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听婵释禅:论文艺主义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53)

火烧 2011-10-1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文艺主义文化的丰富表现形式与功能,强调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其在世界文化架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文艺主义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53)  

   

听婵释禅  

   

文艺,做为一种形象生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审美愉悦和表达喜怒哀乐情绪、是非真伪美丑善恶道德观价值观等文化思想理念的多元化载体形式,并由其奠基所形成的以信奉“形象生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审美娱乐”等思想理念原则的“文艺主义文化”,不仅是一个最重要、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次级别类型”的文化体系,而且也是传承、承载和宣传、宣扬其他所有“最高级别类型、次级别类型”等的文化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的最重要、最普及、最实用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比如:通过各种“文学艺术作品”这类载体表达表现表演形式,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科技主义、管理主义、国际主义”等“最高级别类型、次级别类型”等的文化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的传承、宣传、宣扬、讴歌、赞美和推崇等。正是由于“文艺”具有这样无与伦比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人们才会把“文艺”这种文化思想理念的传承和宣扬的多元化载体形式,概称为“狭义的文化”。也即人们通常会把一些小说散文、诗词曲歌赋、电影电视剧、戏剧舞蹈、雕刻绘画书法等的文学艺术作品,看成是“文化”的代名词。  

   

关于“文艺主义文化”,由于“文艺”的各种表现形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和历史积淀深厚,所以也就比其他的“最高级别类型的文化、次级别类型的文化”等在理论和实践上成熟许多。本文的阐述,虽然已不能对“文艺主义文化”的理论,象其他社会科学领域那样有更大的创新,但为了把听婵释禅的“世界文化架构理论体系”完整化,还是要以一种更宏大的视角,对“文艺和文艺主义文化”等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一下重新定义和重要“文艺理论”进行一下归纳总结和概述,以便使人们对“文艺和文艺主义文化”的主要思想理论的精华有一个“要义式”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清晰明确地认识到:“文艺主义文化”在整个“世界文化架构理论体系”中,是处于依附和服务、服从其他“最高级别类型文化和次级别类型文化”的地位,并也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壮大自身的“文艺主义文化体系”。也即对其他“最高级别类型文化和次级别类型文化”等或是起到“添砖加瓦、丰富完善”的作用,或是起到“拆台破坏、批评批判”的作用,从而使人们不至于一谈到“文化”,就只把“文学艺术作品和文艺主义文化”当成“文化”的全部内容了。本文的部分理论内容,参考了一些当今流行的文艺理论观点,在此对提出这些文艺理论观点的文艺家们表示谢意,并希望有高手批评指正。  

   

   

一、“文艺”的定义和理论观点  

   

“文艺”是文学和艺术的统称或概称,是人类“文化思想理念”的最重要、最常见、最普及和最实用有效的多元化载体形式。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各种载体形式,可以将各种“最高级别类型文化、次级别类型文化,以及第三级别类型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进行“形象生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审美愉悦”式地表现表达表演和诉求出来。比如: 通过“小说、电影、电视剧、戏剧、评书、动画、诗词曲歌赋”等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不同载体、体裁形式,对“宋代梁山好汉反抗贪官污吏黑暗统治”的“故事内容”进行艺术化地表现表达表演和诉求出来。虽然这些“文学艺术作品”的体裁和载体形式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但他们所反映的“故事内容或是思想内容”,也即“造反有理”的社会主义、英雄主义文化的思想精髓却是完全一样的。当然,这各种不同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体裁和载体形式,也是可以用来表现其他的有如“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大公无私的故事内容;表现爱国主义的保家卫国、维护国家人民利益的故事内容;表现管理主义的政治家、企业家等的治国安邦、艰苦创业的故事内容;表现科技主义的科学家科技创新的两弹一星的故事内容;表现封建主义的才子佳人、妻妾成群、剥削压迫有理的故事内容”等等的文化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的内容。  

   

“文艺的体裁和载体形式”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而文艺的各种体裁和载体形式所表现表达表演和诉求的“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内容”则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比如:“电视剧”这种文艺的载体表现形式,即可以用来表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多么的合情合理,也可以表现“封建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由少数人独享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多么的合情合理。这就是“文艺载体形式”的没有阶级性。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各种文艺的载体形式所表现表达表演和诉求的“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内容”,就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如“共同富裕、公有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平正义、平等民主、公正合理、科技效率、科学发展”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理念”的要求。  当然,在“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文艺的载体形式所表现的“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内容”,就必须符合少数地主资本家权贵根本利益的有如“社会财富由少数人独享、剥削压迫有理、私有制、全心全意为地主资本家和权贵服务、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大私无公、金钱至上、三妻四妾”等的“封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理念”的要求。这就是“文艺载体形式所表现的内容”是具有阶级性的理论根据。  

   

“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字和书报等这种思想理念的信息载体,艺术化、形象化地表现表达和描述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状态的多元化文艺载体表现形式。比如: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词曲歌赋等的文学作品。  

   

“艺术作品”,是通常把承载文化思想理念的文学作品等,通过采用技能、技艺、技巧和现代化的传播表达表现表演手段和工具,进行综合性艺术加工所形成的表现“各级别类型”文化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的多元化文艺表现形式。比如:电影电视剧、雕刻、绘画、书法、舞蹈、戏剧、演唱、建筑等文艺载体表现形式。  

   

“文学与艺术”两者互相渗透交融,形成了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助推的“文艺”这种含盖性更大的概念,并成为传承、承载和宣传、宣扬各级别类型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的多元化载体表现形式。当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所助推的文艺的现代化表现表达表演工具和手段的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作家、导演、演员等如火纯清的写作策划表演的技能、技艺、技巧等的经验荟萃和提升,并更加深刻地融合到各种文艺载体形式之中后,其就不仅是文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问题了,而且更使文艺的载体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了。也即当各种文艺的载体表现形式综合在一起进行运用,并用来表达、表现、表演和宣传、宣扬各种“文化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的时候,对“文学作品”等的艺术化表现和宣扬等的功能和作用,不仅使其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文艺载体形式,而且表现表达表演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也与传统方式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比如:电影电视剧、戏曲舞蹈等,就是综合运用有如“人物语言情感情节特写特技、声光影象曲歌、服装美术形体”等的多种文艺表现表达表演形式,把文学作品和其思想理念等进行更加形象生动、立体直观、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地艺术化表达出来的综合性文艺形式,可以给人们同时带来多种艺术化的享受、认知和愉悦,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  

   

文艺,是文化的艺术化、技巧化、技能化、技艺化等的表现表达表演和诉求形式。同样的生存生活和思想理念内容,加入了形象塑造、生动故事情节、写作技巧和语言的优美等元素的“文字板块”便成为了“文学作品”这种文艺表现形式。而将“形体动作和形体优美”等艺术化技能、技艺、技巧等元素,加入了表现生存生活和思想理念内容的艺术形式,那就成为了“舞蹈”这种文艺表现形式了。 “绘画、雕刻、书法”等文艺形式,更是通过技能、技巧和技艺等艺术化并简捷直观明快地表达某种生存生活和思想理念的一种文艺表达形式。 “歌唱、戏曲”等则更多地是通过声音、韵律和动作技巧、形体优美等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生存生活和思想理念的文艺表现形式。将“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化、形象化、故事化、立体化等的现代化的传播媒体进行表达表现表演的方式,是电影、电视剧等的综合性文艺表现方式。  

   

文艺,有传承和宣传“社会意识形态”等的文化思想理念的重要阶级属性,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属性。“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理念和理论,可以通过形象化、通俗化、故事化等的艺术化的文艺表现形式,进行潜移默化地宣传、灌输和传承,但其是剔出了“生硬说教性、概念性、理论性”要素,并把“意识形态的精神、精华和精髓”通过通俗易懂,形象直观、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等的方式方法,对“是非美丑真伪善恶”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的传承和宣扬,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传承、宣扬、灌输和洗脑的效果和目的。  

   

而“文艺”的更主要的属性,则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总是个别的,具体的,可以使欣赏者从感觉上把握它;由于作者创造形象时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输入了自己通过学习禀持和感悟的思想理念。所以,“文学艺术作品”就不仅仅象科学论文那样是以理服人了,而且更主要的是以情感人,以审美娱乐吸引人,并通过情感、美感和愉悦的潜移默化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理念、生存生活常识、原则和精神,欣赏者通常是在被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感动的同时,并在审美娱乐的不知不觉过程中,接受了文学艺术作品所阐明的思想理念,生存生活常识、道理和理论精神,从而得到启示、教化和传承,以期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形成共同的认知认同和道德观、价值观。  

   

由此,听婵释禅 就可以尝试地给“文艺”这个含概性更强的概念下一个内涵和外延相对锁定的定义了。所谓文艺:就是指通过“形象生动直观性、传承教化认知性、审美愉悦娱乐性、多样综合立体性、技术技巧技艺性和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喜闻乐见、潜移默化”等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表现表演和诉求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种生存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知识技能、愿望理想、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等所形成的多元化文化表现形式体系。这也是听婵释禅所下的一个与其他文艺学家对“文艺”这个概念所下定义有所不同的定义。  

   

   

二、文艺的表现表达表演形式丰富多彩  

   

文艺的表现表达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诸如:小说、诗词、散文、歌曲、剧本、传奇、演义、电影、电视剧、广播、雕刻、绘画、书法、舞蹈、戏剧、演唱、建筑等,皆是文艺的表达表现表演形式。文艺包括的范围很广,根据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一是文学。因为它是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所以也称之为“语言艺术”。 在文学中又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大类体裁,每一类体裁还有各种样式。 诗歌:是一种通过精炼形象的语言,高度集中概括凝练优美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包含着丰富情感和想象,富于音乐那种韵律美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绘社会环境与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散文:是题材广泛、形式灵活、注重抒写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一种文学体裁。戏曲文学、电影电视剧文学(简称剧本):是专门为戏曲电影电视剧等这类综合性艺术形式“量身定做”的一种特殊需要的文学体裁。当“戏曲文学、电影电视剧文学”以一种剧本的形式,经过综合艺术加工搬上舞台、银幕、荧屏的时候,其就转换成了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二是表演艺术,即通过表演塑造形象的艺术。表演艺术具有“表情性、表演性、动态性、演技性”等的审美特征。由于具体的表演手段不同,其中还有各种区别。 音乐:是通过旋律和节奏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具有“听觉感受的敏捷性、音乐形象的模糊性、音乐进程的流动性、序列性”等的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服装布景音乐等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具有“动作性、程式化和虚拟性、综合性、技艺性”的审美特征。 “曲艺、小品”具有“以说唱为主,兼带表演;灵活轻便,易编易演;蕴涵多重艺术价值”的审美特征。此外,还“杂技”这种要求“技艺性、技术性、技巧性、惊险刺激性”较高并以动作为主的文艺表演形式。  

   

三是造型艺术,即美术。其特点是通过造型、构图、色彩、线条等手段塑造形象,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直观性、瞬时静止性”等的审美特征。其中,雕塑:具有“空间立体性、表现的单纯性、物质材料的审美性”等的审美特征。书法: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多样化的形式美、讲究气韵美”等的审美特征。  

   

四是综合艺术,泛指由几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艺术,主要是戏曲和电影电视剧等。戏剧:是“戏曲和电影电视剧”等综合性文学艺术表现表演形式的概称,是一门集中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加工而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通过“人物语言情感情节特写特技、声光影象曲歌、服装美术形体、写作技巧策划演技”等的多种文艺表现表达表演形式,在舞台、银幕、荧屏上表演故事情节、塑造艺术形象,直接感染观众的。上述这几大类如果再细分下去还可分成许许多多艺术品种和样式。 “综合艺术”具有“广泛有机的综合性,以剧本的写作、导演的策划和演员的演技为艺术创造的中心,时空的再造性”等的审美特征。其中,戏曲:具有“歌舞诗合一,浓郁的抒情味;表演动作和场景的虚拟性;表演行当的程式化”等的审美特征。比如:京剧、黄梅戏等就是用“程序化的曲调、动作和服装”等,表达不同“故事内容”的文艺形式。  

   

   

三、文艺主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艺主义文化源远流长,文艺领域的天地广阔无涯,对这个源远流长、广阔领域中所有的种种现象和规律性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概括也就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文艺学。文艺学:是阐述有关文学艺术作品本质、特征、创作过程、发展规律、文艺欣赏、文艺评论和社会作用以及作品构成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是文艺运动、文艺创作、文艺思潮、文艺鉴赏、文艺评价的经验和思想理念的概括总结和理论化的基础学科。 有关文艺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是由文艺理论家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运用一定的思想理论原则,对文艺运动、文艺发展、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和文艺鉴赏等的经验、技艺和思想理念进行总结概括而形成的文艺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  

   

“文艺学”主要包括:文艺理论、文艺史、文艺鉴赏、文艺批评等重要组成部分或是分支学科。文艺理论:是研究有关文艺的性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等的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文艺史:是研究文艺发展历史、总结概括文艺历史发展成果、经验和传承文艺技能、技巧、技艺等的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文艺批评:是对文艺现象、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理论、文艺历史等的认识和评价,是与欣赏有密切关系、并以欣赏为基础,并推动文艺理论和技艺等发展的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形成“文艺的复兴”的理论前提是:人类社会必须得首先创新创立一种比以往的“文化内容”更有理论和实践说服力,更能有效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崭新认知体系”的“新文化”。也即“文艺复兴”的前提是:首先必须得实现“文化复兴”。而“文艺”,则是通过对人类的生存生活和思想理念的提炼,升华和表达,用另外一种使人们更容易接受“某种文化”的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简捷直观、寓教于乐等的方式来传承、传播和宣传文化。也就是说“文艺”是依附于“文化”才能生存的,没有“文化”,也就不可能存在“文艺”。而没有“崭新认知体系”的“新文化”,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文艺复兴”。  

   

人类社会出现的“文艺复兴”现象,正是因为有了更有理论和实践说服力,更能有效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崭新认知体系”的新文化,才使“文艺”的各种载体形式因为有了可以表现表达的“新文化内容”而焕发了青春活力,也才使各种“文艺”表现形式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创新创造。当然,“科学主义文化”的创新创造成果,也使有如“电影电视剧、动画游戏”等文艺形式得到产生和繁荣发展。  

   

欧洲文艺复兴的意义,正是由于其创造了“崭新的文化认知体系”的“新文化”,才为其“文艺的复兴”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素材。欧洲的文艺复兴,正是由于当时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等的认识有了突飞猛进的突破,特别是“科学主义文化、管理主义文化”等的大发展大繁荣,并形成了更有理论和实践说服力,更能有效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崭新认知体系”的新文化,才形成欧洲的“文艺复兴”局面。假如“文艺”面临的是一片枯竭的文化沙漠,那么“文艺”想去表达表现都将没什么东西去表达表现表演的。尽管“文艺的形式”有许多,但那也只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下面是当代一些比较成熟的文艺理论观点:  

   

(一)文艺理论的演变发展历史。一是中国古典文论,是指中国春秋时期萌芽、魏晋南北朝空前繁盛,唐宋元明清不断丰富完善的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但大多停留在即兴印象式的评点或简略感悟式的泛论上,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是西方文论,是指始于古希腊、罗马时期至今繁盛的西方文艺理论。它大致分为古典期和现代期,分界点是19世纪后半期非理性主义文论的出现。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但也大多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是马列毛文艺理论,即马列毛主义文艺理论。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据,以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原则,站在全新的时代高度去观察、评价一切文艺活动。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阶级性,充满革命朝气的新文艺理论。  

   

(二)文艺的倾向性。所谓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渗透的某种文化的思想理念、立场观点、渴望愿望、意志诉求、理想追求、情绪情感和理论精髓,是文艺学家对所禀持的某种“最高级别类型、次级别类型,以及第三级别类型”的文化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借助“各种文艺载体形式”进行的一种形象生动、寓教于乐、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式的表现表达和表演。这种“文艺的倾向性”,包括“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的倾向、情感倾向和审美倾向”等大致三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生活(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是“各种文艺载体形式”进行创作的素材主要来源。  同时,文艺也是一种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有效传承和宣扬的特殊表现表达方式。   

   

(三)文艺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文艺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不仅文艺作品的“内容”随社会发展而发展,而且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文艺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同时,文艺一经形成,又积极地给经济基础以能动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的最基本的载体形式是“公有制和私有制”。  一是经济基础对文艺的决定和制约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内容; 其次,是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发展变化;其三,是不同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不仅决定和制约文艺的内容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制约、决定着文艺载体形式的发展变化。  二是文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其次,是对经济基础起破坏和瓦解作用;其三,是凡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又积极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   

   

上层建筑是“管理统治”经济基础,也即“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管理主义文化”理论和实践体系。文艺是依附和服务、服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并且其本身也间接在成为“上层建筑”用于“管理统治”经济基础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工具。上层建筑对艺术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不仅政治对文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哲学、道德等也对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四)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同时又高于生活真实。  一是艺术真实允许虚构和想象,只要符合生活逻辑和情理。  二是艺术真实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必然,比生活真实更高、更集中、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三是艺术真实融入了文艺家的主观情感、审美理想和娱乐情趣,具有明确的思想理念认知的倾向性和教化性,较高的审美性和调动刺激情感的娱乐性。    

   

(五)文艺的社会作用。一是认识作用。所谓认识作用: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通过调动刺激人类情感、解剖人类精神世界、传播各种知识、展示社会生活和宣传各种思想理念、理论观点,使人们了解到一定的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方面的知识、常识和真理,加深对社会和历史某些本质规律的认识。  二是教育作用。所谓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渗透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倾向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干预现实生活、评价善恶真伪美丑是非、引导人生理想,导向文化潮流、突显主流文化,使读者、欣赏者在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精神品格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影响和教化。 三是审美作用。所谓审美作用:是指通过文学艺术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升华情感、净化灵魂、培养审美情趣,给读者、欣赏者以审美和美感愉悦和享受。 四是娱乐作用。是指通过喜闻乐见、调动感染刺激喜怒哀乐情绪等的方式,使人们在充分的情感愉悦和情感激动中起到寻求解脱超脱、怡养性情体魄心灵的作用。  

   

(六)文艺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 文艺与其他社会科学反映的方式不同:社会科学以思想理念和理论的方式,即通过抽象的概念、定义、逻辑的推理、分析和判断等理论化的方式,揭示解释说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中某类事物、现象和领域的特征和本质规律性等; 而“文艺”则是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感人的情景、跌宕起伏的情节、美仑美奂的美感和使人喜怒哀乐的情绪激荡等来体现和表现某种思想理念、理论观点和诉求愿望,并且各种文艺载体形式所取材和表现表达的“文化内容”,也是上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最高级别类型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理论精髓,下至“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科技主义、管理主义”等次级别类型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以至“第三级别类型文化”的某个思想片断、意念、观念、情节、技艺等等的无所不至的广泛文化内容。    

   

(七)文艺的创作思想流派。诸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唯美主义、意识流等,使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思想流派”更加繁荣多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选择性更多的“文艺思想理论泉流”的依托和依据。  

   

(八)文艺的表现表达表演风格。有诸如:雄浑与秀婉、绮丽与朴素、典雅与俚俗、含蓄与直率等八种风格类型。至于“文艺欣赏和文艺批评”等的文艺理论内容,在此就不一一概述了。  

   

总之,所谓“文艺主义文化”:就是以信奉“形象生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等的思想理论原则,通过“形象生动直观性、传承教化认知性、审美愉悦娱乐性、多样综合立体性、技术技巧技艺性等的艺术化、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来“体系化、系统化”地表达表现表演和诉求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种生存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知识技能、思想理念和理论观点等所形成的“次级别类型”的文化体系。  

   

2011年10月15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