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支部与公社

火烧 2011-11-12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探讨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全球矛盾,分析生产资料私有制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性。

整个世界划分为二个对立的世界,即联合了全世界有产者即资产者的第一世界和联合了全世界无产者即现代劳动者的第三世界。这二个世界划分的基础就是资本和劳动的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了全人类,那么资本和劳动的矛盾也就发展到全人类的规模,例如以前资本对于第三世界只是作为外部的力量,表现为殖民主义,表现为坚船利炮,现在资本变成了这些社会固有的了;以前的矛盾是民族矛盾,现在的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等资产阶级就转到帝国主义一边去了,变成帝国主义在这些地区的代理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已经失去了号召力量,他们正是由于投靠国际资本才获得了生存和发展,如果没有帝国主义为他们提供的国际资本主义环境,他们还未发展就会陷入经济危机之中。  

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曾经在历史上有过意义。在这些前资本主义社会遭到资本的侵略,在旧的生产方式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时候,在这些社会新生的资本主义分子希望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希望获得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时候才有意义。  

走资本主义道路就必然要接受资本主义运行的规律。资本的本质就在于生产剩余价值,就是直接生产者的被奴役。生产资料属于少数人所有,必然就要产生多数人依附于这些少数人,同时这又是从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之过渡所必不可免的条件。  

工人仅仅是劳动力的出卖者本身就意味着他们同生产资料的分离,也就是说工人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只是作为生产的人身条件,生产资料作为别人的财富同自己相对立。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所谓阶级就是指一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而生产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所以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或控制者就占有了直接生产者的剩余劳动,而劳动者就被迫生活在当时社会条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为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或控制者生产剩余劳动。  

那么,工人生活得好一点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呢?  

只要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没有改变,那么吃肉的奴隶毕竟还是奴隶;只要这种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没有改变,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就不会发生变化,工人就依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的奴隶而不管生产资料是属于某个资本家或者属于以国家为代表的总资本家。  

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物质也并不是绝对的丰富,在本质上它只是具有生产绝对物质财富的能力,并不是说劳动者有一座大房子,有无穷无尽的物质享受,任何享受都是相对的、都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定义的。共产主义就其本质来说只在于劳动者自己联合起来,在于他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于他们自由地使用生产资料,在于他们自由地运用和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就在于劳动者自觉地改造外在世界和自身。  

(一)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资本内在的发展逻辑导致其必然要灭亡,从资本的废墟上必然要产生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我们说它是全新的是由于它是同几千年以来的几种文明制度不同的,它是原始共产制在更高形式上的复活,是原始共产制的现代形式。我们和公有制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隔绝了。这种公有制要由被束缚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并且受它压迫的无产阶级去争取、去探索,是无产阶级自己走的道路。  

如果说有什么社会是自觉的社会,那么共产主义就是这样的社会的开端,它是劳动者自觉自为的活动的结果。(劳动者的首创精神被旧社会压抑了那么长久,他们的社会生活以前是由少数人管理的,一旦社会条件允许他们自己自觉创造自己的历史时,他们反而不知道要怎么做了!!!)一切问题的关键就是普通劳动者自己组织自己整个的社会生活包括生产活动,而在以前这是由少数人组织的。政治将要回归其本质,从而政治就消灭了。  

共产主义是劳动群众的运动,是为了大多数人的运动;它的动力源泉是群众;它的主体是群众;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完全由群众决定的。一句话共产主义是大多数劳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运动,是由群众自己组织自己、自己领导自己、实现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运动,是历史之门。  

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是由少数人创造的,在这些人看来历史是占据社会特权地位的那些人创造的,他们说这些所谓的精英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群众不过是群氓、是历史不活动的因素,是他们进行创造的工具而已。这是不加掩饰的英雄史观。现在这种历史观未必有人敢这样说出来。  

还有一种隐蔽的英雄史观,这个观点是怎样的呢?  

这种观点认为历史是由少数所谓有修养的人带领群众创造的。那么我们要问,如果没有这些有修养的人历史会怎样呢?很明显,没有这些有修养的人就没有历史了,历史也不过是这些少数有修养的人恩赐给群众的,在这个历史观中管理社会的无非是这些标榜为有修养的革命者,因为他们有修养国家只能由他们来管理,群众在这种历史里又不过是创造有修养的人认为应当实现的历史而已。  

少数人是符合革命道德的有修养的人,是圣人,而他们之所以是圣人无非是由于群众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相对于群众而言的;因而在这个历史观里隐藏了这样一个事实:少数有修养的人同人民大众的区别,这样的区别就导致少数人变成整个社会的管理者,变成国家的管理者,所谓的革命完成了,政权从没有修养的人手里转到有修养的人手里,群众作为推翻旧统治者的物质力量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因而可以恢复到以前的状况而且必须要恢复到以前的状况了。  

你是掏大粪的就应当继续掏大粪,既然你是掏大粪的那么你有修养吗!既然你没有修养,那么你还是继续为人民挑大粪,管理国家的事务应当让有修养的人们去干,因为他们管理国家也是为人民服务啊!你看多么精巧的理论啊!整个历史观的要害是少数人管理社会,为了愚弄群众他们给自己的统治打上修养的光环,剥夺群众管理国家的权力。  

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社会就是这些所谓有修养的人的覆灭,因为他们的所谓的修养不能为他们谋得社会特权这种修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正是这种历史观的奥秘所在,原来在它里面并没有什么新的货色,不过是把剥削阶级的历史观贴上现代的标签而已。共产主义有自己的道德,但我们要说绝不是什么修养。无产阶级为了解放必须消灭一切已有的道德。  

群众不应当被圣人、修养之类的东西把头脑搞糊涂了。共产主义是什么?共产主义无非是劳动群众消灭一切阶级、自觉创造自己的历史。群众自己直接管理国家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和在经济上解放自己的根本途径,那种以为靠少数人为劳动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观点其实就其实质和客观效果来看就是维持旧的阶级社会,维护一小部分人剥削大部分人的社会制度。  

这种英雄史观是隐蔽的英雄史观,是符合中国特点的英雄史观。中国是长期的小农社会,因而能者(圣人)治天下的观点在劳动群众中有非常深厚的土壤,小农希望的不是消灭阶级而是一个好皇帝、一个好的统治者,这个统治者就是所谓的有修养的统治者了。这个所谓的好统治者在剥削他们的时候不是太厉害,讲点修养,自己剥削也让劳动者活。这样的统治者不是可能的好皇帝又是什么呢!  

中国的劳动群众在封建集权制下生活了二千多年,群众民主已经消失殆尽,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一大特点。人民群众要的不是自己当家作主而是过上太平日子,就像鲁迅形容的那样,“中国只有二个时代,一个是做奴隶的时代,一个是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而前者就是可能的太平日子。但是不管怎么说,历史都是群众创造的,因为群众不仅创造积极的历史同时也创造消极的历史。小农生产方式创造了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创造了一个封建王朝被另一个封建王朝所取代的历史,而这些王朝都不能触动这个生产方式分毫。  

现在这个无耻地消耗劳动群众精力的生产方式就要覆灭了,那么我们要问在这个历史转折里到底有什么新的历史动力呢?  

在一般意义上来说,小农生产方式的解体意味着小农失去生产资料即失去土地,失去了生产资料的小农变成什么呢?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小农变成了一无所有的无产者,生产资料变成特殊的私有财产——资本,这样新的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具备了。一方面是失去了生产资料的自由劳动者,一方面是生产资料在少数人手里的集中,这样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就叫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就是劳动者同生产的物的条件的分离,以生产资料同劳动的对立为前提。生产的物的条件即生产资料一方面是自然界即土地及其蕴藏物,一方面是劳动的凝结物——劳动产品,所谓生产的物的条件同生产者的分离就是指这二者转变成非生产者的财产,被非生产者垄断,从而生产者就不得不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少数人劳动,生产出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属于占有生产资料的少数人。  

中国小农生产方式的解体是处于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即在外部资本主义已经处于解体阶段,而在内部小农生产方式的解体正在产生出资本主义。这就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具体环境,是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具体条件,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方式。  

具体来说中国革命是发生在二个解体过程中的,其中一方面是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在解体,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小农生产方式在解体(我们在前面已经证明小农生产的天然形式是以集体公有制为前提的,正是这些公有制条件的解体才导致小农生产方式的衰落和解体。)。所以历史的特点在于小农生产方式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体是同时进行的。  

要找到相似的过程,我们只有回到欧洲古罗马帝国后期。在古罗马帝国的东边和北方生活着处于原始共产制社会末期的日耳曼人,这时同时出现了二个解体过程,一个是奴隶制社会的解体,一个是原始社会的解体。在这二个社会的冲突中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于日耳曼人来说,他们是直接从原始共产制发展出封建社会的,对于罗马社会来说是从奴隶制发展到封建社会。为什么处于较高阶段的罗马奴隶制社会不能从自身中发展出封建制度呢?日耳曼人的社会中又有着怎样的社会因素摧毁了奴隶制度和发展出封建制度的?  

日耳曼人当时正处于原始共产制社会的末期,在他们的社会中阶级才刚刚产生,还不占社会的统治地位——社会的管理者是氏族成员选举出来的,并没有什么特权地位。正是这种遗留了若干原始共产制元素的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给罗马奴隶制社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从而产生出封建社会的。  

其实奴隶制社会的产生不能从它所由的氏族社会得到说明的,奴隶制在开始是相对于异族来说的,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产生了剩余产品后,异族俘虏不再被杀死而是变成了奴隶用以生产剩余产品。奴隶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是掠夺别人的土地和财富并且将这些氏族社会的自由人变为奴隶的过程。在罗马帝国扩张到它的极限后,奴隶来源的就逐渐枯竭,罗马奴隶制就走向崩溃了。  

在第三世界国家到处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现在这些农村公社正处于解体过程中,这个解体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土地同公社社员的分离,即公社社员失去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人,在现存的社会条件下公社社员就变成现代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同样在工业中也经历着同样的过程,即国营工厂工人同生产资料以及土地的分离,变成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工人阶级。这样劳动阶级的二个主要部分以不同的形式完成了同样的形成过程,都和生产资料分离了,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雇佣劳动者——现代无产阶级。  

旧的公有制形式的特点在于它是地域性的,农业公社的基础并不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这样的农业公社人口不多,例如在中国就是指生产队,生产队大约有数百亩土地,社员数百人,人口规模大概相当于一个原始氏族的人口规模。除了公社的公共设施,其他更大范围内的公共设施主要是水利设施都是由国家管理的,因为这个条件国家就表现为这些农业公社的主人,于是农村公社就必须要向国家缴纳贡赋,国家管理整个社会而不是这些公社社员管理整个社会。社会对于这些农村公社来说是不存在的,他们的社会只在于这个狭小的地域之内,在这些分离的公社上国家就必然成为他们的主人,国家官吏就成为一个特权阶级,这个阶级靠公社的剩余劳动生活。  

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或者占有制是产生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公社社员的社会只存在于它所耕种的那一块土地上。从农村公社中并不能产生出现代共产主义社会的,因为农村公社的狭隘性。马克思说过“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创造出这样的条件,在生产力落后的东方社会的确首先产生了革命,而在生产力发达的西方社会却并没有产生出共产主义革命,所以二者的结合并没有实现。  

在这些东方社会革命后产生的多多少少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没有等到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救援,最终在二个社会的资产阶级的联合绞杀下,共产主义革命覆灭了。革命已死,革命万岁!  

现代共产主义只能产生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它要以劳动者同小的生产资料的分离为条件,只有劳动者同一切生产资料的分离才能达到他们同生产资料在更高形式上的结合——现代共产主义;或者说劳动者只有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否则在局部的公有制上总是会生产出一个外在的统一的异己力量来同他们相对立。  

(二)实现这个过渡的基本条件  

从上面的阐述我们知道,现代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自然产物,可是我们遇到的具体历史条件是什么呢?  

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大大发展了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并且这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处于解体之中;另一方面第三世界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亦在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这些地区都有所发展,在有的地方发展得多一点,在有的地方发展得少一点。  

历史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若干地方的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小农生产正在解体,具有社会职能的国营工业也纷纷解体,一部分生产资料被少数人窃取转变成资本,一部分生产资料从社会占有变成官僚资本,国际资本也在这些地方进行投资,这样在这些地方迅速发展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且这个生产方式已经变成了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资本强制性地把生产资料从劳动人民手里夺取,于是劳动者从过去的公社社员和国营工厂工人变成了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变成现代工人阶级。摧毁那种狭隘的公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在这些地方发展资本主义的首要条件,这个运动的本质就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是劳动者转变成无产阶级的过程。  

这就是整个资本世界运动的基本状况,所以应当从这整个运动来探索现代共产主义的发展史。  

现代共产主义只能产生在世界历史中,在本质上它不可能从一个孤立的世界一隅生长出来,它最可能产生在世界资本矛盾的焦点上。这是现代共产主义发展的原点。  

世界资本划分为二个部分: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其中剩余价值源源不断地从第三世界流向第一世界,剩余价值的表现就是剩余产品,表现为第三世界同第一世界之间的贸易,一方面表现为第一世界同第三世界的不等价交换,一方面是表现为第一世界同第三世界的不付任何价值的交换即所谓的贸易逆差。在生产力提高以后,第三世界资本就会陷入瓦解境地,因为第三世界资本不仅要支持自己的资本而且第一世界庞大的资本也要从它那里获得一份剩余价值以支持自己的存在。这样第三世界劳动者就处于双重的剥削之下,是他们支撑了整个现代资本社会的大厦。矛盾的焦点应当在这些地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存在就必须要让它的被剥削者能够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下能够生存下来。资本的瓦解是什么?它不是别的,资本的瓦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衰落,就是资本原则的瓦解,即资本不能再榨取剩余价值了,不能再榨取到一定比率的剩余价值——利润率了。一宗10亿的资本榨取到1亿的剩余价值和一宗100亿的资本榨取到1亿的剩余价值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资本的活力是后者的10倍。利润率就是资本生命力的计量器,是资本的温度计。假设第三世界国家资本的生产力提高到第一世界的高度,我们知道在第一世界这种生产力下的资本本身就处于解体中,那么第三世界资本却要向第一世界贡献剩余价值,那么这个剩余价值从哪里来呢?一方面,是通过压榨劳动者,将他们的生活维持在一个最低的水平上,一方面是通过压低资本的利润率来实现的。由此可见,第三世界是贫穷的二极的统一,一极是贫穷的资本,一极是贫穷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世界的资本主义能够继续存在必须要有二个条件,一个就是必须要有一定丰度的矿产资源和农业,一个就是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这二个条件的结合才能生产出剩余价值及其物质表现——剩余产品,由此可见世界资本的存在不是没有条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似乎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发生的,似乎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状态。我们在一些第三世界能够看到这个原理的具体表现,在这些地方我们看到资本雇佣劳动者开采这里的矿产资源然后生产出剩余价值的表现物剩余产品,这些产品被用万吨轮船运送到第一世界,但是第一世界并没有用等价的产品来交换,那么我们要问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交易呢?实质上,这就是世界资本的运动,是剩余价值从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的流动,是第一世界榨取第三世界劳动者包括榨取这些劳动者的自然身体(自然资源)。资本来到这些地方本身并没有带来任何生产资料,它只是瓦解了这些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从劳动者手里夺走变成资本,也就是说把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变成雇佣劳动者,所以在这种关系下只能生产出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自然部分地属于第一世界资本。  

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否定资本的多样性,第一世界资本还必然生产出环绕它的第三世界资本,以及处于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小资产阶级,等等。  

第一世界资本在本国内部已经组织起了全社会规模的社会化生产,资本不仅组织了生产的社会化还组织了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社会化。社会对于自己的生产已经做到精确的了解和调控,例如中央管理机构通过网络可以随时得知任何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情况,它甚至能够知道某台机器运行速度,某个管道的阀门是关闭的还是打开的,这是以前完全不可能达到的。人类完全控制自己生产活动的时代已然到来了。  

可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在第三世界看到小生产在社会生产中还占一个很大的部分,人们的生产活动具有很大的自给自足性;在小生产解体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人们之间的关系又进而表现为市场。  

小生产的基础是生产力还处于很弱小的水平,劳动者个体的自然力量和生产资料相比是起主导作用的。一旦生产力发展起来,一旦自然力量被人所利用,那么这时劳动者自身的自然力(机械力)就不起主要作用了,人的社会力就会发展起来。首先这种发展表现为资本。  

这里存在着一个矛盾,小农解体的合理结果是小农失去生产资料变成无产阶级、变成工人阶级,这些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变成工人集体使用的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之所以被工人共同使用只是因为工人们不占有这些生产资料,只是因为这些生产资料是资本、被资本家占有。  

首先,生产资料集中起来转变成资本,劳动者也就相应地集中起来变成工人阶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以往生产方式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它造成了一个集中起来的工人阶级。其次,资本是集中在单个的资本家手里,同时这些分散的资本又成为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在运动中联合起来;工人对于资本是处于外在地位的,他是一个自由的劳动力,他可以将劳动力出卖给任何一个资本,在他看来所有资本不过是异己的生产资料。再次,集中的生产资料是单个劳动者所不能控制的,资本是将工人集中到一起来推动这个生产资料,所以只有联合起来的工人才能控制这些生产资料,而单个的劳动者对于资本是无能为力的。  

资本作为集中起来的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资本的生命也就在于这种私人占有制。资本之所以是资本就在于它由非劳动者占有和控制。资本的矛盾运动逐渐将资本从私人资本家手里夺过来变成少数垄断寡头控制的,直至变成国家控制的资本,而这些寡头就组织和垄断国家权力,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属性,相反这个过程将资本推到国家的高度。资本就是生产资料在少数人手里的集中,就是生产资料同生产者阶级相对立,资本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制度而不是人类最终的状态。  

一切问题的核心是处于资本统治之下的生产者阶级,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除了自己的劳动能力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的生产者不是从来就有的,这样的生产者阶级是一系列社会形态解体的结果。生产者阶级同生产资料分离开来,直至同生产资料相对立,这个过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绝对的恶,历史之一个方面正是所谓的恶或者叫暴力,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绝对需要暴力。温情脉脉的宗法制社会的解体在道德家们看来就是恶,他们叫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等等,似乎他们真有什么道德,似乎他们的心真的很古!在一切私有制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虚伪的,都是为了少数人剥削大部分人服务的,是剥削者使用的精神压迫工具。老虎凭爪子捕获猎物,但是动物绝不会向牺牲者说它死得应该。少数剥削者统治大多数劳动者,不仅需要暴力工具,而且需要精神统治工具。因而劳动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革命活动是二方面的,它不仅是物质方面的,而且是精神方面的。  

旧道德将随着旧社会的解体而解体,那么劳动阶级应该如何看待旧社会即小农社会的解体呢?小农社会毕竟是他们曾经的生活方式啊!  

所谓一个社会的解体就是指一种生产方式的消灭,就是人们向来在其中生活的社会关系的灭亡,例如小农面对的是他的“温情脉脉的家庭”,这些人都在家长的控制下共同进行生产活动,在小农家庭上产生出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或者其他形式以人民处于贱民地位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封建地主阶级诚然是令人厌恶的,可是小农的宗法制家庭却被道德家说成是其乐融融。从家主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统治者,一个家庭几口人的主人,对于他来说家庭具有某些美好,他可以在这个家庭中得到某些满足,他可以支配比他弱小的家庭成员,例如妇女和儿童。从封建主的角度来看,这个社会也是可爱的,他从小农家庭那里收取贡赋,从而可以过着美好的生活,他的所谓美好不过是可以剥削农民,“温情脉脉”的经济实质就是这样。所以,在这个社会被剥削、被压迫的无法剥削压迫别人,处于社会最下层的那些人在旧的剥削条件解体时并不感到“世风日下”的。到目前为止,历史不过是由少数人写,为少数人写的。这样的历史学是被压迫阶级所要批判的,它是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劳动群众的立场上。如前所述,小农社会一方面以阶级为基础的,以少数人剥削压迫大多数人为基础的;另一方面,以父权制为基础的,以男子对于妇女和儿童的统治为基础的。小农社会的解体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新的生产方式代替旧的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生产出现代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在开始是孤立的,雇佣工人必须独自面对整个资产阶级社会,或者说整个世界都是同他相对立的,雇佣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他向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出卖劳动力从而必须生产出剩余价值,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意义就在于他在生产出自己消费的生活资料的同时还必须生产出剩余价值。如果工人不能生产出剩余价值,那么他本身也就不能存在。工人必须将整个社会担负在自己的肩上,他必须生产出整个社会需要的物质资料。这就是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状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一切没有生产资料的人们都转化为劳动力的出卖者,男人、女人、儿童都是劳动力,劳动被资本控制就开始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性和目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是和资本根本对立的,资本雇佣劳动无非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动力。  

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力,是所有生产中的当事人共同活动的结果。剩余劳动产品转变成资本,资本将许多工人集中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活动,所以资本是一种集体的力量,这是它同小农生产方式的区别之一。工人作为劳动力被资本雇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工人是被资本按照工艺的规律组织在一起的,这样工人作为生产资料的附属物把自己从主动态变成被动态,变成机器的简单帮手,劳动的力量表现为机器与工人相对立,劳动者的力量转变成反对自己的异己力量,不是工人使用机器来进行生产而是资本家利用工人来生产剩余价值。工人的劳动转化为资本,这个资本又成为与工人相对抗的力量。  

生产力成为社会力,或者说社会力成为生产力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的。小农的社会就是他的家庭,这个家庭就是他的社会。资本彻底摧毁了小农生产,也就把小农的家庭搞解体了,它将生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消灭了小农家庭,因而也就消灭了父权制,消灭了男子对于女子的统治,它为人类解放的一个主要方面奠定了基础。资本消灭了家庭。  

小农家庭受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剥削或者受小农所要依赖的生产的外部条件的代表如国家的剥削,同时在小农家庭内部又存在着隐蔽的阶级——男子对于女子和儿童的统治。只有认识了这二个方面才算了解了小农社会的二重基础,才能抓住处理小农问题的钥匙。  

有好心人在哀叹家庭的解体,说什么“还成什么家啊!”。在好心人看来小农生产方式似乎具有永久的活力和魅力,似乎小农社会是一个田园诗般的理想社会,在那里男耕女织,一派和谐景象。其实,小农社会无非还是一个阶级社会,而且是存在着二重阶级的社会,它是以小农阶级处于被压迫地位和男人对于女人的统治为基础的社会。一切社会都不是绝对的,都是要毁灭的,新事物总是要生长的,有什么东西会永久存在呢!由此可见慈善家的哀怨里到底隐藏了怎样的阶级利益,它掩藏的正是由于小农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趋于消灭的那些旧统治者的阶级利益。  

在无产阶级那里,性别、年龄都失去了以前的意义,无产阶级是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的人,因而他没有手段剥削他人,他们也没有条件占有妇女和儿童,在资本面前他们都只是无产者——即一无所有的劳动力,这就是自母系氏族社会解体以来男权社会的毁灭,这种毁灭首先在无产阶级那里开始。在所有制方面无产者的家庭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家庭了——他们的家庭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因为资本已经将生产资料从小农家庭或者说从家长那里夺取了。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消灭了男子对于女子的统治,因为现在劳动者都是雇佣工人,都是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的人,因而不能靠占有生产资料来统治妇女了。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和对立是历史运动的一大进步和一大成就。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进步方面就在这里,就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解体,在于形成了这样一个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而且和全部生产资料相对立的阶级——现代无产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中,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事物在发展着。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推崇所谓平和的生活,哪一件事物不包含着斗争呢!保持现状只能符合占据统治地位的人们的利益,那些主张复古的人无非是要主张他们曾经占据的统治地位,那些主张保持现状的人无非是要保持他们现在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那些主张变革的人无非是要争得他们自己未来的利益。由此可见,一切事物和人类都是历史的产物,一切具体的斗争都是相对的而斗争本身则是绝对的;失去天堂的要恢复,享受天堂的要维持,没有天堂的要革命。我们要说无产阶级也是一历史的产物,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所以它不是要永远存在的,无产阶级的斗争是为了自己的解放。同时它必须要解放全人类、必须要消灭一切阶级,才能解放自己。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产物,不要把无产阶级抬到天上,没有必要,也不符合科学,它不是永远存在的,它要灭亡。随着无产阶级的灭亡,由此决定的无产阶级专政也就灭亡了,这些都是自然史的过程,没有什么需要神化的也不需要打着什么特别的旗号。  

人们要给共产主义许诺,或者说共产主义被许诺给劳动者。什么共产主义是理想社会,是天堂,这些说法有什么意思吗?没有任何意义。天堂是本来就没有的,那个特定社会不要发展,不会毁灭呢?天堂是什么,就其本来意义来说就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是不会有的,一切社会都在矛盾中走向毁灭,在它的废墟上生产出另外一个新社会。在劳动者已经认识到是他们创造了人类社会时,劳动者对于理想社会的信仰就崩溃了。上帝已死,谈论天堂、神、信仰、希望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  

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社会,我们认为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的不断更迭就是必不可免的,一种生产关系就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共产主义社会也不能例外,无产阶级在消灭阶级因而消灭了自身之后就建立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建立起来的社会也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状态,它最终也会被新的特定社会取代,这个新的特定社会是什么,肯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因为它是我们所要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解体的产物。  

共产主义并没有消灭矛盾,它只是以一种新的社会矛盾取代了旧的社会矛盾。这种看法可以给那些以为共产主义就是天堂的人一记清醒剂了。无产阶级并不追求天堂,它不过是消灭自己这个阶级的存在,这是和以前任何争得了统治地位的阶级最大的区别。  

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问题。资产阶级在争得统治的时候把自己标榜成全社会的代表,把自己独特的阶级利益说成是全社会的利益,把以前的阶级统治说成是违反自然的,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说成是人类的自然状态(例如在卢梭的著作中所描写的);所以一旦资本主义建立起来,它的美好约言一旦实现,人们就会生活在普遍幸福之中,美好社会就会变成现实,既然是美好的社会那么就应当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这些就是他们资产阶级在争取统治地位的时候说出来的。现实是什么?我们知道资产阶级并没有实现约言,它并没有建立什么天堂,它不过以一种剥削制度取代了另外一种剥削制度,以一种阶级统治取代了另外一种阶级统治。它使阶级斗争普遍化了,现在的斗争主要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进行。  

无产阶级专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无产阶级要不要学习资产阶级也要搞同样一套东西呢?无产阶级的解放和资产阶级的解放不一样,无产阶级解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必须要消灭阶级从而就消灭了阶级统治——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很矛盾,很特别,它在建立的同时也就在毁灭自己;它从一个方面建立它,又从一个方面毁灭它。所以,它不能宣布无产阶级专政是自己最终的目的,因为这个专政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阶级和由此产生的阶级统治。  

历史上所有出现的政治统治或者说阶级统治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都是以一个阶级压迫其他阶级为条件的,都是以保持一定的私有制度为目的。所谓国家就是保持统治阶级经济利益(劳动成果)的工具,就是压迫其他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使之保持在当时的压迫条件之下的暴力机构。  

阶级就其原来意义是一些这样的大的集团,由于一个集团占有了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别的集团的劳动,阶级就是占有剩余劳动。  

无产阶级专政是怎样的?它首先是社会中被压迫、被剥削的无产阶级群众的专政,也就是说它是大多数人的专政,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以前的阶级统治都是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无产阶级专政却是大多数人统治少数人;以前的阶级统治都是特定阶级为了保持特殊的私有制,无产阶级专政却是大多数人为了消灭一切阶级统治和彻底消灭阶级;以前的阶级统治都是由其内部发展出来的新社会阶级推翻的,无产阶级专政却是在它建立的第一天就包含了自己必然灭亡的因素,因为劳动群众的统治本身就意味着消灭阶级,意味着消灭阶级专政。由此可见,无产阶级专政已经不同于以往的一切阶级专政了,它不是要保持任何特殊的阶级统治,相反它倒是要消灭阶级本身以及由此决定的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没有什么自己独特的利益需要保护,他们就是生产者本身,他们生产了全部社会财富;一切以前的阶级统治的核心都是如何掠夺和占有劳动阶级的劳动果实。无产阶级革命是消灭一切抽象的、虚妄的共同体;无产阶级革命是建立真正的、由自由人组织的联合体。  

生产者由于与生产资料处于全面的对立中,因而这些个人只有全面地占有生产资料才能得到解放。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历史条件,由此可见无产阶级革命的手段不是凭空创造的,它们都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生产了无产阶级。  

一些道貌岸然的人们喜欢动辄谴责资本主义,说什么资本主义是罪恶的,是怎样怎样的,好像资本主义不应该存在。那么我们要问这么恶劣的社会制度为什么能够存在呢?为什么人们的谴责没有让它消灭呢?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内在的根据,它的根据并不能归结为人性等等,它实际是一系列历史运动的产物。社会发展并不能以道德等等来评价的,一切社会形式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部历史,一个社会在其内部产生新的社会因素,一旦这些新因素发展到不能再和旧的社会形式共存的时候,社会革命就会到来。一切社会都要灭亡,一切社会都包含了自身毁灭的因素,没有什么永世长存的东西,有的只是事物永无休止的矛盾运动。  

人们往往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矛盾消灭了,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人类社会也不例外,那种认为社会矛盾消灭的想法无非是幻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矛盾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永远会存在的,而且社会革命又无非是一些人推翻另外一部分人的社会统治地位,建立自己的社会统治。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在这个社会只是没有了阶级,不存在一部分人对于另外一部分人劳动的占有;但是共产主义并没有消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没有消灭一种生产关系被另外一种生产关系取代,没有消灭一部分生产者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所以即使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斗争依然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回避矛盾尤其是社会矛盾,似乎没有矛盾就是好事情,岂不知矛盾是事物运动的根本法则。人们否定矛盾的真实含义不过是为了掩盖矛盾,为了掩盖落后事物、为了压制新生事物而已。旧事物压制新事物往往是充满着斗争的,否定矛盾无非是让新生力量束手就擒,而新生事物如果相信了这一套东西,就是自甘堕落,就是自己放弃生存。  

孔教说什么和为贵,否定事物的矛盾本性,否定斗争的绝对性甚至否定斗争的相对性;它提倡中庸,要不偏不倚。孔教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们认为矛盾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斗争是事物的存在状态。孔教根本否定事物的矛盾本性,否定斗争。在私有制社会,统治阶级总是希望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方面他们组成国家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另外一方面他们必须利用思想统治才能保持住对大多数人的统治。让被统治阶级信仰孔教正是一个手段,让被压迫阶级信仰和为贵,让他们放弃阶级斗争。其实统治阶级从来就不相信和为贵的,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他们要组织国家呢!他们为什么要弄出孔教来麻痹劳动阶级呢!其实这些孔教只是他们保持统治的精神工具而已。  

孔教又说什么中庸,要人们恪守中道。可是事物怎么能停留在某个阶段而不向前发展呢!事物怎么能不跃出界限,走向极端从而陷入解体而被新事物所取代呢!所谓的中庸的真正含义不过是保持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留旧的社会秩序不被打破保留在正常状态;所谓中庸就是统治阶级欺骗劳动阶级的精神鸦片。所谓中庸就是统治阶级永远保持对于劳动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孔教又说什么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恢复礼教。什么叫克制自己?是指统治阶级克制自己,让劳动群众可以生活下去吗?可是建立在阶级剥削基础上的社会,统治阶级就是靠剥削和占有劳动阶级的劳动才能生活,就是靠吸食劳动者的血肉才能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这里怎么能谈得到克制自己,克制自己就是消灭自己,这是统治阶级所不可能办到的;或者说这句话是说统治阶级多多少少抑制自己的贪欲,让劳动阶级能够继续活下去,好让这个阶级能够持续不断地供奉血肉,让这个阶级统治能够永远持续下去,不要被陷入死亡境地的群众所推翻,那么这还是以保持阶级剥削为基础的,还是以劳动阶级奉献血肉为基础的;或者说是要劳动阶级克制自己,即克制自己反抗统治阶级的斗志,不去反抗阶级压迫而做一个顺民,做一个毫无生气的被压迫阶级,做一个十足的动物。  

无产阶级没有什么自己独特的阶级利益需要保护,他们也不能够继续保持阶级的存在,因为他们就是劳动阶级,在他们之下已经没有别的阶级,他们就是处于整个社会的最下层,就是被整个旧社会压在最底下的,所以他们要反对整个旧社会,反对以占有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所谓他们的解放就是消灭一切阶级。  

劳动阶级必然要反对整个旧社会产生出来的意识,他们要不断使整个社会革命化,必须不断革命直到消灭一切阶级,从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全人类。它必须反对孔教的一切论点和论据,它认为孔教根本上是以维持阶级存在为目的的,它必须抛弃旧社会的一切道德说教,因为这些道德说教都会阻碍工人的解放,让工人失去革命性,让革命停止下来满足于获得的成果,而无产阶级只有不断革命直到自身的灭亡才能解放。  

无产阶级没有什么东西必须要保留,它必须消灭旧社会才能解放,所以它根本不相信所谓的克己复礼,相反它要消灭自己和礼教。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建立的新社会,是一个自觉的社会,这个社会不承认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将主动地改造自己,因为这是一个劳动者自己组织的全面的社会。  

我们社会中有很浓烈的圣人崇拜,群众认为需要一个圣人来解救自己。其实,哪里有圣人,圣人只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从一定的社会条件中产生,正如神仙、上帝之类。统治者将一些人鼓吹成圣人,将符合他们利益的思想奉为道德教条,欺骗劳动者膜拜他们从而使劳动者处于精神上的奴隶地位。  

统治阶级在精神中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所谓人伦典范,欺骗劳动阶级苦修苦练以达到这样的圣人标准,可是他们自己呢?他们只是剥削劳动阶级的劳动才能生活,只要存在阶级剥削怎么谈到上人类和平呢!一旦,阶级消灭了,那么劳动者就联合起来了,他们控制了自己社会结合的力量,那么圣人还在那里呢!  

生产者阶级并不需要任何圣人,因为只有生产者自己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解放,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解放自己。他们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正是生产者个人组成了社会,而不是处于他们之外有一个别人,这个别人指导他们建立社会,其实这个别人、这个高于他们之上,因而统治他们的阶级的精神表现就是圣人。  

圣人就是统治阶级在精神上的表现,是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中国小农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劳动群众的鸦片。  

圣人为群众服务是群众最大的愿望。可是我们要说,这正是群众最大的悲剧和悲哀。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根本的一个观点是群众只能自己解放自己,任何别人都不能解放他们,如果真的有一个别人来解放他们,那么这个别人就会转化为他们的压迫者。在群众之外假设一个特殊集团本身就假定了一个与群众不同的集团,那么这个超然于群众之上的集团的性质是什么?首先所谓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是指生产者,那么超然于群众的集团只能是非生产者;其次这些非生产者需要生活,那么只能靠生产者的劳动果实才能生存,这些非生产者必须要消费劳动产品才能生活,他们必须占有劳动产品;再次,非生产者以管理社会的名义占有劳动产品,作为对于他们所谓的服务的报酬,而且还要群众感谢他、膜拜他,而群众就是被管理者,群众只是简单生产者,社会和生产的管理权落入这个集团手中。圣人的经济意义就是这样。所谓的圣人亦是人,需要生活,需要消费生活资料才能生活,如果圣人自己不劳动,那么它就是靠别人的劳动生活,由此可见圣人可以和剥削者归入一列,他们都是剥削者,都是靠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存在的,然后又把统治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的知识转变成为“圣人之言”来愚弄被剥削阶级。  

圣人是统治阶级统治生产者的一种精神手段,随着生产者的觉醒,随着他们反对旧制度的斗争的发展,他们将抛弃这一切关于圣人的思想束缚。所以我们高呼圣人已死!  

旧制度的基础就是非劳动者管理社会和生产,而生产者阶级只是简单生产者;这样社会就划分为二个基本的阶级,前者居于生产者之上靠剥削占有生产者阶级的劳动生活,后者是直接生产者,这个阶级就必然要将一部分甚至全部剩余劳动交给前者。这就是阶级存在的基础。生产者只有亲自来管理社会、管理生产而不是继续保留旧制度才能最后消灭阶级,才能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制度;生产者只有消灭那种把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变成非劳动者的专门活动的社会制度才能消灭自己和阶级。管理社会和生产只能是劳动者自己的事,不能把这个权利变成特别的职能。劳动者应当创造条件使劳动者立刻行使这个职能,同时生产者也要有一个精神的大革命,彻底地抛弃在旧社会养成的对于社会事务不管不问的劣根性,把社会事务看做是自己的私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社会。  

(三)新社会的二重起源  

新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即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从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如何向共产主义生产制度转变呢?  

生产者阶级即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渐联合起来,这样就造成了新社会的基础——生产者的联合;没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就谈不上无产阶级的联合,没有无产阶级的联合就谈不上新社会。新社会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并不是别人的恩赐,只有劳动者的革命活动才能产生,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革命运动将导致生产者的解放而不是建立一种私有制代替另外一种私有制。  

无产阶级在旧社会是不占有任何私有财产的,它在旧社会所取得的唯一武器就是组织,即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组织。  

以前所有的统治阶级都是占有私有财产的,也就是说以生产者阶级的被奴役、被剥削为基础的,他们获得解放的方式是以一种私有制反对另外一种私有制,建立自己在其中占居统治地位的私有制度。无产阶级是没有私有财产的,他不可能以一种私有财产反对另外一种私有财产,因而他不可能靠建立一种私有财产来获得解放;无产阶级只能反对一切私有制,建立生产者的集体占有制即全体生产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消灭自己的生存状态,才能消灭自己的资本属性,才能获得最后的解放。由此可见,无产阶级的解放与以前一切阶级的解放都不一样。  

马克思在《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中说:无产阶级的经济解放只有依靠组织成为独立政党的生产者阶级的革命活动才能实现。  

工人阶级必须要组成为独立于其他一切阶级的革命政党才能进行斗争,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所谓政党就是指某个阶级的政治组织,是这个阶级组织本阶级,以实现本阶级的特殊利益为目的的政治组织。  

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后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机器,也就是说建立整个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消灭少数人管理社会和生产的制度,组织全体生产者的直接管理制。  

生产者的直接管理制到底是什么?我们在中国古代的农民革命中看到,农民起义队伍中领导者变成了统治者而农民阶级却没有得到解放,这个阶级被重新压回到旧秩序中,只不过一部分统治者被另外一部分统治者代替罢了,整个社会并没有得到革命的改造,并没有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我们在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中看到,资产阶级将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进行革命,这个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但是建立的却是资本主义制度,大部分人依然是被压迫阶级,少数人垄断了管理社会和生产的权利。  

无产阶级革命是大多人自己组织的革命,这个革命不是要建立任何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所以它要建立的政权形式就不可能与以前的一切革命相同,而是完全不同。以前的一切革命都是少数人组织的旨在建立一种特殊的剥削制度,因而建立的政权必然是少数人的统治。  

无产阶级革命既然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那么这个革命就必须要打碎一切旧的国家机器,就必须要建立无产阶级群众的统治,也就是说要建立全体生产者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制度而不能将这个根本权利委托给少数人或者特殊组织。  

我们从巴黎公社可以得到几个关于新公社的原则。  

A. 建立包括全体生产者的革命军队代替旧的资产阶级雇佣军队,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  

B.  一切官吏实行普遍选举,选民拥有对他们的罢免权,使人民能够防范他们;  

C.  一切官吏只能得到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防止人们追求升官发财。  

无产阶级在一些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也有了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几点出来。  

A.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必须建立一个革命政党,把它建立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核心;  

B.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建立自己的革命政党对于这支武装的绝对控制;  

C.党是一个革命组织就必须同内部的资产阶级分子进行斗争,经常进行革命清洗必要时可以进行革命的分裂,将党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者手里。  

D.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按照巴黎公社的原则组织国家政权,不可建立少数人或者党的专政而是建立无产阶级群众的专政;  

E.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革命的结束而只是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环境好让无产阶级将这个斗争进行到底;  

F.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主要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进行,因而必须进行党内反对以修正主义为表现形式的资产阶级的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党的领导权,所以无产阶级必须不断清洗党,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主义宗旨,将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清除出去,反对资产阶级篡夺党的领导权,掌握住党的领导权;在党的领导权被篡夺后,无产阶级革命派将重新组织革命党以与这个修正主义的党相对立,重新夺取政权。  

G.建立生产者直接管理社会和生产的义务制,打破少数人对于这个权利的垄断,消灭阶级直至无产阶级专政本身。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建立这样的联合体是无产阶级的一切斗争为之旋转的主轴。  

无产阶级解放自己的政治组织是支部,无产阶级解放自己的社会组织是公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