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为什么盛世下“忠臣”高官厚禄,受到重用,却没有“良臣”的生存环境?

火烧 2010-09-1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忠臣与良臣在盛世中的不同处境,指出忠臣往往因君主昏庸而受重用,而良臣则需君主开明才能生存。通过历史案例分析忠臣与良臣的差异,强调国家利益与君主意志的冲突。

为什么盛世下“忠臣”高官厚禄,受到重用,却没有“良臣”的生存环境?  

   

什么是“忠臣”?  

首先“忠臣”是由皇帝评价的,皇帝认为你是忠臣,你才是忠臣,皇帝认为你不是忠臣,你就不是忠臣。  

秦桧在南宋皇帝宋高宗的心中是大大的忠臣,而主张抗金的岳飞却被宋朝廷宋高宗认为是奸人,并同意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父子处死于风波亭上。  

至于后来岳飞被追任为忠臣,并不是指岳飞忠于皇帝宋高 宗这个 君,而是忠于宋朝整个国家。如果当时岳飞也象秦桧那样忠于皇帝宋高宗,那么历史上也就没有民族英雄岳飞了。  

由此可见,臣子忠于“君”未必忠于国家,臣子忠于“国家”未必忠 于 君。   

如果把领导比喻为“君”,那么“君”不等于“国”,“君”的范畴只能是皇帝一个人。而“国”的概念才是人民与国家的核心利益。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很多宋高宗那样的昏聩无能的“君”,为了个人利益,明明背叛国家和人民利益,却盗用“国家”与“人民”的名义,把那些不听从自己旨意,只忠于国家、民族的忠臣,或坐牢或流放,或降职,或杀头。同时在昏聩无能的“君”的领导下,也有无数象秦桧那样的奸臣,为了自己的官位,为了自己的工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人民的利益,甘愿做昏聩无能“君”的忠臣。  

《新唐书·魏征传》中魏征与皇帝有一段关于“忠臣”与“良臣”的著名对话:  

魏征说:“我有幸能够侍奉陛下,希望陛下不要让我做忠臣,而要让我做良臣”。  

唐太宗很惊讶地问:“忠臣与良臣有什么区别吗?”  

魏征回答说:所谓“忠臣”,虽然给君主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忠心耿耿地劝谏君主,但不被君主采纳,到头来,家与国都遭受损失,君主得了不好的名声,而他却得到忠臣的美名;所谓“良臣”,就是 能给 君主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并被君主采纳,因而身得美名,并 能与 君主同享荣华富贵。这就是“忠臣”和“良臣”的区别。  

魏征在他与皇帝的对话中提出了“忠臣”和“良臣”的概念,并明确指出了“忠臣”和“良臣”的区别。  

所谓“忠臣”,就是给君主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忠心耿耿地劝谏君主,但是由 于 君主昏聩无能,听不进臣下好的建议,一意孤行,或将“忠臣”降职,或将“忠臣”杀头,因此成就了臣下“忠臣”的美名;  

所谓“良臣”是指做臣子的给君主很多好的建议,君主很开明,都能够采纳。  

盛世下大多数是李荣融、仇和这样一些“忠臣”,但也有不少“良臣”。  

临湘副市长姜宗福就是盛世下的“良臣”。  

神木县陕西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实行全县免费医疗,解决大多数人民看病难的问题,也是盛世下的“良臣”。  

姜宗福讨伐张艺谋,认为张家界的《天门狐仙》,耗资巨大、经营却很惨淡,全国一窝蜂,导致泛滥成灾,浪费了大量投资。  

姜宗福在帖子中还提到他讨伐张艺谋,并不是否定旅游景区上演出项目,而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乃“正道”,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不要一窝蜂不惜成本地复制。  

姜宗福在一篇题为《房地产商“绑架”政府,当心经济“撕票”》的帖子,抨击房地产,认为房地产商“绑架”了政府。  

神木县的郭宝成书记实行全县免费医疗与姜宗福抨击房地产这些见解虽然与当前政府的发展路线有点离经叛道,但每一点都是从大多数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真正的人民所需要的“良臣”。然而,这些“良臣”却最终却坐了冷板凳,为昏聩无 能的 君主所不容。  

为什么盛世下“忠臣”高官厚禄,受到重用,却没有“良臣”的生存环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