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百姓的命和领导的脸并不矛盾

火烧 2011-05-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百姓命与领导脸的关系展开,强调批评对改进工作的价值,呼吁官员重视民意,同时肯定重庆媒体的正义表现,批评其他媒体的媚俗倾向。

百姓的命和领导的脸并不矛盾  

——致何事忠部长的公开信(二)  

尊敬的何部长:  

您好!  

这是来重庆后给您写的第二封公开信了,第一封已经被华龙网的编辑给删除了,我理解他们删除的原因,那就是我的秉书直言给咱们的宣传部门丢了脸。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思想认识。  

我们看到了您公开发表过的一句名言——“只有先当群众的学生,才能当好群众的先生”,这句话让我们深受鼓舞,因为这正是“采集民智和引导民智”,正是新时期的群众路线,这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在您个人身上的体现,这说明您是一个学习型部长,说明重庆市委宣传部也是一个“学习型宣传部”。  

而聆听民情、民意和民声,正是必然的学习方式,所以,号称问计全球网友的华龙网对我的公开信采取删帖的做法,不仅仅是阻断了“民意”的传播,不仅是切断了民心和党心的沟通渠道,而且也影响了您的学习,妨碍了您“先当群众学生”这种虚怀若谷的学习精神。因此,我们建议您对华龙网的做法进行通报批评。  

很多人尤其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对老百姓的批评非常反感,因为他们爱面子、爱政绩、爱名声,一句话,他们要脸面,而认为批评则“打了自己的脸”。  

他们唯独不知道,批评可以发现问题,可以改进错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批评才能使人进步,只有追求个人权力和利益的官员才反感百姓的批评,而那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才能海纳百川从谏如流。毛泽东曾经倡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已经被我们的很多官员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嘘和自我吹嘘。  

要脸,比起恬不知耻的不要脸,这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这说明我们的官员已经有了羞耻心,但他们在要脸的同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只顾自己脸,而忘了百姓的命。  

我策划义丐徐超当明星的过程,对这一现象感同身受,一些地方领导看到义丐当明星,觉得影响了自己的市容市貌,于是为了这个所谓的脸面,竟然要求媒体封杀我们,或者在难以封杀的时候说坏话污蔑我们。  

在此,我们要感谢重庆市委宣传部领导下的重庆媒体,去年和今年我们两次来重庆,都得到了重庆媒体的关注,这正是唱红打黑的正义之气在重庆媒体上的表现嘛!而全国各地的很多其他媒体,都已经堕落成了媚体,他们纷纷追逐名人名流、达官显贵和富豪精英,却对义丐徐超这个想当明星的穷老百姓鄙夷不屑。  

百姓的命和领导的脸并不矛盾,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表和里的辩证关系,即是面子和里子的关系,是一种“事物本身是什么”和“别人认为是什么”的关系,即是“实”和“名”的关系,但它拷问的却是共产党人能否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能否心怀百姓的人文情怀、能否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能否直面问题而非追求政绩的工作作风。  

越是不顾百姓的命而只要自己的脸,就越是没有脸,就越是要丢脸,而越是不顾自己的脸、不顾自己的政绩而去关心百姓的命,关心党和国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破解之道,才越是有脸。  

这其实依然是我在给您写的第一封公开信中提到的那个“义”和“名”的辩证法——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就越是没好名;而越是不顾自己的名去追求并奉行义,才能赢得好名声,因为义,才是名的内核,它能赚来人心,而现在很多沽名钓誉之辈所追求的名,无非是赚取眼球罢了,在我看来,那种以吸引眼球而忽视人心的品牌营销不过是小儿科而已。  

在信息时代,社会已经变成真正的大学,媒体就是一个讲台和课堂,只要拥有学习心,人人都是学生,人人又 都是 先生,互为学生 和 先生,这就是同学了,我也是个学生,是一个向宇宙天地、往圣先贤、芸芸众生和万物生灵学习的小学生,但我的学习方式,永远不是储存知识、不是接受权威的耳提面命,而是开动辩证法思维进行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的知识化成自己的智慧。  

感谢日理万机以至于无暇顾及银杏树之死的何部长能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  

   

《智本论》作者相晓冬 2011年5月25日 于重庆万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