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南方系”媒体出版物不见踪影
当孔庆东愤而反击后,"南方系"立刻气势汹汹,一时间“黄洋界上炮声隆”,欲大力围剿中国社会爱国主义与公平正义的追求声音;然而,真能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效果吗?嘿嘿,他们还真没有还真不能。因为南方系媒体,社会大众嗤之以鼻是典型不屑一顾。
我个人有过长期新闻宣传工作经历,也就很职业般留意武汉报刊市场上发行出版单位。从汉口到武昌再到汉阳,三镇内市场上无论零售还是批发,始终难见“南方系”媒体的踪影。仅有汉口武胜路航空路武昌水果湖,三处武汉邮政局下官办报刊点上找到。其实这三处是发行全国所有报刊杂志的征订中心,并不存在对“南方系”的特别关照。
发现“南方系”媒体在武汉基本无踪无影情况后,我特别问了一些报刊零售卖报人。他们说:报纸卖不动、没有人买、亏本。而桥口工人文化宫前一处摊点回答更让人吃惊:你是今年第四个问我‘有没有南方周未’报的人。嘿嘿,这就是“南方系“媒体在武汉报刊摊上大致情况。
分析“南方系”媒体武汉零售市场上冷遇,不难理解,首先受物价高涨影响。一般走在社会街上人是两个层次。一个普通小商小贩小职员退休百姓,月收入1500元以下。这样收入仅够吃饭温饱维持,没有闲钱打理生活之外的购买需要;二是月收入三千以下者,这部分是年轻人,同样因为物价高,在面临卖不起房子看不起病问题前,自然就读不起书了。再加上他们需要健康生活消费、社交消费、社保支出、父母孝心压力等等吧,也就实际对几乎所有纸面媒体不感兴趣。那么三千元以上态度如何,也是一本难念的经。一般情况在五千元以下月收入,主题消费还是在买房社保身体健康消费处理上,同时相当部分收入还得考虑留给下一代或孝心长辈。五千元以上月收入是买车族,也就不存在停车专门买报事情了。没有购买力市面上就难见到“南方系”纸面媒体报刊了。
其实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地方人通常关怀本地方事,即使买报读刊也是湖北传媒为主体,这方面《湖北日报》传媒与知音集团占领武汉报刊市场上百分之八十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南方系”传媒长期无视国家工人农民小知识分子利益,恶意攻击开国领袖,并且将美国小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故意美化,这样是大大伤害绝大多数百姓思想感情和民族感情,早就有愤怒仇恨情感存在。而有了对“南方系”媒体的集体冷漠局面出现。
爱国主义不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爱国主义事实就是关怀13亿中国人最切身利益体现,无论你是穷人还是亿万财主,都息息相关。所以,“南方系”报刊在武汉富人群中也没有市场。
武汉经济上有一个建材市场在全国很出名,前三列。从桥口汉西南路起到汉西中段转,往西到达建设大道一直摆到过去的市郊农村;往东跨原军用营房部分。期间,工厂仓库农田街面全部都成为销售大楼和门点,如果按门面排开算肯定延展十几华里。这里显然不乏千万亿万富人老板。“南方系”媒体大力围剿孔庆东事件后,我花了几天时间调查他们的书报阅读范围。结果发现竟无一家建材公司老板订阅“南方系”的报刊杂志,除了他们自己业务专业书籍外,能够存在的也不过是湖北两大传媒巨头发行的报刊。
对这样一个结果,起先还有些纳闷,因为不少建材公司来自广东。很快就明白,其实,目前中国最想走稳定路线就是这些先富起来者。因为他们身价财产不仅存款也不是流动资金而是绝大部分已经变化为建材的生产物资了。当然,他们也是相信国家能够稳定,所有将财富转换生产资料。如果“南方系”的“带路”企图真能实现就像伊拉克利比亚一样今天仍炸弹明天停运交通,这些真正中国富人岂不是鸡飞蛋打,因为销售停滞财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所有,他们内心出发是即不愿意毛主席公有制主体思想路线回来,也真正反对“南方系”走汉奸危国道路。与这些人聊天过程中,发现他们也不看“南方系”媒体网站,CCTV就看个联播,大部分看网站电影电视时尚和八卦信息,一部分热衷网络游戏而已。
武汉,不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该说是地理上的中心与全国交通枢纽中心之一。南方系的媒体出版,在武汉都不能生存其影响面还是很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般类似武汉经济环境城市情况应该大同小异了。
而真正南方系媒体对武汉的影响不是出版,而是他们的“思想”影响过来。前几年这样“思想”影响很大,在本地报刊中也出现类似“南方系”话题。这样的话题能够起什么作用可能就是在校学生和一些右派人士;走上社会的大众一般挂起,如果这方面话题多了,百姓干脆就不买你的报刊。所以,从去年起,看上去类似南方系的腔调大为减少。评论也渐渐走向公正。如果没有新华社那篇全国通稿,湖北武汉本地报刊是不会随意转载传播所谓80家媒体的信息。现在南方系还在继续对孔庆东打压中,湖北武汉媒体不见有跟风现象了。
结语:“精英政治”在当代中国搞了多年尽管到现在仍然有些“精英”人士还在嚣张,不争的事实仍然摆在他们面前:社会还是大众的社会,国家还是人民利益必须为中心。所以奉劝那些一条道走到黑的“精英”们清醒吧:媒体不以维护人民利益服务,不捍卫国家利益出发,终将受中国社会大众的彻底抛弃!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