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人:刹住“浮华风”,重拾民间勤俭之风
文章呼吁刹住农村随礼歪风,重拾勤俭之风,倡导文明新风尚,通过村规民约治理人情债,减少经济与心理负担,回归理性礼尚往来。
基层名目繁多、大操大办的“红白喜事”近年来愈演愈烈,不仅成为民众的沉重负担,而且败坏社会风气。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通过乡规民约等方式整治各种“人情债”。专家指出,在全社会“反四风”的背景下,“倡俭治奢”也应成为农村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人民网 11月5日)
中国是人情社会,婚丧嫁娶办宴席等“礼尚往来”传统延续上千年,具有一定互助性质,然而如今却日益异化变味,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成为敛财的手段。身在基层的干部群众深受“人情债”之害,2013年,重庆大巴山区“国贫县”城口县庙坝镇共操办各类酒席1063次,收送礼金6300余万元,而全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和才9300万元。“礼尚往来”成为许多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让许多家庭“入不敷出”,甚至靠举债来还所谓的“人情债”,这样的“礼尚往来”还有什么意义?
现今社会,许多人把婚丧嫁娶办宴席等当成了赚钱的工具,笔者认为,要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之风,刹住农村随礼“歪风”,纯洁农村人情往来。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理性、合理的消费观念,少追求面子消费与人情消费,多去挖掘事情背后的文化本质和内涵。要依靠村民,教育和引导他们从自己做起,逐渐养成重情轻礼、纯洁交往的良好民风民俗,提倡正常的人情交往,让礼尚往来回归理性、本源;另一方面,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倡导文明新风尚,村委会可以通过制定能接受的村规民约,在治理陋习中发挥作用,引导村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重拾民间勤俭之风。
作者:蜀中人
很赞哦! (102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