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尽快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学前教育做为基础教育的一环,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状况如何,对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市场化运作等原因,我国的学前教育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在教育内容、管理体制以及教育资源的投入分配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说“特色化”收费、“小学化”倾向、“天价”赞助费等等。
由于学前教育并非义务教育,所以就被政府定位在一个 “可管可不管”的境地,我们现在的幼儿园中,有公立的,有民营的,有高档的,有低挡的,有注册登记的,有无照经营的,有设“小、中、大”班三年制的,有只设大班一年制的,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幼儿园。而不同的幼儿园,面对的都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公立的、高档的幼儿园(俗称机关幼儿园),主要接受的是一些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子女,私营的、高档的幼儿园主要接受的是一些富裕阶层和部分中产阶级的子女,低挡的、公立的幼儿园接受的主要是一般工薪阶层的子女,低档的、私立的幼儿园针对的主要是农民工和城市贫民子女,还有一些贫困地区农村、边远山区的农民子女甚至无园可上。
在公共财政投入这一块,国家的经费投入主要是向重点园、示范园倾斜,这里校舍新,设施好,教师素质高,教学经费多,而普通的幼儿园只能得到一般性的投入,不得不依靠几百元,甚至几十元的学费而生存。重点园、示范园的入园的身份条件则使得一些幼儿被拒之千里之外,而不能平等地享受国家公共财政的阳光。在民营市场化投入这一块,出现了贵族园、民工子弟园、黑园等,不同的人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为自己的子女选择不同的学前教育服务,这种体制看似公平,其实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学前教育资源大部分都被特权阶层和富有阶层所占有,他们的孩子可以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可以上贵族园,享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资源,而其他的孩子却只能上比较简陋的幼儿园,上黑园,甚至无园可上。这就是我们的学前教育体制在 “人之初”为幼儿制造出的第一个不公!我们的社会在幼儿人生的起始阶段,就在人为地制造等级差别,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我们这样做就是为国家的将来制造不公,为国家的将来制造不同的等级阶层。
为了彰显公平,为孩子的将来计,为国家的将来计,笔者呼吁:政府应尽快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让孩子们在学前教育阶段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为此笔者建议:
一、国家应该限制民营经济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应该尽快为学前教育定性定位,做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意义重大,绝对不能把它简单地商业化、市场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进行营利性经营,因为以赢利为目的的是商业,而不是教育。
二、国家应尽快、有序地推进学前教育的义务化进程。国家应该尽快规范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学制,可以规范为三年,其中学前一年的教育应首先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个别发达地区可以率先实行三年学前免费教育。
三、在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之前,应建立财政拨款、社会投入、家长缴费和公益捐助等多种渠道的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经费管理,出台合理的收费标准。
四、公平分配学前教育资源。按照“全民公有、公平享受”的原则,测算学前教育成本,制定幼儿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并有计划地把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改以往的锦上添花为以后的雪中送炭。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在市场化、商业化的操作下,一些贵族园为了“特色教育”不惜高薪聘请教师,而一些低档园、黑园为了降低成本则低薪聘请非专业的、不合格的教师。这一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得以改变,要尽快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解决缺编问题,建立幼儿教师的资格审查制度以及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将广大“民办”幼儿教师“公办化”。
二0一0年九月二十六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