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来意|毛主席的“群众领袖观”:群众领袖是群众封的,是群众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认的
“群众领袖”是一种比较高的荣誉,是对一个领袖的最高的褒扬。怎样才能判定一个领袖人物是“群众领袖呢?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曾在一次中央党校二部开学典礼上讲过这个问题,他说“群众领袖”是群众封的,是群众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认的。他以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作为衡量标准进行了分析:
“有些人高高在上,官位很大,称首长,好像老百姓都拥护他,其实这不能说明问题,要看最后的盖棺论定,要看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落不落泪。有些干部死了,我看老百姓就不见得落泪,他是自封的群众领袖。因为你做了官,老百姓不得不和你打交道,其实公事一办完,人家就掉头而去,不大理睬你了。真正的群众领袖,到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会觉得他死了很可惜,至少不会觉得死了也好,可以省下小米。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 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
毛主席是非常重视“群众领袖”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认为要进行“历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些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为此,要造就“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
最好的“群众领袖”要具备一定的品质,要有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被群众所认可。对于“群众领袖”的要求和所应具备的内在品质,毛主席在不同的时期都曾进行过论述。
1937年5月8日,毛主席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作报告指出“群众领袖”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这些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不要懒惰和消极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义,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这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
1943年10月14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讲话要求“切实执行十大政策”,在讲到对敌斗争政策时,他指出“群众领袖”要对群众讲“王道”,他说:
“我们的同志,不管有什么毛病,只要肯改,只要有马列主义精神,就好办事。凡是能同群众打成一片的即是马列主义者,即能成为群众的领袖,要在军队中努力提倡这种作风。过去一个时期,部队中的有些同志对党、对政府、对人民采取霸道、蛮横的态度是不好的。用霸道对敌人是正确的,对敌人就是要狠,但用霸道对人民、对党、对政府则是错误的,对人民对群众应讲王道。我们要有两种态度,对敌人用霸道,对人民用王道。这一条要记得非常牢固。”
1945年5月24日,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上作报告讲到“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问题时,提出了“训练领袖”的意见,他指出新的中央应该包括的同志包括:
“大批未犯过路线错误的同志,一批犯过路线错误而又改正错误的同志;大批有全国影响的同志,大批现在有地方影响、将来可能有全国影响的同志;一批通晓的方面比较多的同志,大批通晓的方面比较少的同志。如果经过同志们考虑,采取了主席团这样一个组织路线的话,我们相信这个中央将是缺点比较更少的中央。这样一个中央委员会,就可以保证大会路线的实行,包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因为训练出了千千万万忠心耿耿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的“群众领袖”,这些“群众领袖”被人民群众所广泛确认,人民群众认为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因此坚定地站在了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完成历史任务的强大的基础和依靠。“训练领袖”是一条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拥有一大批具有“群众领袖”品格的领袖人物,是联系党与人民群众的纽带,离开了“群众领袖”的影响和品质辐射,就难以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就难以形成最强大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避免领袖脱离人民,防范官僚主义的滋生,毛主席反复强调要恪守“群众领袖”的品质,不忘做“群众领袖”。
1954年9月14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修改问题,会上谈到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他指出领袖人物要接受批评,他说:
“人总是有缺点的,总是要犯错误的,只是不要错得太多就是了。凡是我有了错误,希望能及时得到朋友们的批评和纠正。要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们是靠老实吃饭,不靠摆架子吃饭。如果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就说不得,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领导人物就说不得,那就不好了。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对一切事情都要加以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
1958年5月17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做多大的官,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态度跟人民见面,他还说:
“不管是伟大的领袖,或者是挖煤矿的、挑大粪的、扫街道的,对的就跟他们走,看真理在谁手里,我们就跟谁走。”
1959年3月29日,毛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谈到接受群众监督问题,他说:
“事情都是群众在那里决定的。我们这些人是群众的领袖,你得老老实实替他办事,叫做为人民服务。办得好,就叫做他们的领袖,办不好,就不要了。”
1960年5月9日,毛主席会见伊拉克文化代表团和工人代表团,伊朗工会代表团,塞浦路斯劳工联合会代表团,在会谈时他指出人民是上帝,只有团结人民的大多数才有前途,他说:
“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政党、领袖只能是人民的代表,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就要倒台了。人民中间最大多数是工人和农民,主要的基本的是团结工人和农民,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代表他们的意志。”
1960年5月27日,毛主席与到访的英国前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谈话,两人就领袖的衡量标准进行了一番对话,蒙哥马利认为如果一个领袖为了取得很高的地位而牺牲他的原则,他就不是一个好人。毛主席说:
“一个领袖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言人,应该代表人民的愿望,他必须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1964年6月16日,毛主席与一些中央领导人在北京十三陵水库观看北京部队、济南部队的汇报表演,之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他在会议上讲到接班人问题时说:
“怎样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我看有五条。第一条,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第二条,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第三条,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包括从前反对过自己反对错了的人,也不能‘一朝天子二朝臣’。第四条,有事要跟同志们商量,要听各种意见,要讲民主,不要‘一言堂’。第五条,自己有了错误,要作自我批评。”
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会见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对于当时的个人崇拜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
“崇拜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Great Teacher , Great Leader , Great Supreme Commander , Great Helmsman’(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 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
1971年11月20日,毛主席接见武汉军区和湖北省党政负责人,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也参加了座谈,谈到个人崇拜的问题,他说:
“马列主义的党,对人民不利的事不要办,对人民不利的名词要改。‘四个伟大’改了吗? ‘三忠于’我就不懂。你们开会讨论一下,把不适当的名词、形容词废掉,不要搞了。”
毛主席虽然一直不喜欢人们称他“伟大领袖”,甚至要求把这个称谓去掉,但直到今天,中国人民仍然习惯称他为“人民领袖”、“群众领袖”,是无论如何也去不掉的,他毕生与中国人民群众血肉相联,他的“人民领袖”的称号是人民群众封的,是群众根据自己的经验确认的,他当之无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