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蹭饭’的夫妻,焉知不是警告的信号?
《白宫‘蹭饭’的夫妻,焉知不是警告的信号?》
【黑鹰】
查找资料的时候,偶尔翻到了一则旧闻,在奥巴马招待辛格的国宴上,塔里克·萨拉希夫妻畅通无阻的做了一回没有受邀的佳宾,极其优雅的与副总统等名流合影,为此场国宴增色不少,被国内网友喻为白宫蹭饭的乌龙事件,也许是本人的联想过于丰富,忽然想到:这也许不是一个喜剧的乌龙,倒可能是血腥的警告。
美国立国至今,不过二百三十多年,曾有九位总统遇刺,四人罹难五人幸免,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也许在普世的洋奴看来,倒说明了美国的自由,不但可以骂总统,还可以杀总统,如果把暴力血腥视作自由的话。但无论那一任总统,恐怕并不想让自己的生命作为自由的靶子,用自己的鲜血标榜美利坚的自由。可现实却神奇的吊诡,难道美国总统具有拿生死出风头的嗜好?还是自由的美国人民喜欢暴力?如此出乎意外的事,200多年间居然不断上演。
按说前车之鉴肯定会促进护卫手段更周密,护卫人员会更加警觉与尽职,但显然有一个原因,令加强护卫的效果并不显著,那些彪悍精明的警卫与保镖,不但未能有效阻止这些可怜人遇刺,居然让遇刺人数占到了总数的21%。究竟有个怎样的原因,才能让不可思议的事一再重演、不断发生呢?
也许这对夫妻就是一个启示,他们能畅通无阻的出现在白宫国宴上,责任究竟在谁也许奥巴马比谁都清楚,因为他明白,自己并不是最大的老板,自己能够在白宫舞拳踢腿,是因为有人把他托了进来,还有握着线头的人在白宫之外。
老板也是有层次的,那种苦熬苦拚的老板是小鱼虾,资本雄厚、勾结权力的是大鱼,最厉害的老板不但富可敌国,且能左右国家政策,不是勾结权力,而是分发权力,主宰国家。美国总统不论多么英明和强硬,都不能危害这些人的根本利益,否则,在其他手段不能控制总统的时候,刺杀,就可能成为大老板们祭出的最后法宝。
从这个方面联想,很容易让人想到,如果奥巴马背离了这些人的根本利益,那有点好笑的喜剧,就可能换成血腥的噩梦。那一对优雅的夫妻,就有可能换成冷酷的杀手。
奥巴马当选,在中国引发的震荡甚至超过了美国本土,“什么都有可能”成了风行的赞叹,让诸多‘普世者’喜翻在地,让期待‘美中国’诞生的人,更有了炫耀的噱头,似乎宗主国的神奇,令奴才也挣了天大的体面。不过时至今日,奥巴马对待中国的言行,不好的‘什么都有可能’露头了,好的‘什么都有可能’并未见。
应该未见。在这个小小的地球村里,出口‘普世价值’的美国,更喜欢出口霸权,一处处的战火,曾点燃了多少邻居的家园?枪炮‘普世’的面积的确不少了,骸骨和鲜血上可站得住‘自由平等’?美元更加‘普世’,吸瘦了穷国,养肥了自己,这不正是资本的特性:用制造贫穷来产生豪富,只不过将人与人升级到国与国,穷国越多,美国第一的交椅才更稳当。
霸权的稳固,不是寻求一个势力相当的伙伴,扩大差距才是真理。中国的崛起沾不上奥巴马的光,只能挨美国资本的揍,中国趴下的越厉害,才更符合美国的利益。奥巴马尽管成了黑人中的第一位总统,但他仍只是美国资本下的又一个伙计而已。
私有制度只要存在,‘普世价值’就是迷幻的呓语。信神的未必降福,敬鬼的多见遭殃。改开多年,‘普世’多年,除了造出个新阶层,‘自由平等’还是锁在人家的柜子里,并没有分给为生存而挣扎的人。愈见其多的穷人,想必已忘了‘自由平等’的模样,正在焦虑的寻求一个被剥削的机会,那怕用健康甚至生命来换取,都会因得到恩赐而感激涕零。
依附的路从来越走越窄,依附的程度每增加一分,自己的力量就会虚弱两分,不知道脱离的人,只能自取灭亡。但什么叫依附呢?在个人,就是将身家性命交托他人,在国家,就是将操纵自己的线头移送他国。也许邯郸学步的那个人,算得上一个宗师,把自家的步态神情,转移给了前面那人。而现在的‘普世’者,更有超越的迹象,不但要不走样的照抄美国,连灵魂也要在美国的价值观里自溺,而且还是人家用唾沫砸出来的幻境。
以上依附的比喻并不恰当,开头的联想也并不靠谱,只能算是忽然想到吧。但奥巴马是依附在资本身上的,至少目前的表现是,遏制并虚弱中国,才符合美国资本家的利益,这一点,倒是真的。
中国被一些人推进了尴尬的境地,以‘接轨开放’奉送了人民血汗,用‘韬光养晦’行依附的勾当。三十多年造就了一个新阶层,新阶层里被换了心脑身份、死心塌地依附的又占了主流,现在是不搬掉这些人就不能掉头,搬掉这些人当时就要难看。现在还有人叫唤可以‘韬光养晦’一千年,恐怕不是当龟儿上瘾,倒与命运被人家攥在手里有关。如果奥巴马行差踏错会受到资本家的警告,那这批人会因卖国不积极受到奥巴马的警告,说到这里,我的联想猜测已经不重要了。
2009年12月30日
美国曾有四位总统被暗杀
亚伯拉罕·林肯 1865年
詹姆斯·A·加菲尔德 1881年
威廉·麦金莱 1901年
约翰·F·肯尼迪 1963年
五位总统任期被刺幸免于难
安德鲁·杰克逊 1835年
富兰克林·D·罗斯福 1933年
哈里·S·杜鲁门 1950年
杰拉尔德·R·福特 1975年
罗纳德·里根 1981年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