方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作用,强调抗联在东北的抗战贡献,突出民族精神与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争论谁是抗日的中流砥柱非常激烈,推究历史,全面抗战的历史整整八年,而从918算起,足足14年,在这14年中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而中国当时的局势又异常复杂,如果非要推究谁是真正的抗日“中流砥柱”,需要仔细分析各阶段国共双方的历史作用,综合考虑。

   

第一个阶段,自918事变,日军攻占东三省,扛着青天白日旗的东北军几乎未作抵抗既拱手让出三千里河山,日本扶持溥仪上台,建立伪满洲国,在此阶段,蒋介石政府无疑是犯有严重的错误的,由此也丧失了民心。但是 蒋 先生这样做也有他的考虑。众所周知,民国政府来源于推翻满清,而 孙中山 先生推翻满清少数民族统治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在当时的民族意识中,满清政府是外来异族政权,和蒙元类似,所谓驱逐,自然是赶到其发祥之地,东山省长城以外是满清的地盘,在当时的意识中也不能算是错误, 孙 先生来自南方,对东北近代大量闯关东的汉人实际居住情况未必了解,实质上经过近代长期内移民,汉人早已占据东北的多数,而满人也仅仅是个形式称号而已,满汉早已无法区分。在这样的相对滞后的民族意识下,蒋介石政府苦于国内的战乱,军阀割据,忙于安内,做出错误的判断,情有可原。“攘外必须安内”的口号在918已然是错误口号,因为日本人已经踏进中国的大门了,在此阶段,蒋政府的错误是不容抵赖的。

   

再次期间,白山黑水之间活跃的只有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武装,给予支持的是苏联政府,杨靖宇,赵尚志为首的抗联武装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历史必然要给杨靖宇这样的人以崇高的地位,他是一个铁托似的人物,代表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骨头最硬,最不肯屈服的民族精神,在绝对优势的敌人面前给予了中华民族精神上最坚实的支撑。抗联的作战历史和二战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历史非常相似。

   

或许有人会认为游击战争无法获得本质上的胜利,贬低游击战的功绩,我个人看法,游击战争是特定环境下的非常手段,是最艰苦卓绝的战争,没有后方,没有支援,除了惊人的勇气和必胜信念,无法坚持这样的战争。我想只要你想像一下,在极度寒冷的东北地区,仅仅是严寒和饥饿就可以杀死大量的游击战士,何况战士的亲人还完全掌握在敌人手中,能从事这样的战争的个个都是最优秀的中华儿女。

   

他们从事这样的艰苦的战斗,能获得当时政府的嘉奖和后人的铭记吗?甚至无法获得当时蒋政府的承认,在这种环境下依然坚持抗战,让抗日的烽火燃遍东三省,让沦陷的人民意识到没有被抛弃,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个阶段,自西安事变后,通过兵谏蒋介石,蒋政府通电全国抗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此期间的中国抗日阵线犹如股份公司,蒋政府是大股东,拥有控股权,共产党人作为小股东,统一在抗日的旗号下。

   

蒋政府面对国家危亡的时刻,切实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发动民众的工作,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但是由于军力悬殊,成效不明显,大片国土沦陷,蒋政府甚至分裂出汪伪政权沦为日本人的帮凶。总体来看,蒋政府的正面战场抗日虽然尽力,但是效果不佳,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就是这数百万国军将士的牺牲,无数的抗日英烈,保住了中国的半壁江山,拖住了数百万的日伪武装,中国没有亡。

共产党人在广大沦陷区的卓有成效的敌后抗战组织工作,开辟了人民战争的新格局,彻底颠覆了日本人意图占领中心城市就灭亡国家的企图,因为日本人意识到,占领国家的首都就可以让一个国家灭亡,一个民族屈服是不切实际的,只要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还广泛存在,这个国家就和民族就会屹立不倒。共产党人的武装从几万人到抗战末期的几百万人就证明了这一点,很好的组织发动民众才是最根本的取胜之道。

   

有人认为共产党人的武装消极避战,游而不击,私下发展壮大自己,事实上在沦陷区能发展壮大自身,本身就是积蓄力量的过程,这个过程绝对不容易,在敌人的封锁和反复围剿之下能发展壮大就是胜利,试想日本人能坐视共产党人的武装壮大吗?没有后勤,没有支援,依靠的只有参差不齐的民众,在强大的日伪军的武力下发展壮大自身,这本身就是最艰难的事。让大多数文盲的愚昧的中国农民觉醒,意识到必须反抗日军侵略,这是最有成效和最苦难的工作。

   

那些在敌占区,特别是在华北平原地区,深入敌后的人员都是真正的孤胆勇士,他们冒的风险绝对不会低于正面作战的将士,有多少人牺牲甚至连个姓名都没有留下,更不要谈获得勋章。就是这些人至少发动了成千上万的民众投身到抗日的队伍中,唤醒了沦陷区的民众的抗日热情,给予他们希望,在黑暗的年代能看到胜利曙光。在这一点上,共产党人的策略是成功的。

   

如果说非要说澄清谁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我想眼光放宽,是以张自忠,杨靖宇为代表的有骨气,硬脊梁的中华儿女,是一直深藏于民间的反抗外族侵略的民族精神,这是抗日的真正“中流砥柱”,没有这样的民族精神,国共双方都谈不上“中流砥柱”。

   

我想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所在,我们之间可以存在分歧,可以谋求自身的利益,也许会斗争,但是绝对不应屈服于外来的武力侵略,不会在枪炮的威胁下臣服,因为这危害我们所有人的利益。

   

假使有一天世界大同,不再存在国家和民族的区别,那么就统一在人类共同利益之下,但是我想这样一天还远远不是时候,既然国家和民族还依然存在,那么维系这样的精神就是必要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