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旅朝见闻(三)

火烧 2010-11-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旅朝见闻第三篇,记录平壤柳京城市风貌,介绍绿化、住房及志愿军烈士陵园,展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敬意,以及朝鲜学生用汉语演唱中文歌曲的精彩瞬间。

十月二十四日,由于我们这天的行程安排得非常满,所以几乎走遍了平壤市区所有的旅游景点。但一天的参观结束之后,给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却并不是这些景点,而是往来于各个景点时的沿途所见。早就听说平壤有柳京的美称,今天几圈走下来,只见公园内外、街路两旁、大同江畔,乃至平壤市区的各个角落,都栽满了柳树,果然不负柳京之名。平壤市区里的公园和绿化用地面积占到了市区总面积的80%,是世界上绿化面积重最大的城市之一。正如我在前一天晚上看到的那样,平壤市的建筑大多是住宅楼,而且还都是高层建筑,大概是因为市区建筑用地面积太小了吧。和农村一样,朝鲜城市里的住房也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建筑然后无偿地分配给居民居住。在朝鲜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了三十平方米。另外,经过一天的观察,我发现朝鲜的居民小区都是开放式的,不分高中低档,每一座居民楼在外观上都没有明显的区别。导游告诉我们,朝鲜的城市里只要有阳台的房子就是居民住宅,在同一栋楼里,可能住着普通的工人,也可能住着政府的领导。除了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在住房面积上人均可以多分得十平方米之外,其余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对待。  

在朝鲜战争的三年时间里,美军轰炸机在当时仅有四十万人口的平壤市上空投下了42.8万枚炸弹。也就是说,平均每位平壤市民都承受了一颗以上的炸弹袭击。在美军的狂轰乱炸之下,平壤古城几乎被夷为了平地,绝大多数建筑都化为了乌有,彻底的变成了一片“平壤”。接替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曾感叹:“这片巨大的废墟,即使再过100年也恢复不了!”但我所见到的平壤,却是一座已经恢复了所有活力的花园城市,遍地高楼林立,处处鸟语花香。给我感觉美中不足的是,平壤市的建筑看起来还是有些陈旧,建筑物的更新速度很慢。但是又一想,由于这是一个不懂GDP才是硬道理,没有开发商的国家,那么只要老百姓住的舒适也就算可以了。  

此后的两天,我们分别去了位于桧仓和开城的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向志愿军烈士进行了祭拜。在陵园里,每座志愿军烈士的墓前不仅都有朝鲜民众摆放的鲜花,而且多年来的风吹雨淋也没有让志愿军烈士的墓碑看起来有一丝一毫的破损。在我们进行拜祭先烈的活动期间,也有许多朝鲜民众与朝鲜人民军将士络绎不绝地来到志愿军烈士陵园进行拜祭。悲痛之余,朝鲜人民对志愿军先烈们的尊敬与怀念也令我们非常感动。  

回国之前,我们还参观了平壤当地的一所中学。得知我们是中国来的客人,学校特意为我们安排了与朝鲜学生的联欢活动,学生们还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在朝鲜旅游的这几天,虽然有许多朝鲜居民都能用汉语和我们进行简单地交流,但是没想到在学校里,这些十几岁朝鲜的中学生们也居然能熟练的用汉语和我们交谈。尤其是在文艺表演中,朝鲜学生还用汉语演唱了《南泥湾》等中文歌曲,而且从曲调到发音都无可挑剔,演出的非常完美。  

这次朝鲜之旅,我收获颇丰,感触也多。希望同志们以后有机会也都能亲自到朝鲜去,看一看朝鲜的优美的自然风景,接触一些朴实的朝鲜人民,也顺便体验一下朝鲜那种没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