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当下中国急需“伦理道德革命”

火烧 2011-10-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反思,指出中国当前伦理道德危机,强调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呼吁进行伦理道德革命。

当下中国急需“伦理道德革命”

   

   

        最近,广东佛山发生的一起十分悲惨的“小悦悦事件”,不但惨烈地拷

着佛山人、广东人、中国人的良知;而且肯定还广泛地引来了世界舆论对

国人普遍道德沦丧的鞭笞。中国人到底怎么啦?表面看来,我们的GDP成

世界老二,可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却堕落到了如此难以启齿的恶浊地步。一

个2岁的小女孩被汽车撞倒,不但遭到了2次碾压,而且18个人从她身边经

过,居然无人救援,最后还是一个十分贫穷的拾荒老太太施以援手。我作为

一个中国人,真感到脸红和羞耻。虽说这是一个个案,哪18个人恐怕也不能

代表13亿中国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相当部分中国人如果见到此种情境,

还是会施以援手的。但是,也必须看到,今日中国没良心的人的确已经很多

了,恐怕也不是少数。甚至我还认为,也许今日中国大多数人的良心都已经

被哪无情的金钱毒蛇所吞噬。一叶知秋,通过这件事,事实上就可以大致地

了解今日中国人的伦理道德状况。所以,我们在网络上经常会看到“中华民

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等愤世嫉

俗的语言,虽然这些话显得尖酸刻薄,刺耳难听,但不能不说这是人们出于

对自己祖国“爱之深、恨之切”的无奈之语。

 

   

从当今中国的现状来看,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显然出现了巨大的失衡。心忧者根据社会风气的堕落,贪污腐败盛行,黑恶势力上升,犯罪现象增多等客观情况,惊呼“道德滑坡”,甚至有人还认为正走向“道德崩溃”。有人悲观地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善良、公正和奉献精神,而是利己心、竞争和对财富的贪欲,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简单事实。自由竞争,适者生存,这个动物界通行的法则支配着市场活动的秩序。不仅经济生活如此,政治和社会生活也是如此”。人们仿佛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政治人”和中国传统社会下的“伦理人”一下子变成了资本主义下没有良心的“经济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恶”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金钱观念的高扬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和强调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的价值观受到了猛烈冲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伦理道德出现了严重危机:极端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玩世不恭在蔓延;诚实、正直、廉洁则日益减少;金钱的作用被无限夸大;社会的公正和秩序受到严重威胁;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仿佛成了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吸毒、卖淫、赌博和暴力掠夺等不但死灰复燃,而且愈演愈烈;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货币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的不同表现形式。人们仿佛发现,市场经济的来临,无情地斩断了人与人之间天然的相互依赖关系,代之以冷冰冰的现金交易,竞争代替了和谐,贪欲代替了节俭,浮华代替了纯朴,虚伪代替了诚实,人类这种精神道德的退化和心灵烦恼的增加,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惨痛代价,这是一把奇特的双刃剑。

   

   

  为什么今日中国的伦理道德堕落到了如此羞于启齿的地步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如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  大概从“五四运动”以来,我们不断地冲击、污蔑、扫荡着自己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而且还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过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把中国人仅存的伦理道德传统基本上掏空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正在或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人基本上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传统,中国人几乎已成了孤魂野鬼。

 

     2.新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曾经在短时间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培养成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这根支柱确实在短时间树立起来了。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到今天,这根支柱也基本上倒掉了。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囫囵吞枣地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的东西,不管黑与白;不管黄与红;既有转基因,又有地沟油;既有咖啡可乐,又有鸦片大麻;不管苍蝇蚊子等等我们都统统吞下。客观地说,对于某些西方文化而言,它就好比鸦片烟一样,开始吸起来一定会使你腾云驾雾飘飘然的,它也不会很快就要你命,它只是一种慢性毒药,可以让你先疯狂几年甚至几十年,然后再叫你慢慢死亡。

 

4.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理论、人文精神、学校教育等简直混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会“白猫黑猫”,一会“不争论”,基本没有什么精神文化的目标,弄得人们纷纷像没头的苍蝇,只有到处乱撞。就看我们的很多宣传媒体,整天不是高官的行踪或名人比拼,就是女人的污秽,还有就是大款和金钱的炫耀,“笑贫不笑娼”几乎成了一条生活的准则。当年毛泽东制定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荡然无存了。再比如到底该不该救人,我们的相关部级单位居然发布所谓救人指导性意见,要求大家救人之前要分清情况,要讲技术,不要盲目救人,这是何等的荒唐。可以想象得见,在这样的舆论、媒体环境下,还有几人能坐怀不乱?

   

可以认为,今天的中国人在精神层面一方面极其空虚;另一方面填进的又是大量的糟粕。这种状况不闹肚子才怪,轻则拉稀摆带,重则虚脱甚至丧命。或者可以认为,今日中国在精神价值上正处于全面崩溃和全面重建的阶段。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传统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都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而相反,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糟粕却异常地活跃起来,中国人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这些“地沟油”。崩溃在不断加剧,重建却未见曙光。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与道德到底在哪里?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让我们先看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当年他们在伦理道德上也许与今天的中国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是怎样扭转乾坤的呢?  

 

   

   二战之后,日本战败,道德的沦丧几乎使日本走上自绝之途。“正直者乃

为愚昧,恪守道德并没有幸福的可能”,“教育愈进步人们就愈狡猾,科学

愈发达社会愈不安宁”,这是一个道德堕落的世界,该如何扭转乾坤呢?日

本伦理学之父丸山敏雄认为,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树立守德者幸福,背德

者遭难的新的绝对伦理”。只有这样,人们才会遵守道义,社会自然日趋净

化。因此,为了树立这种绝对伦理,日本发起了“新伦理运动”,也有人称

之为“伦理革命”的。丸山敏雄还在《纯粹伦理原理》一书中,为日本市场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伦理原则,其核心就是:德福一致。意思就是只有

一个人有道德,他才能得到幸福;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他就一定得不到幸

福。“德”是精神层面的,而“福”往往是物质层面的。这既是日本人对传

统伦理包括中国儒家伦理的继承,也是近代以来日本市场经济与伦理整合的

基本法则。丸山敏雄还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德福一致的客观必然性。

 

   

       客观地看,日本经过这次“新伦理运动”或“伦理革命”之后,国内的

济、政治、社会秩序等很快就得到了全面地恢复,并一跃而成为世界上除

国之外的第二大经济体,当然,今天可能是第三大经济体了。再从伦理道

上看,如果我们抛开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下的世仇,实事求是地

说,今天的日本人普遍的道德水准一定比中国人高,并且高的幅度可能还较

大。从今天的中国人与日本人在世界上的口碑来看,很可能日本人也好于中

国人。应该说,日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显然与上世纪中叶的那次“新伦

理运动”或“伦理革命”分不开,它不但为日本人重新建起了坚固的精神堡

垒,而且还为日本的飞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实,日本人的所谓“德福一致”,完全是向中国人学的,创立这一理论的是中国著名的老子。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说过:“德者,得也”。“德”即道德,“得”即获得(利益),“德”是“得”的根据和条件,只有通过“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得”;“得”是“德”的目的和指向,“德”者“义”也,“得”者“利”也。朱熹曰:“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利在义中”,“义中有利”。这样,“德”之本体与“得”之客体,价值与功利的关系便合二而一、义利合一、融为一体了。“德——得”相通的伦理价值原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本质基因,它像一根红线,贯串于中国传统伦理的整个过程。“德——得”相通与中国传统的因果报应、善恶报应等精神取向具有相同的文化逻辑,这实际上是把人们的道德生活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相联系,从而建立起道德的善恶与世俗生活的联系纽带,它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支配世俗生活的精神支柱。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德——得”相通集中地体现了“义”“利”关系和道德行为与经济行为的必然的因果联系。

   

中国的“德——得”相通与日本的“德福一致”,在本质上是同出一辙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两者都是希望把“义”、“利”统一起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德——得”、“德——福”往往不一致,甚至有时还会产生尖锐矛盾。事实正是如此,在中国当代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德——得”矛盾犹为突出,如人际关系的商品化;社会现实中的尔虞我诈严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横行等等,这些都证明了经济与伦理的脱节。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在伦理上树立“德——得”相通的价值原理,并在实践中践履它,使人的价值在经济的发展中自觉得到提升,即把经济与伦理统一于一体,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绝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文化和伦理价值问题。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经济与伦理的同步和一体化发展,“德——得”相通价值原理的高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和伦理发展的共同规律。

   

我们强烈呼吁:党和国家在当下的中国,应该学一学当年的日本,也来一次“新伦理运动”或“伦理道德革命”吧。如果在伦理道德的问题上,我们仍然长期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在不远的将来,所有的中国人在精神上都会成为十分可悲的孤魂野鬼,国家将会是一盘散沙,“东亚病夫”的帽子又会带在中国人的头上,“八国联军”又会来血洗咱们的圆明园。

   

当然,就在最近,我们党结束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看起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已经在着手纠正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存在的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倾向。很可能,我们党和国家会在一定时期把文化工作作为重点来抓一下,这正是全国人民所期盼的。也许,这次会议以及通过的这个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为明年党的“十八大”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我们有盼了,我们拭目以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