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读孔庆东《文化缺失与精英养成》的感慨

火烧 2010-08-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文化缺失与精英养成展开,探讨当前社会文化发展困境,批评教育功利化现象,呼吁重建文化沃土,培养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刚才读了孔庆东老师《文化缺失与精英养成》后,深感孔老师提出了当今中国一个不为国家重视、不被国人看重,又对国家深远影响的一个重大问题。

      文化沃土何时才能形成啊?我们这些被很多人看成忧国忧民的傻子,在这里为国忧虑担心,但是,担心还是白担心。没有一点结果和希望,只能发发牢骚而已。

       孔庆东老师,你说的太好了,我认为“文化”是社会文明成果的积淀,社会文明成果的传承,也就是社会的文学修养、涵养和教化,既文化艺术(即文史哲之集合)的社会化。也就是你说的文化是一种境界、一种氛围。他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个国家的进步、繁荣、富强最终都积淀和表现在他的文化里。所以有好的文化沃土才能产生好的文化,才能接出社会乃至人类更文明的成果。

       今天的社会许多人根本就不懂文化,拿点皮毛知识当文化,所以,现在社会不但没有创造出中华崛起的文化沃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和阻碍了中国文化发展。尤其是教育、科技、生产陷入短视、功利的陷阱,生产出的成品都是充满铜臭的半成品。不说科技、生产产品。就说教育产品,教育的功能,古时,教你“学而优则士”、教你“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教你孔、孟、旬子、老子,让你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了近代教育就是虽然学而则士还为主流,读书做官任为首选,科考科举首当起冲。但是民主科学、人文道德、包括习武强功,救国救民仍是社会教育的一大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也就是毛泽东时代,屏弃一切封建的教育制度。确立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为了德、智、体的发展,从小学到大学参加社会三大斗争的实践,阶级觉悟、劳动技能、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同步提高,走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成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人,造就了一大批像王选、陈景润、蒋筑英、杨乐等科技人才。

       改革开代时代,不论怎样的教育宗旨,但是社会转型,使得社会现实表明,教育的功能就是教知识,中学教考高分的知识,大学教挣钱的知识,一切都是向钱看,都是为了挣钱。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培养社会的栋梁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