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贴8年前我向凝聚态物理学同志指出的误区
重贴8年前我向凝聚态物理学同志指出的误区
1、无产阶级当然需要枪杆子,但是资产阶级不是靠枪杆子本身来消灭的,而是靠正确的使用方法来消灭的。
2、资产阶级必须掌握生产资料,当然掌握了生产资料后可以通过办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占有无产阶级(包括脑力劳动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剩余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确实不必具有“办企业的能力”。
3、请看清题目: 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是无产阶级的敌人,因此要消灭资产者——这道题答案确实是错!但原因不是不要消灭资产阶级,而是资产阶级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无产阶级的敌人,所以作为是非题这题答案只能是错。尽管资产阶级不是从一开始就是无产阶级的敌人,但终将成为无产阶级的敌人,因此题目答案照错,资产者照消灭!
4、既然承认了:知识平民化和知识分子数量的激增,是后来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后来大多数被资本家剥削的理工科知识分子确实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
附:
凝聚态物理学同志原文
再评《你真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吗》----“人工生命”眼中的《共产党宣言》
[凝聚态物理学] 于 2003-05-24 15:07:47发表
鉴于“人工生命”宣称他的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我主要直接引述《共产党宣言》,以便让大家看看,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看到的东西会有多么不同。
1。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是否需要“枪杆子”?
“人工生命”认为不需要,他说:
“从《共产党宣言》来看,马克思主义并不认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靠的是枪杆子。更多的,他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过程,推翻资产阶级只是最后一指头的事。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有效武器是教育因素,尽管这个武器是资产者不得不给予无产者的。”
在《共产党宣言》里,关于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总结是:“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最一般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暴力当然包括枪杆子。
不过,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提到了革命是需要“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但他们当时的确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寄予很高期望,以为只要“决战”一开始,统治阶级内部就会自动瓦解,无产阶级只要接管了现成的国家机器就行了。
后来,他们根据革命实践的结果,抛弃了这个观点,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资产阶级是否必须具有“办企业的能力”?
“人工生命”认为是的,他说:“马克思主义关注的并非财产多少,而是‘谁掌握工业大生产的生产资料(厂房、机器、材料等),谁掌握生产技术及生产工具的使用’,前者是资产者,后者是无产者。随着工业化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起点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人包括有点财产的人都将丧失办企业的能力,沦为无产者。”
显然,他认为资产者只是“掌握厂房、机器、材料、生产技术、生产工具”这些工业大生产的生产资料的人。
而《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了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
就是说,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这些“有点财产的人”虽然“丧失办企业的能力”,但仍然是“资产阶级中的另一部分人”。
3。无产阶级是否需要消灭资产者?
“人工生命”认为不需要,他说:“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要想同资产阶级斗争,只有联合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要注意的是,他说的斗争并非是消灭的意思,更多是为防止资产阶级压低工资,要求合理休息和劳动保障。”
但《共产党宣言》清楚地指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
“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过去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企图以此来巩固它们已经获得的生活地位。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4。理工科知识分子是不是无产者?
“人工生命”认为是的,他说:“在工业化时代,知识分子尤其是理工科知识分子大都靠拿工资生存,自己并不拥有厂房和机器,所以他们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者的定义”。
事实恰恰相反,在《共产党宣言》所处的工业化时代,知识分子是很少的,理工科知识更是基本上垄断在人数很少的学者手里。当时的大多数理工科学者本来就是资本家,或者很快依靠自己的知识申请专利办工厂也成了资本家。象居里夫妇那样贫苦出身,有了知识却公之于众的,是非常少的。这大概就是《共产党宣言》根本不讨论“知识分子”的原因。知识平民化和知识分子数量的激增,是后来的事情了。
注:上文中涉及的问题都是八年前对当时网上出现的十个是非题引发的部分争论,要全面了解当时的十个是非题,请看我4月23日的帖子http://www.wyzxsx.com/User/User_Article.asp?ChannelID=1&Action=Show&ArticleID=22930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