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就是生产力辨
“关系就是生产力”辨
“关系就是生产力”这句话已经在社会上流行了很久,目前早已渗入不少“有识之士”的骨髓。日前偶听朋友论说“工作上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朋友们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才意识到“关系”地位之“崇高”影响之深远不可小觑。“关系”真的有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生产力”那么“神圣”?还是让我们解剖解剖吧!
一、“关系就是生产力”的表现
不排除有过激情绪,许多人心目中,“关系”的魔力在当今社会已经无处不在:
日常生活中,求职、就医、升迁、打官司,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老病死,“有没有关系”“有没有人”办事效率和结果都判若云泥。许多事情于情于理都是很容易办成的,但若缺少“关系”就是办不成;有些事情眼看着绝无可能,但只要“关系”到位照样“心想事成”。
生产发展方面,谁的关系“深”,谁就能“买”到资源、圈下地皮、揽下工程,谁就能要回项目、拿到扶贫资金,谁就能出口、引资、上市……。一句话,谁可以“科学”发展,谁能够“率先”致富,说到底就看你的“关系”如何,纯粹没有关系,对不起,顶多做些拾遗补缺的苦差事混口饭吃。
在官场里,“关系”就更重要了。你如果不是某些“系”里的人,就是费上九石芝麻的劲也是白搭,因为客观上你只是为党和国家做了工作,而不是服务于某个具体的利益集团,谁给你出邪力争取位置?“工作越好越反动!”你做的好反而是某“系统”的“绊脚石”,不收拾你就算轻饶你了,你还谋发展?当然,如果你善于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那是另当别论了。
由此,各阶层“头脑灵光”的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起“关系学”来,拼命罗织“关系网”,大家都认为,工作都是扯蛋,关系才是硬道理。没关系的成天打听领导嗜好,打探谁家婚丧嫁娶,记在本本上,有瓜葛没瓜葛都伺机出手;有关系的则“强强联手”继续“做大做强”。老百姓呢,先是不惜代价供孩子上学,等毕业找不着工作,才知道没有关系是万万不行的,于是砸锅卖铁贷贷款(不过,没关系贷款也是很难贷的)也要好歹弄一个关系来。也有的毅然去做二奶三奶什么的拉个关系,所以一些官员慨叹:“真没办法,人家就是爱咱呀!”
这些现象说明,“关系”影响的早已不只是“生产力”的概念了。
二、“关系就是生产力”的起源
“关系就是生产力”什么时候兴盛起来的呢?大约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初,转型改制运作之时,个体经营者由于自身能量(信息、资金、资源等方面)局限,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刺探改制奥秘、申领政府批文、操作融资圈地……。这个过程中,谁为你指点迷津,谁为你撑腰说话,谁为你压服民怨,各个环节都得打点回报,这一来一往,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如果你足够“聪明”,懂得大把进钞是占了国家的便宜,你就舍得把这些钱回还到那些操纵国家机器的人的手里,那么,恭喜你做对了,往后发展的机会就会不断向你招手,宽松的环境也不别担心了。这大概就是典型的“关系”与“生产力”的联姻。
中国当时,最具社会优势的当属国家管理人员,当他们洞悉国有财产可以“合法”地流转到个人手里时,怎么会轻易肥了外人?他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自己的亲属子女,亲属子女允许经商办企业更好,不允许也不要紧,远点的亲戚朋友,再不行还有其他合适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的如鱼得水,正是由于背后有人撑着,出事有人兜着。“生产力”有“关系”“罩着”,“发展”还有什么疑虑?
中国人是很“聪明”的,经济领域的技巧完全可以举一反三迁移到政治领域,运用在社会事业各个层面。于是乎,社会各种资源,凡是与人的生活生产生存发展有关,都笼罩在大大小小的关系网内。有道是“有关系者独步天下,无关系者寸步难行”。
三、“关系就是生产力”的效应
“关系”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究竟做出了多大贡献?
不可否认,一些集团企业因“关系”而迅速“做强做大”,有的跻身于多少强多少强,上缴利税多少万多少亿。然而,依靠“关系”“强大”起来的企业,实在算不上真正的强大,其实也不是什么“现代企业”。从其自身来说,实质性的管理体制是人身依附性的封建家长制,支柱性的赢利模式是资源垄断式的封建特权制,不必说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优越性没有,就是资本主义那套相对严谨的管理模式也不具备,所以不少“关系企业”进军海外赔得一塌糊涂,国内拢刷的那点暴利,在国外又往往遭遇反倾销诉讼,几经折腾,只落得“既赔夫人又折兵”。
从“关系企业”外部考察,企业畸形发展一方面造成国内市场资源非正常配置,扼杀了没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机遇,间接封杀了民族企业的崛起。另一方面,“关系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正当的约束机制对其几乎起不到作用,“科学发展”很难保障,不要说责任义务的主动履行,安全保障及环境保护都落不到实处,工人的权益、群众的利益都得不到保护,这样的企业又怎么会得到社会的认同?
由此可见,“关系就是生产力”给我们带来的只是虚假的繁荣、贫富的悬殊和对生产力发展、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破坏。
四、“关系就是生产力”的本质
有人可能会说,还是有关系好啊,办事效率高,调动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事实真是这样吗?
的确,有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均可以优先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优先使用国家和集体的公共资源(积累),优先占据国家机器和社会事业管理结构中的有利位置,有效规避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的惩治和约束,以至于达到“屁大的事能通天,天大的事能摆平”的理想境界。所以,“关系就是生产力”被某些人奉为“圣典”,大讲特讲,“有了关系等于有了一切,‘关系’可以转换成金钱、转换成权力、转换成所需要的一切。”“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财富,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稍加分析,我们就发现,所谓“关系”其实是寄生在国家制度体系内而又疯狂瓦解取代国家制度的另外一套行为规则和价值体系。由于与各层次个人利益直接挂钩,所以体现出高度的效率性。它伴随着国家制度的消亡将孵化出另外一个私有制统治下的国家机器,孵化出一个弱肉强食、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新秩序。其大体路径是,社会主义秩序逐渐被破坏,形形色色的潜规则肆意横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逐步被偷梁换柱,国外“关系”趁机参与渗透颠覆,原有的政治制度彻底瘫痪,国家政权通过“颜色革命”或其它渠道实现和平演变。
由此我们看到,所谓“关系就是生产力”其实是极端利己主义,是彻头彻尾的“腐败”,是地地道道的“修正主义”。
那么,“关系”和“生产力”畸恋的这种结果,当事人真的不自觉吗?
一小撮仇视社会主义制度的极端分子,早已抿灭了民族良知,他们应该是认识上的故意。为了蒙蔽更多的追随者,他们可能一边高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边有意制造思想混乱、有意歪曲体制改革、有意误导立法参政,促进国家机器私有化进程,这些人大多和西方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在国外安顿了家小,安排了后路。还有一部分“精英”,可能开始的时候不自觉,但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对这样做的后果洞若观火。然而他们已经被腐败所绑架,否定自己意味着退出历史舞台,为此不得不继续走着再作道理。另外就是被私利蒙蔽了的头脑发热的追随者,他们那么苦那么累地相互利用、相互提防、相互攀比、相互倾轧,活得并不轻松。可怜底层老百姓在层层叠叠的“潜规则”笼罩下,处在“社会就这么个社会,主义自己拿”(这是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解释)的迷惘中,苦苦挣扎。
五、“关系就是生产力”的根治
“关系就是生产力”这个魔鬼是如此地恶劣,如此地凶险,难道我们只能听之任之?我们说,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而且它代表的是腐朽落后的一面,我们完全可以针对其特性找到制伏它的相应办法。
一,我们所说的“关系”只能在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框架内蝇营狗苟,它的每一个阴谋都必须经过精心伪装,才能蒙蔽和误导人们,这是相当费力的事情。而且,不管从道义上讲,还是从法理上讲,它都是不得人心的。阴谋一旦被戳穿,这些历史垃圾其实是不堪一击的。关键在我们有没有这个决心。重庆打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黑恶势力关系网不能说不强不密,而一旦遭遇正义力量反击,顷刻间土崩瓦解,公安局长甚至想听到枪声而不能。预防“关系”为害,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倡导阳光操作和实事求是,提拔干部要在下乡调研中摸索,而调查研究又要拒绝作秀;体察民情要深入“家”访,而“家访”又要拒绝“导游”讲解;各种公私资本(资产)要监控其流向,而监控审计又要拒绝受礼收兵。总之,只要拒绝蒙蔽,只要真心为党,“关系”肆虐的机会不是很多。
二,“关系”必须通过“搞”的程序,才能建立,企业和政府之间、上下机关之间往往用公款公开拉关系,只要取缔其“关系机构”,清理其“公务收支”,切断其“合法渠道”,维系其生命的脐带就被扭断。报上不是报道一项调查结果,企业用于搞关系的“非正常支出”逐年翻番?廓清其走向,曝光其勾当,应该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大快人心的。
三,关系不是靠“裙带”和金钱营构编织各种“潜组织”吗?它就是依靠这种“潜组织”传输各种信息,运作各种阴谋。我们也可以活用党政职能,建立广泛的反腐同盟,上下通气,八方联营,制衡和破解腐败分子营造的“关系链”和“关系网”,它的威力要远比腐败分子织造的“关系网”强大的多。
四,“关系”不是见缝插针放大政策失误、利用制度漏洞聚敛财富,制造贫富悬殊,制造企业与群众、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吗?我们应该主动纠正偏差,忌讳讲失误不仅会贻误纠偏良机,还会被敌人恶意炒作,损害党的整体形象。
五,强化问责力度。“关系”插手“发展”,往往违背科学发展观,违背法律政策,其痕迹和脉络很容易暴露其腐败路径。我们要不断强化问责力度,让“腐败”分子原形毕露无处遁形。
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探索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模式,逐步取缔“关系”运行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各层次各领域以“我”为中心的体制痼疾,避免“各自为政”“人人自危”的病态思维。
总之,“只要信念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误国误民的“关系就是生产力”论调,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秩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