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集体智慧所取得的吗?《二》

火烧 2009-12-28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探讨中国革命胜利是否源于集体智慧,分析两河口会议、张国焘与中央分歧及北上方针,强调红军团结与战略决策的关键作用。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集体智慧所取得的吗?《二》  

康秀峰  

  

会师后的危机丶扎营陕北及团结四方面军丶左路军和处理西路军问题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10日被迫放弃瑞金从于都河踏上征途,到1935年10月19日到吴起镇计1年零9天。1936年6.17日在达维镇和红四军会师后,由于在会师时朱德向张国焘实告红军只剩二万左右兵力,引发张国焘的野心勃发,而不服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1935年6月26日,中央在两河口正式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张国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凯丰11人,以及扩大到军团级主官林彪、刘伯承、聂荣臻、彭德怀、林伯渠、李富春6人。会议的目的明确两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目的,决定两军会师后北上。会议上张国焘和他的支持者,一直力主西进去青海,深入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未获通过。张国焘对此耿耿于怀,仍持异议,态度蛮横地说:“我保留自己的意见,坚持主张到川康边境去创建根据地。”因此,两河口会议虽然作出了北上决定,张国焘则是根本不愿去执行。 所以,29日 在两河口又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在听取秦邦宪关于华北事变和日军进攻北平的情况报告后,毛泽东发言指出:日军进攻北平,明显地要侵占华北。日本帝国主义想把蒋介石完全控制在手下。党对时局应有表示,应发表文件,并在部队中宣传抗日,反对放弃华北,以动员群众,并指出: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可以把创造苏区放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这是向前的方针。我们战争性质,不是决战防御,不是跑,而是进攻。根据地是依靠进攻发展起来的。我军必须高度机动,集中兵力,把主力集中在主攻方面,要迅速打退敌人,占领甘南,建立根据地。并特别强调:今天决定,明天即须行动。这地区条件太坏,后退不利,应力争6月突破,经松潘到决定地区去。提出:"统一指挥问题,责成常委、军委解决"。会议确定了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对张国焘的错误主张进行了批坪。  7月18日 政治局在芦花召开的常委会议,会议为团结张国焘北上,同意周恩来辞去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治委员。张国焘、周恩来、王稼祥仍是军委副主席,朱德仍然担任军委主席。四方面军的政治委员陈昌浩成为总政治部主任。并于7月18日,发布了命令。两河口政治局常委会议,并没有完全解决张国焘的要求,为统一北上思想和红军分裂,1935.8月  4日至6日,在毛儿盖地区的沙窝的一个喇嘛寺内,又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在张国焘部队的十一师师部举行,张国焘调集了许多部队在会场周围。毛泽东斥责张国焘说:“你这是开的‘督军团’会议。”张国焘的部队虽然占多数,但他在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里,他占少数,却是孤掌难鸣。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博古、张闻天和张国焘五个政治局委员(周恩来、王稼祥因病请假),和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凯丰二人,特令中央书记处秘书长王首道列席担任记录(注:李维汉接李立三之中央秘书长之职,李立三接周恩来中央秘书长之职也是常委兼,并主持八七会议,周恩来接毛泽东中央秘书长之职,李维汉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时被撤销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秘书长一职自动取消,改由柯庆施担任。三人团时中央秘书长之职已无权力了,王首道1928年起历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湖南省委常委,负责组织工作。1931年10月被派到湘赣苏区工作。在中共湘赣省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为省委书记。1933年11月被调往中央苏区。1934年春任中共中央组织局秘书长。长征任军委第一野战纵队政治部主任。途中任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部长。后转任中央秘书长之职,其职务远比邓xx高很多。而邓在到江西苏区时才当县委书记并长征前撤职。可见邓说的他在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上是中央秘书长是乌须有的事)。会前,张国焘提出了要求: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检讨党的全盘工作和当前军事问题;由政治局召集两军高级干部会议,统一意志并遴选一些新人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工作,他说,中央的领导权被控制在几个死抱教条的“洋秀才”手里,他们瞧不起四方面军,是因为我们大都是工农领导干部。 会议开始后,张国焘就提出,他要当总政委。张闻天说:“我的中央负总责让你当吧!”毛泽东马上接下来说:“国焘同志要当总政委,就当总政委吧,总书记还是洛甫同志当。”会上毛泽东作报告,重申两河口会议决定的北上方针的正确性,为了巩固根据地,规定了深入农民土地斗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和群众武装,严厉镇压反革命等各项基本政策。 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工农红军,就没有苏维埃革命运动。”还肯定遵义会议以后“在军事领导上无疑义的是完全正确的”,“完成了党中央预定的战略方针”。 关于1、4方面军的团结问题。强调加强1、4方面军团结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目前在1、4方面军内部产生的某些个别问题,主要的是由于相互了解的不够,缺乏对于1、4方面军的正确的估计。”并充分肯定了两个方面军的成绩,认为:“1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最后达到了与4方面军会合的预定目的,使蒋介石等进攻我们的计划完全失败。”而“4方面军英勇善战,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等许多特长,特别是部队中旺盛的攻击精神与战斗情绪,是现在1方面军应该学习的。”同时也指出了两个方面军的弱点与不足。强调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走;新根据地应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在会上毛泽东拿出一个决议草案给张国焘看。决议的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已获得重大胜利,红军在反围剿中也获得重大的胜利;中央在过去一个时期中曾发生军事路线的错误,遵义会议已经适当的把它纠正过来了;遵义会议后中央所执行的是正确路线;全党全军都应该团结在中央的周围,继续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沙窝会议上,无法消除张国焘与中央的分歧,最后还是先决定了军事行动方向:正式决定把红一、四方面军混编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由中共中央、前敌总指挥部率领,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等,辖一军、三军、四军、三十军、军委纵队一部以及红军大学等,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随右路军行动;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部率领,总指挥朱德,参谋长刘伯承,张国焘等随左路军行动,辖五军、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二军、三十三军,以及军委纵队一部,以马塘、卓克基为中心集结,首先占领阿坝地区,再向夏河东进,到班佑与右路军会合。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等随左路军行动。本决定总司令部率领现驻毛儿盖以西的原四方面军的第九军第三十一军两军,经刷金寺北进,为全军左翼;徐向前、陈昌浩率原四方面军为全军右翼,抑制松潘及其以北之敌。彭德怀、林彪所率部为中路,掩护中央机关;董振堂、罗炳辉率所部殿后。然而,北进行军开始后,张国焘以总司令部的名义,故意把三军团安排在右翼纵队的最后面,最前面是一军团,中间是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九军和前敌总指挥部。这种军力部署对毛泽东及中央是十分危险的。  

毛泽东、张闻天随前敌总指挥部一处住,先一两天到达上下包坐。三军团后一两天才到达阿西、巴西,离前敌总指挥部十多里路。到了宿营地,彭德怀立即到前敌总指挥部和毛泽东住处,他是为了到毛泽东住处,才到前总的。这时周恩来、王稼祥均害病住在三军团部。在巴西住了四、五天,彭德怀每天都去前总,并秘密派第十一团隐蔽在毛泽东住处不远,以防万一。  

8月19日,周恩来因患米巴脓肿发高烧病倒,在沙窝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全面负责军事工作。“沙窝常委会议”是周毛王“三人团”的结束。  

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在毛儿盖召集四方面军军以上干部会议,非法审查中央路线,公开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当时,敌人正加紧在南线进犯红军,造成对红军后方的严重威胁。据此,党中央改变了夏洮战役计划,决定将红军主力集中到右路,主攻班佑。党中央于1935年8月15日电示张国焘:“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一部,掩护后方前进”,“目前应专力北向”。19日,张国焘致电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一面同意中央15日的行动计划;一面却强调攻取阿坝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统一战略思想,1935年8月20日,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红军主力的发展方向问题。到会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凯丰、邓发、徐向前、李富春、聂荣臻、林彪、李先念12人。朱德和张国焘因在前方指挥左路军攻阿坝,未能参加会议。周恩来因重病也未到会。  毛泽东首先在会上作关于夏洮战役后的行动问题报告。指出:我们到达夏洮地区以后,有两个行动方向:一向陕西,一向青海、新疆、宁夏方向。报告认为,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其理由有四点:1.从敌情来说,如我们向黄河以西,敌人则在黄河以东筑封锁线,把我们限在黄河以西。这个地区虽然大,但多是草地、沙漠、人口也很少,将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要迅速攻破敌人迫我向黄河以西的封锁计划,第一步占洮河流域,第二步占天水一带,第三步在平凉一带击敌,向陕西发展。求得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2.从地形来说,由兰州至潼关一带地域广大,我们需要在广大的区域建立政权,创造后方。3.从经济条件来说,西北要比黄河以东差,同时气候寒冷,给养困难。4.从民族条件来说,黄河以西大部是回、蒙族,汉族很少,我们到西边去,只能扩大回民的人民革命军,而不能扩大红军本身。将来向东大大发展时,后方应移到甘肃东北与陕西交界的地区去。陈昌浩、王稼祥、凯丰、林彪、博古、徐向前在发言中,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报告。他们认为向东是转入新的形势;向西是军事上及政治上的退却。这个问题是关系于前途的关键。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左路军一定要向右路军靠拢。但与会者也充分估计到左路军不来与右路会合的可能性。毛泽东作会议讨论结论时再次强调:向东向西是一个关键。如果不采取积极方针,将要给敌人迫向西。所以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向东的方针。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张闻天提出:“由毛泽东同志起草一个决议,补充上次政治局会议。”会议最后通过由毛泽东起草一个决议,作为对两河口会议通过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的补充。  

会议还增补: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委员。增补何畏、李先念、傅钟为中央候补委员。增补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注:上述增补的委员、候补委员,在此之后至中共七大之前历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何中央全会上, 均未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委员的资格出席会议,也未以委员、候补委员的资格出席中共七大)。  

毛儿盖会议后,1935年8月底,右路軍(中央紅軍)穿過茫茫草地到達班佑、巴西一帶,等待與左路軍會合。9月   1日 与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指出:目前情况极有利于向北发展,如能"集中主力从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必能争取伟大胜利",并催促左路军迅速北上班佑向右路军靠拢。 但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後,違抗中央命令,拒不與右路軍會合,並要挾右路軍和黨中央南下,甚至企圖危害黨中央。針對這種情況,中共中央于1935年9月2日至9日在班佑寺內連續召開政治局會議。29日在巴西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著重研究教育與宣傳問題,張聞天、博古、毛澤東、王稼祥、李維漢、凱豐等出席會議。中央政治局于24日將毛兒蓋會議決定電告張國燾。中央政治局于9月2日在巴西召開會議。討論一方面軍工作方針問題。出席會議的有:張聞天、毛澤東、博古、王稼祥、凱豐、陳昌浩、劉少奇、彭德懷、楊尚昆、李富春、徐向前、傅鐘、李卓然、邓发14人。周恩來因病未參加會議。9月9日上午,張國燾給陳昌浩來了份密電,參謀長葉劍英首先看到此電,電報的大意是命陳昌浩率右路軍立即南下,並提出“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危害黨中央。葉劍英立即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張聞天、博古立即趕到了三軍團駐地巴西,連夜召開了政治局緊急會議。會議分析了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抗拒中央命令的種種表現,分析了張國燾仗優勢兵力,妄圖淩駕和危害黨中央的危險處境。毛澤東認為,在此種危急關頭,再繼續說服、等待張國燾率領左路軍北上,不僅沒有可能,而且會招致嚴重後果。為了堅持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的方針,同時為了給整個紅軍北上開闢道路,會議決定採取果斷措施,立即率紅一、三軍、軍委縱隊一部,組成臨時北上先遣隊,到阿西集合,繼續北上,向甘南前進,並通知已到俄界的林彪、聶榮臻,行動方針有變,要一軍在原地等待。會議還決定以後右路軍統歸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指揮,並委託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9月10日淩晨黨中央率直屬縱隊離開巴西地區向甘肅俄界進發,同時發佈《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黨中央和毛澤東率紅三軍、軍委縱隊和紅軍大學一部,離開巴西迅速北進,于9月11日晚陸續到達甘南俄界(今甘肅迭部縣高吉村),與先期到達的紅一軍會合。  

這次匆匆開始、匆匆結束的會議就是著名的“巴西會議”。巴西會議又一次將紅軍從危機中解救了出來。巴西會議是決定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一次關鍵會議,在中共黨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巴西 会议后,毛泽东率红3军軍委縱隊和紅軍大學一部,離開巴西迅速北進,于9月11日晚陸續到達甘南俄界(今甘肅迭部縣高吉村),與先期到達的紅一軍會合,共七千来人。原中央红军在和四方面军会师后进行混编编入左路军的中央红军未归队,而编入右路军的一部分四方面军第4、第30军又被张国焘下令归回去了,并且收缴了中央的密电码和作战地图。后由叶剑英偷回密电码和作战地图随中央北上。从一丶四方面军会师后出现的党内严重危机,到毛泽东率紅一軍丶红3军等共七千来人组成陕甘支队,单独北上。这是党创建以来的又一次面临存亡的时刻,从此张部有十余万人,红军高级指挥员大多在张部,按今右派的反毛观点,说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朱德的,毛泽东的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部区区七千人只彭丶林主将加上几个书生,根本毫无办法面对前面的艰难险阻。张部应成为支柱力量。但最后的结局却恰相反。这是铁的史实证明了集体智慧结晶之说是何等谎谬!  

主席率中央当晚到达红3军驻地阿西,与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受会议委托起草《中共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后率1、3军团迅速脱离险境,于1935年9月11日北进到达甘肃境内俄界。为克服由于张国焘的阴谋分裂所造成的极端危局,1935年9月12日,政治局举行俄界会议讨论行动方针问题。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凯丰、刘少奇、邓发、蔡树藩、叶剑英、林伯渠、罗迈(李维汉)、杨尚昆、李德、林彪、聂荣臻、朱瑞、罗瑞卿、彭德怀、李富春、袁国平、张纯清21人。会议泽东做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
谴责了张国焘反对党中央北上方针的错误。会议根据这一报告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决定揭露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错误,号召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作坚决斗争。指出我们还要尽力争取4方面军北上。会议决定:红1军、红3军和军委纵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并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负责军事指挥的五人团。将原有1、3军团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治委员,林彪任副司令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 组成编制委员会,主任为李德,委员为叶剑英、邓发、蔡树藩、罗迈。  

 这里有必要详述西路军的历史真相。改革开放反毛以来,对红军西路军的历史责任也被右派算到毛泽东头上,网上不少文章说由于事件参与者陈云、李先念等同志的直接干预,并得到邓小平同志的坚定支持,使红军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逐渐澄清。那么真的历史史实是怎样呢?他们为何不把两河口会议起到 政治局巴西會議之前的众多政治局会议和常委会议联系起来呢?是真的澄清还是篡改历史?下面只记录陕甘支队北上建立陕北大本营后给朱德、张国焘和或其他人的电文说明西路军的历史真相。  

陕甘支队单独北上后,张部另立中央,到1936年   1日 毛泽东致电红四方面军朱德,指出:本应互换情报,但对反党而接受敌人宣传之份子实不放心。今接来电,当就所知随时电告。我处不但与北方局、上海局已发生联系,对共产国际也已发生联系,这是大胜利。将红四方面军发展方针,随时报告中央得到批准。即对党内过去争论,以待共产国际及党的七大解决,但组织上决不可逾越轨道,致自弃于党。政治局在共产国际指示之下,有新策略决定,另电详告。"这里明确指出张部另立中央是违法的。5 月20日 与林育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闻天、周恩来、邓发、王稼祥、何凯丰、彭德怀、林彪、徐海东、程子华致电朱德、张国焘、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任弼时、贺龙、萧克、关向应、夏曦告之目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红军与东北军的合作情况,欢迎红2、红6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北上。并指出:"弟等与国焘同志之间,现在已经没有政治上和战略上的分歧。过去的分歧不必谈,唯一任务是全党全军团结一致,反对日帝与蒋介石"。"为求革命胜利,应改变过去一切不适合的观点与关系,抛弃任何成见,而以和协团结努力奋斗为目标。"   25日 与张闻天、林育英、周恩来等致电红军总部暨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朱德、张国焘等并转红2、红6军团领导人任弼时、贺龙等,19日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并转任弼时,指出:为避免引起回、汉冲突,利于争取青海的马步青、马步芳和宁夏马鸿宾,红四方面军同红2、红6军团会合后,"宜出至甘肃南部,而不宜向夏洮地域。" 此计被张国焘拒绝。  25日 就红四方面军行动问题,与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询问红四方面军“何日开始北上?经何路?何日可达何处?敌情如何?我陕甘应如何策应?”7月   1日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彭德怀等68名在陕甘苏区的党政军负责人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任弼时、贺龙、萧克及红二、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热烈祝贺两个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并欢迎二、四方面军继续北上陕甘与一方面军配合以至会合,在中国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3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红二、四方面军北出草地后应迅速攻占岷州。这样,则打马步芳、毛炳文、王均十分有利,可使红军"战略上大占优势"。同时,通报了"两广事变"情况。 22日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彭德怀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我们正动员全部红军并苏区人民粉碎敌人之进攻,迎接你们北上。"二、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待你们进至甘南适当地点时,即令一方面军与你们配合,南北夹击,消灭何柱国、毛炳文等部,取得三方面军的完全会合,开展西北伟大的局面。" 此指示张部仍未执行,28日 与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询问红二、四方面军两部的行动情况:"不知粮食够用否?目前确至何地?8月中旬可出甘南否?" 3日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赞同在1日来电中提出的进军洮河、岷州、西固,出击天水、兰州的行动计划。表示将准备一切条件热烈欢迎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达到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合。此指示张部仍未执行。 12日 与张闻天、林育英、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彭德怀、何凯丰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传达本月 10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军事战略方针与政治策略。指出今后战略方针是实现三个方面军会师,配合东北军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之任务,以推动全国各派统一战线,达到大规模抗日的目的。与周恩来、彭德怀发布关于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及红二、红四方面军任务的训令,命令:在9至11月,二、四方面军在甘南活动,消灭国民党军毛炳文、王均部,发展苏区,准备冬季新的行动;8日 与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中国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我们从2月起开始改变此口号。不要提出"打倒中央军"及任何中国军队的口号,而要提"联合抗日"口号,希望你们依据这个方针,改变自己的宣传工作。你们提出的出川、陕、豫、鄂方案,是一种向南京进攻的姿势,只在不能出西北及与南京谈判决裂之时,才是可行的与必须的。 与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通报了国民党军的部署情况和一方面军已向海原、固原出动,并以1个师出隆德大道,策应红四方面军的情况,指出:"四方面军宜在五天至七天内以主力出至隆德、静宁、会宁、定西大道,控制以界石铺为中心之有利基点(界石铺比通渭大),迟则有被隔断之虞。" 17日 致电彭德怀,指出;为配合红四方面军打击胡宗南,"似有我以红一军团一部向固原南部及西南部出动之必要。而在一、二日 内聂率第一师宜集中行动,配合策应于静、隆大道北侧,向大道绕击,阻止胡敌西进,同时以利我四方面军北出界石铺大道。"   致电彭德怀并报聂荣臻,指示聂荣臻所率之红1军团第1师应以1个团附骑兵一部在明日 先敌胡宗南部占领界石铺,另派一部直达隆德、静宁道上扰乱敌人,以配合红四方面军行动。  与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红1军团第1师已到静宁、会宁北端的单家集一带,红四方面军主力务须在3天内进占界石铺及以西地段,否则胡军乘汽车将在二三日内控制界石铺。  18日 致电彭德怀,指出在红四方面军打击胡宗南部的部署与决心未明之前,红1军团主力暂时宜在现地待机。  与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并转任弼时、贺龙,指出: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宁夏是整个西北之枢纽,且国际来电说红军到宁夏地区后会给帮助。并针对张国焘要红一方面军单独攻宁夏及红四方面军西进的错误主张,指出:红一方面军独攻宁夏会顾此失彼,使进攻宁夏计划失败,也会使你们攻甘西的计划失败,只有集中占领宁夏才可避免失败。告之:"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  21日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等复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关向应,指出:统一指挥十分必要,我们完全同意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关向应4同志的意见,以6人组织军委主席团,指挥三个方面军,因周恩来准备去南京,军委以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赴前线与朱德、张国焘、陈昌浩一起组成军委主席团,主席团地点宜设在同心城附近为宜。 24日 致电彭德怀并告聂荣臻,指出:接朱德来电,张国焘又动摇了北上方针,我们正设法挽救中。为避免胡宗南部占去先机,请加派有力部队南下交红1军团指挥,增兵界石铺并分兵至隆德、静宁大道游击。  △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致电朱德、张国焘、陈昌浩、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再次表明与张国焘之间的争论应该一概不谈,集中全力与团结内部,执行当前军事政治任务。电报针对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陆续入陕的情况,指出红军的对策:第一步似应集合三个方面军于静宁、会宁、定西一线及其南北,给胡宗南以相当打击,使其不能达到隔断红军、各个击破的企图。第二步骤以两个方面军占领宁夏,以一个方面军控制胡宗南,占领宁夏是整个政治军事上极重要一环。至于第三步骤则在占领宁夏之后,那时我们已得远方帮助,处于有利地位,分兵略取甘西、绥远,乃至重占甘南均甚容易。  △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复电任弼时,指出:"中央内部的团结一致,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必要条件。""当前政治的军事的总方针,已为大家所同意,则中央内部的团结已有充分保障无疑。关于统一指挥等问题,正依照你们的提议等待国焘同志等北上商讨一切"。  25日 致电彭德怀并告聂荣臻,指出:"四方面军决心向西从永靖渡河,谋占永登、凉州,其通渭部队二十四日 撤去。据云渡河后,以一部向中卫策应一方面军占宁夏。此事只好听他自己做去。"并强调阻止胡宗南西进目前仍很重要。 此时西安事变早已发生了,张部到此时还未执行中央指挥和部署! △ 致电彭德怀,指出:"四方面军既向西,应考虑何时由何地策应二方面军北上问题。"   26日 致电彭德怀,张国焘对北上动摇,朱德曾有电表示很不满意,说到漳县与张等开会,但红四方面军仍是西进。但我所虑者,国民党军毛炳文、胡宗南部将阻断红四方面军西进道路。所谓出中卫策应,恐是空中楼阁。  △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秦邦宪致电任弼时、贺龙、刘伯承:请你们尽量争取张国焘率部北上,西进将会造成行动困难,且妨碍宁夏作战计划。   △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致电朱德、张国焘,指出:四方面军有充分把握控制隆德、静宁、会宁、定西间的大道,不会有严重战斗。"一方面军可以主力南下策应,二方面军亦可向北移动箝制之。""若西进到甘西,则将被限制于青海一角,尔后行动困难"。  27日 与周恩来、彭德怀复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并致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告之中共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详细讨论了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方向,认为"我一、四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任务之危险。一、四方面军合力北进,则二方面军可在外翼制敌;一、四两方面军分开,二方面军北上,则外翼无力,将使三个方面军均处于偏狭地区。敌凭黄河封锁,将来发展困难"。中央认为四方面军仍宜依照朱、张、陈9月18日 发布的会宁战役计划部署",迅从通渭、陇西线北上"。务请顾及整个局势,采纳北上方针。  △ 与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指出;"中央明令已下,请电令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跟即北上。并指出:兰凉线虽有五六百里,但沿途人户稀少,粮食不足,且中有大雪山。如敌先占要点,我将遇绝大困难。  △ 与周恩来、彭德怀电告张国焘:宁夏人口百二十万以上,在西北为最富,与陕甘苏区连成一片,得之老苏区易于巩固,与凉州、永登接壤可向甘西发展,与绥远交界便于东进抗日,实政治、军事、经济、国内、国际之主要一环,万祈决策北进,共图大业,免使再分难合,各陷不利地位。  28日 致电彭德怀并告聂荣臻:朱德、张国焘来电,红四方面军停止西渡转向北进。指示:为策应红四方面军北上,红2师立即南下,红1师在原地区与第2师相呼应。其余任务不变。  29日 得悉红四方面军回师北上后,与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并告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关向应,赞扬红四方面军回师北上,并指示,"兄处似宜即用原占通渭部队,日 内迅占通渭,以取先机"。  3日 与周恩来致电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指示红二方面军宜乘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尚未全部集中之时,迅速走武山转移为佳,并以一部从天水附近渡河,箝制胡宗南部,掩护主力转移。  △ 与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对红四方面军的行动作出部署。要求:红四方面军以两部分别攻占庄浪、通渭,并迫近秦安,掩护四方面军主力北进和红二方面军从天水以西向北转移。除以一部接替红一方面军控制的会宁、界石铺大道外,宜迅速将主力集结马营、通渭地区。在武山、甘谷方面部署相当兵力,掩护红二方面军转移。  5日 与周恩来、彭德怀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同意迅速从靖远、中卫渡河之意见,但甘谷、庄浪仍宜配置必要兵力迟滞胡宗南部,以掩护二方面军北进。   △ 与张闻天、周恩来致电林育英并告彭德怀,指出根据红四方面军的要求,请你立即结束工作,10月20日前到同心城,与朱德、张国焘会面,转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  △ 与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并告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请你们令向会宁、静宁前进之部队迅即截断会宁、静宁、定西间道路,以便红一方面军部队能迅速消灭迫近会宁城西南门之敌。千万请你们派有力一部占领庄浪,以掩护二方面军的行动。 与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对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渭水以北集中后的行动作了部署,要求:"四方面军主力仍在通渭、马营、陇西川、会宁、界石地区,一个军相机攻占靖远,布置从靖远以北至中卫段渡河事宜,二方面军拟从通渭再转进至通渭、静宁、隆德、庄浪之间;一方面军之一、二两师则将会宁、界石防务交给四方面军后,转至隆静大道以北固原以南地区"。 22日 组织指挥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胜利会师。   △ 与周恩来致电彭德怀转朱德、张国焘,提出,你们"会谈时请首先注意宁夏战役的准备与部署问题,关于如何夺取定远营,如何克服城堡困难及如何接取远方货物等,均须注意,并以商定结果见告"。25日 与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并致贺龙、任弼时,徐向前、陈昌浩,指出:"根据敌向打拉池追击及三十军已渡黄河的情况,我们以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应集中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我处南北两敌之间,北面作战带阵地战性质,需要准备二个月时间,不停止南进,将使尔后处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并对红一、二、四方面军打击南面之敌的行动作了部署。与张闻天致电朱德、张国焘并徐向前、陈昌浩等7同志,对徐、陈等7人昨日来电关于河西部队组织前委与军委会的提议表示:"我们基本上同意,河西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以昌浩为主席、向前为副",其余名单照来电批准。此时,张部已未经中央同意自行组建西路军继续西进了。在继续竭尽全力争取张部北上陕北的关键敏感时刻,显然不可干涉张部的任何决定。遂与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林育英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贺龙、任弼时,指出:因胡宗南等部北进,"我宁夏计划暂时已无执行可能。"因此,中央提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以"征求五兄意见",即:三个方面军主力11月份继续在现地区作战,并以一部引敌北进宁夏。12月上旬 以后,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二方面军组成南路军,逐次南下,分三步行动:红四方面军之两个军组成北路军,逐次东移。于适当时机南北两路同时渡黄河进入山西,寻求直接对日作战,或在晋、冀、鲁、豫、皖、鄂、陕、甘等省进行机动作战。目的在扩大党的政治影响、扩大红军,争取同南京政府订立共同抗日协定。、 12日 与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询问:"河西徐、陈所部现进到何处?情况如何?""依据西面情况,他们有单独前进接近新疆的把握否?如遇困难要重返河东时有可能否?"  与张闻天、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并告彭德怀,贺龙、任弼时,指出:加厚向南兵力,可使兵力不分割,因此除徐向前、陈昌浩之西路军外,其余全部向南为有利。同意彭德怀关于提早向南之意见。电报还同意红军总司令部移至甘肃洪德河连湾(今属环县)陕甘宁省委所在地。周恩来赴河连湾同朱德、张国焘接洽。 14日 与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指出:对集中第1、第4、第15、第31军打击胡宗南部,尔后再南进的问题,"究应如何,统由彭依前线实况决定可也"。  △ 致电彭德怀,指出:朱德、张国焘来保安后,"前线部队统交你指挥,当可放手做去"。   15日 鉴于张国焘致电中央军委,告之西路军数战获胜,且给养不缺的情况,与周恩来致电徐向前、陈昌浩,指出:同意西路军向凉州进军,并告知"新疆接济正准备中"。 致电朱德、张国焘,要求给在萌城战斗中予胡宗南部第2旅以重创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以鼓励,并要红4军继续阻止该敌,以利红一方面军与红31军之突击。并指出:胡宗南部兵力分散且疲惫,"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的好办法"。  20日 致电彭德怀,通报了胡宗南部陷在困难中及其行动的情况,指出:"我以集结四个军从其右侧后打去最好,四军则从正面吸引之"。"打时以首先消灭其一师取得确定胜利后,再打第二仗为原则"。  △ 与张闻天致电徐向前、陈昌浩:捷电甚慰。"主力在永昌、肃州之线,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以小部进占安西、敦煌"。 23日 与张闻天致电红四方面军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指出:远方(指苏联)来电正讨论帮助你们,但坚决反对退入新疆。你们作战方法应"集中最大兵力,包围敌之较弱一部而消灭之,另以一部兵力箝制敌之余部"。"应该力避如过去一样的消耗战,提倡集中兵力包围消灭其一部的消灭战,如此方能解决问题。"   25日 致电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指出:"集中两个主力军于一个有利阵地打马部,不管敌是两三个团还是五六个团,概用此法"。"敌少,则主力从两翼包围,并以有力一部迂回至敌后"。"敌多,则以一部箝制其一翼,以主力包围其一翼"。"不论敌多敌少,正面不使用主力"。"总之,不打则已;打则必须有所缴获。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敌一个团"。  28日 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就其25日来电中谈及的西路军作战部署,指出:"我的意见,把全部一万八千人集中于四五十里内,进则集中的进,退则集中的退,打则集中的打,不打则已,打则必包围消灭一部。如此打两三次,有问题就解决了,教育训练也方便些,只要粮食不缺,似以此法为好,望酌行之。"   30日 在中共中央驻地保安,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朱德、张国焘会面。 到此时朱德、张国焘 才率一部 左路军到陕北,其时自分开后己1年余了。6日 与周恩来、朱德、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告之苏联可于两个半月后将援助货物送达安西。并对西路军第一步夺取甘州(今张掖),第二步夺取肃州的行动作了部署。同时提出:我主力在保卫苏区、消灭胡宗南部任务下暂不西进。  7日 中央军委主席团为转发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关于扩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组织的命令,指出,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等23人为中央军委委员;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组成中央军委主席团,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为副主席;·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张国焘为总政治委员。任命刘伯承为总参谋长,叶剑英为副总参谋长;王稼祥为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为副主任。 两次致电周恩来,对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的行动作出部署,提出:"红军主力第一步集结庆阳,如胡宗南南下决消灭之。王以哲军应固守固原、西峰。""东北军应以洛川为后方,十七路军以韩城为后方,两军辎重宜逐渐向两地迁移,准备万一放弃西安时不至仓卒误事。" 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告之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已放弃永昌、山丹向甘州、肃州前进,但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部追击甚紧。要他们请杨虎城致电马步芳停止向西追击,红军也不向凉州挺进。 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告之:"西路军现占领高台、临泽,令其暂时在该地停住,但二马骑兵扰击甚紧,子弹十分缺乏,"希望派飞机送子弹去,如有可能设法运送十万发"。  23日 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就接应红军西路军问题指出:西路军已于21日 晚开始向东急进,以10天行程可达黄河边。能否设法使马步青、马步芳停止追击西路军;能否让东北军于学忠策应西路军,"至低限度请查清黄河结冰段或有渡船处,帮助西路军顺利渡过黄河右岸"。  2月   2日 与朱德、张国焘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并告彭德怀、任弼时:十分注意你们的安全,紧急时立即移至三原。15军团亦望周恩来、秦邦宪令其注意。 15日 致电周恩来,指出:"西路军问题请作两步交涉。第一步电令二马停战让防,或派人示意令期自让,同时派飞机送款、弹去;第二步派兵增援。"   18日 致电周恩来,指出:"请多方设法找人去青海,西路军问题解决甚关重要"。  致电周恩来,指出:"目前重点在再弄到五十万元款",以援助西路军和解决前方红军伙食费。因此刘伯承在西安与国民党政府方面谈判时应着重于此。并提出"甚盼于二三日内带款回延,此二十分急迫。"   22日 就增援西路军问题,致电彭德怀、任弼时、周恩来并告刘伯承,指出:增援西路军尚未作最后决定,但已到严重考虑时机,因西路军已至极危险境地,如该军失败影响甚大。  26日 致电彭德怀、任弼时、周恩来、刘伯承,指示:援助西路军的增援军以红4、红31、红28、红32及骑1团组成。要求增援军立即准备完毕和对外保密及刘伯承(翌日 被任命为援西军司令员)接电立即到淳化待命。  28日 致电周恩来并告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就增援西路军的问题,指出:"为避免平分兵力及准备万一时东面作战,一方面军全部不动为宜。"电报还对西路军及援西军的行动作了部署。  致电彭德怀、任弼时:增援西路军的主力改以红4军、红31军组成,红15军团不去,免平分兵力;红32军军长罗炳辉、红28军军长宋时轮所部先行出动,抢渡造船。 5日 致电刘伯承、林育英、彭德怀、任弼时、周恩来等,指出:请周于明日或后日 向顾祝同、张冲表明红4、红31军须迫切增援西路军,如顾电令或派人说服马步芳、马步青停战,我军即中途停止。 9日 关于西路军问题,致电周恩来:甲、增援西路军的部队现停止在白杨城、青石嘴之间待命。乙、西路军被敌包围于沙河堡地区,粮水均缺,不能持久。丙、全力用政治方法迅速解决,免去军事增援为上策。丁、此事须在你去南京之前与张冲、顾祝同交涉:马步芳、马步青停战撤兵;派飞机送款、送弹药;容许西路军安全东还或去肃州、安西。  11日 与张闻天致电周恩来,提出:现在问题是非去南京或牯岭与蒋介石直接谈判,否则问题不能解决。如果承认贺衷寒所提各点非常危险,因此决不能同意。  16日 与张闻天复电周恩来,指出:在谈判中既然张冲、顾祝同愿不采用贺衷寒方案,你可在西安待命,并要顾祝同立即电令马步青、马步芳停战,否则红军西路军损失的全部政治责任由顾祝同担负。 27日 就解救西路军问题,与张闻天、秦邦宪、朱德、张国焘致电周恩来并告彭德怀、任弼时:西路军情况万分紧张,有被消灭危险。为解救西路军对马步芳、马步青不但可以给10万元,就是20万元和更多些都可以。此事须以最快速度办妥,最好在20天内。条件是两马不要阻拦西路军过黄河右岸,或让西路军西进至肃州以西,将来并不东犯。电报还指出:"须对两马晓喻和平大义,告以与我们讲和,对他将来有莫大利益。"   下旬 致电叶剑英,要其同顾祝同交涉,把马步青所俘的红军官兵全部转送到平凉,经西峰镇到镇原收容所。   4月   1日 致电彭雪枫,对同国民党谈判原则问题作指示,指出:"与南京谈判,在红军、苏区方面以保证我们的绝对领导为原则,在两党关系方面以保证我党独立性为原则,这些方面绝对不能让步,对方已大致承认。"   3日 与朱德、张国焘等致电叶剑英,要其向顾祝同提出,我方保留与质问他们对西路军见危不救故意使其消灭一事政治责任的权利,要顾令马步芳把集中在凉州的红军西路军6000被俘人员全部调到平凉,经国民党军第25师驻地,转至红四方面军归队,徐向前、陈昌浩二同志及其他干部,如为马步芳所虏,应严令马步芳不得加以任何残害,停止追击西路军余部,让其转新疆。  4日 与周恩来派张文彬赴平凉开展营救西路军被俘人员的工作。  18日 与周恩来致电叶剑英,要他速与顾祝同交涉:送兰州的红军西路军被俘人员,派张文彬去接或开至平凉接收。   20日 与朱德致电刘伯承、张浩(林育英)并转西路军工委会:"你们不应在敦煌久停,而应尽可能地只休息两三天,最迅速地取得粮食和骆驼向星星峡进。"   5月   1日 与张闻天、朱德致电红军西路军指挥员徐向前:"庆祝你脱险归来,并相信你一定能够在中央领导下再接再厉地为革命奋斗到底。盼于病体痊愈后即来中央。"  

 此时已是1937年5月。我们要问的是,二丶四方面军(左路军)会师后,二方面军为何能够完整到达陕北,而四方面军(左路军)却遭受重大损失,并且由四方面军单独组成的西路军二万一千八百人全军覆灭呢?右派是不会去思索此问题的。陈云李先念能在邓XX支持下翻案吗?他们又知道多少高层内情?李先念虽是张国焘部一个军的军政委,他只受命于张国焘,但显然不可能知中央政治局内情况,而邓那时什么职也没有,更无资格获知政治局内情况,陈云是政治局内人,但已去俄未参与这些会议。所以以这些人来否定历史只能是对历史的玩弄而已。这也无助于反毛右派的集体智慧观点的建立。更不能否定如下事:  

西路军二万一千八百人全军覆灭,而陕甘支队只7千来红军在毛泽东带领下到达陕北并发展壮大,毛泽东还指挥全国的其他红军发展壮大,并繁忙的进行党政工作,处理西安事变等,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彻底打开了新的政治军事局面,要知道此时1935.10. 成立中央局(始称西北局),建立组织机构,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秦邦宪。中央局军委主席毛泽东。  

决定:中央组织部长李维汉 后为郭洪涛(1936.9月),后为秦邦宪1936年冬,中央宣传部长吴亮平,(后)张闻天兼,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中央审查委书记菫必武,中央妇女部长李坚贞,中央白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恩来兼,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林育英,中央党校校长菫必武(1935.11)中,央联络局长李克农 后为吴德峰,中央秘书长张文彬,后为李富春,1937春中央组织部长改为秦邦宪(1936.10后),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中央保卫部长杜理卿(许建国),中央出版局长廖承志,红色中华社(1937.1.29日改为《《新中华报》》社长向仲华,红军大学决定林彪任校长。周恩来专做白区工作去了。  

由此看出,指挥中国革命的舵手是毛泽东,而非右派的集体智慧。西路军全军覆灭是由于张国焘等人不听从毛泽东的指挥和布署造成,也证明西路军全军高级领导人的军事才能也只一般,这里我们还要提问,在毛泽东指挥下,李先念等人之部在内战时为何却能成功实现中原突围,而在西路军时全军覆灭?刘邓部为何能在挺进大别山时丢掉重武器的情况下能站稳呢?下面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下的无比辉煌的指挥艺术,将带给我们更精采的视觉和证明。

康秀峰

2009.12.2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