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内涵
如何看待当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内涵
21世纪的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更是复杂莫测,各种政治乱象背后到底其逻辑是什么?我们不得不深思之。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无论如何,一定绕不开一个主体——美国,而且,迄今为止,我们不得不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是美利坚合众国,而谈到它,也许许多人都对其抱有诸多美好的看法,尤其是民主、自由、法制等等“普世价值”更是闪烁着使人无限遐想的光芒。
众所周知,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制共和制,以“分权制衡”为原则采用三权分立的运行机制;而从纵向的国家结构上看,美国采用联邦制。如此种种,是对以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所散发出的“自由、民主、平等、契约”等思想的实行典范。当第一批清教徒踏上一块陌生的大陆起,一个新兴的超级大国正在诞生,美国仅用区区不足300百年时间迅速崛起,尽管没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没有共同的习俗习惯,但是凭借“美国梦”,开疆拓土,追求“自由”。
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在美国强大后,这一种民主制度已经不再属于美国了,或者说是变了质,民主制度换了新主人——资本,它成了一件政治工具而非真正的思想。
我想我们都会知道并且承认,西方民主制度,秉承的前提且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之一的是自由主义。但是,随着“美国梦”的一步一步实现,殖民、屠戮、欲望、资本和着机器的轰鸣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了。在自然经济的作用下,自由主义起初进行的并不顺利,但是这毕竟是资本到来的时代,其中孕育着的生产力是腐朽的王朝所无法抗衡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1]。一但一个地区被卷入资本中来,那么自由贸易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因此自由主义也如幽灵伴随着黑夜的降临而到来一般,剥蚀着这片土地上所有人们的思想,直至让他们所有人成为资本的奴隶,活着只是为了追求资本,所有的人类的道德、思想、品格,国家应有的主权、命脉都在资本的光环下变得黯淡无光。
资本需要的领土、奴隶,战争会帮它得到,而它又哺育着战争,沆瀣一气。在美国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其领土从大西洋扩张到太平洋,这都是资本在幕后的支持;当资本有了充足的条件后,便开始植根于此,将其触角不断外伸,直至今日控制全球。资本控制的手段即为资本扩张,通过金本位制度的确定,黄金成了世界上唯一有话语权的东西,而当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后,所有的自由都消失殆尽了,现存的“自由”都与美元联系在了一起,尽管这个体系已经崩溃,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国家的资本发达度超过美国,所以美国仍是世界的中心。有了如此优势,美国只需操纵虚拟经济便可以控制其资本所渗透到的任何地方,然而,在这个貌似民主的国家背后,正是有个资本核心——美联储在幕后操控,美国政府所宣扬的“民主、自由”也不能实现,因为美联储掌握着美国的货币发行权,这个权力并不在政府手中,尽管美联储主席要经过总统提名、上议院选举,大家对其性质也颇有争议;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财权从主权中剥离了出来。而这个被世人推崇的“三权制衡”的民主政府也只不过是资本的玩偶,政府的行为导向变成了资本的要求——追逐新的资本。
民主、自由,是应该作为解放的目标而追求,绝非简单的一些口号,更不可能成为某些国家的代号或是它们对外进行新殖民的大棒,也绝非是什么普世价值。
中国的发展,不可跨越的历史否定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要成为资本的奴隶呢?是我们也要成为美联储的附庸,还是要将自己变成利用资本的主体?中国的每一步决策,都与中国是否完全被资本奴役息息相关。而资本的侵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民主、自由、平等”等等人类欲实现的精神思想的包裹下,其剥削越发的隐秘,甚至让大众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早由赤裸裸的直接输出变为更为隐蔽的价值观输出铺路,虚拟经济钳制为主要手段。全世界都在为美联储打工,华尔街金融寡头的一点小动作,可以让全世界的人民喝不起牛那。于是可能有人说那是自己不够发达,回头想来,这是真话,确实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无法控制世界的方向;但更是假话,我们的目的只是将自己的过得变为美国?在当今的局势下,几乎没有这种可能,除非有纵横捭阖的战略统治者出现,然而,即使某国成功了,也只不过是资本本身换了代号而已,资本换了寄居的肉体,而资本反而会更强大。
现在举着“民主、自由”大旗的伪君子们应该反思自己在为谁打工,被压抑的民族才有可能法抗,缺少真正的自由才会去追求,可是压迫者是谁?是政府?是官僚?唯一的答案只有资本。
西方民主、自由背后的逻辑便是资本的逻辑,其本质仍然是资本敲骨吸髓式的剥削,资本一天不被驾驭,相信其规则的人便要被其驾驭一天。
摆在中国面前可以跨过里是否定期的道路有两条,要么适应资本的游戏规则,完全卷入到资本的逻辑中去;要么掌握资本的规律,在先进思想武器的指导下以资本之道还治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在当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无法迅速完全消灭对方的世界中,我党如何抉择,如何拿捏好力道,确实需要考量党的政治智慧与思想的前瞻性。
[1]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