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主客观与内外因的关系

火烧 2011-10-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深入探讨主客观与内外因关系,强调内因是变化根据,外因是变化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结合毛主席《矛盾论》《实践论》思想,解析如何通过实践了解问题本质,提出正确解决办法。

           主客观与内外因的关系。  

1、必须高度认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观点的极端重要性。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二位原因,这一观点对于主观适应客观、正确认识、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上面已多次讲过,只有深入了解客观存在事物的性质、特点、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或媒介以及相互影响,整体上把握其运行规律。总之了解得越深入、越能从整体上掌握,越能认识其本质、规律,就越能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切的了解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出解决办法。不是为了解决办法,一切了解就失去意义。了解是手段,办法是目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来说,办法也是手段。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要解决问题,必须提出正确解决办法;要提出正确解决办法,必须深入了解事物的性质。这就是三者的关系,这就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二位原因的最核心的意义。  

关于这一点毛主席在《矛盾论》一文中说得很清楚:“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如何了解客观存在的事物或问题,毛主席在《实践论》、《矛盾论》两文中也讲得极为具体,阐述得极为清楚。毛主席在《实践论》一文中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试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毛主席说得很清楚:只有实践,只有接触客观实际,才能获得真知,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也才能用正确的理论来正确指导实践,正确指导客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毛主席谆谆教导我们要主动接触客观、接触实践,深入了解所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果说毛主席在《实践论》一文中指出要想获得真知,必须要参加实践,那么《矛盾论》一文则是告诉人们如何实践,如何全面了解客观实际中要解决的问题的特点、性质。毛主席在该文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观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为我们如何准确、深刻了解客观存在的事物或问题,,并找到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最好的钥匙。每一个革命者都必须下大气力,必须学好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这是我们解决好我们所面临的一切问题,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2、两个观点的关系。  

(1)、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是基础,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基础上的东西。毛主席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观点是极其重要、极其正确的,其是我们解决一切存在的问题的根本规律或根本方法,一切革命者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但是从两者的关系角度说则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是基础,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基础上的东西。前文已经讲过,从认识论角度说,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一阶段。达尔文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就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一阶段证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认识事物的第二阶段,是主观反作用于客观或内因反作用于外因阶段,即主观或内因如何更好的适应客观或外因阶段。主观或内因要生存得好,必须适应客观或外因。要很好的适应,对人类来说必须对客观深入了解,提出正确解决办法,以使客观环境更有利于人类生存。没有认识的第一阶段,就没有认识的第二阶段;没有客观决定主观的认识,就没有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的过程,就没有主观主动适应客观环境,就没有主观深入了解客观事物、提出解决办法,以使客观环境更好适应人类生存的过程。  

(2)不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而且只有通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我们才能了解事物,进而了解其本质。一切事物的外在表现,都是其性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没有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就无法了解事物。毛主席在《实践论》一文中说的鸡蛋能变成小鸡,是在公母鸡交配后母鸡下的鸡蛋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变成小鸡的现实,使人们认识了鸡蛋所具有的性质,并由此推断出一切由公母交配下的蛋,在一定的温度下都能变成它们的同类的结论。离开鸡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我们是无法了解其性质的。同样道理,石灰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垩、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原料,经900~1100℃煅烧而成。没有这些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的变化,我们是不能知道这些物质具有生成石灰的性质的。我们对草的性质、水的性质以及老工人解放后思想变化了的认识,离开一定的条件,都无法知道。  

当然我们对事物性质的了解,是需要人的大脑思维分析的,是要将事物的外在表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但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依然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一文中说的外来考察团对共产党这个事物的认识、了解,就是他们来到延安,看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条件下,延安人民、共产党政府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表现,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延安这些事物引起了他们的感觉,在他们的脑子中生起了许多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间的大概的外部的联系,这是认识共产党这一事物的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外来考察团先生们在他们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够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个判断了。在他们作出这个判断之后,如果他们对于团结救国也是真实的的话,那末他们就能够进一步作出这样的结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成功的。’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就是理性认识阶段。论理的认识不同于感性的认识,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外来考察团先生对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正确认识,即理性认识,来源于对共产党及延安军民的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来源于对共产党及延安军民的各种表现的感性认识,共产党及延安军民的各种表现则是在日本侵略中国这一条件下的表现。也就是在日本侵略中国这一条件下,共产党及延安军民才表现出各种积极抗日的言行。考察团先生们将这些“感性认识”用大脑进行思维加工,透过现象得出共产党和其领导下的军民是真心抗日的和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的正确认识。   

同样“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才能担当此项任务。”这都说明只有通过在一定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表现,才能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马克思之所以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因为条件还不具备,资本主义还没有特殊表现。  

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表现、帝国主义的种种表现认识的。都是根据其种种表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开始只认识资本主义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后来就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是这样。开始认为一切外国人都坏,于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都表现为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后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总之一切事物的表现都是一定条件下的表现,我们对事物性质的认识,都是通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才认识其性质的。没有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表现,我们将无法认识事物。  

(3)、所以如此,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客观或外因决定的。一切事物在其具有的性质前提下,其发展变化都是客观或外因决定的。对人来说是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对于一切事物来说都是外因决定内因,内因对外因具有反作用。关于这一点,前文我们已经阐明了鸡蛋没有一定的温度,变不成小鸡,石头没有一定的温度变不成石灰,草没有一定的温度不能生长,刚下生的孩子没有一定的条件不会说话,老工人没有领导和群众的教育——吹的东风,思想不能改变。在没有新中国的条件下,妓女不会消失,不会变成了新人,日本战犯不会被改造过来。这里的鸡蛋、石头、草、刚下生的小孩、老工人等事物发生的变化,都是一定条件下的变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会有相应的变化。这就是客观决定主观,外因决定内因。鸡蛋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就会积极向变成小鸡方向发展,温度不适宜,则会缓慢的消极的发展;石头、草的发展亦是如此。刚下生的孩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学会说话,于是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下去;老工人在领导和工人群众的教育下思想转变后,在没有别的不好条件影响下,也会积极主动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妓女、日本战犯亦如老工人的情况。这就是内因反作用于外因,主观反作用于客观。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在一般条件下,会大发雷霆,但在病体缠身、气息奄奄时,还能大发雷霆吗?一个有某方面特长的人,如果没有使其特长发挥出来的条件,也是枉然。韩愈的《马说》里说的“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只能)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说的就是外因——客观的决定作用;我们知道的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是说的这个道理。即外因决定内因、客观决定主观,同时又存在反作用于外因和客观的作用。而上面说的三打祝家庄的例子,后来祝家庄——这个事物本身之所以失败了,不也是客观、外因变化了的结果吗?三家联盟拆散、盘陀路被发现、打入内部的伏兵,这都是客观、外因。就是这些客观、外因决定了祝家庄的失败。  

别说任何事物在一定外因、客观环境下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就是事物本身性质的形成也都是一定外因、客观的产物。毛主席说的“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阶级地位就是一定的外因、客观环境。是一定的外因、客观环境决定人们的思想,即性质。老工人的苦大仇深、妓女的出现、日本战犯的反动等都是一定外因、客观的产物。毛主席与蒋介石,前者那么善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者却那么丑恶,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其品质不都是一定外因、客观下形成的吗?再如毛主席在《矛盾论》文中说的“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那么为什么强、指挥无误?为什么弱、指挥失宜?难道不都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吗?对于弱者、指挥失宜者要强起来,指挥正确,不是必须要从客观寻找强起来的条件、查找在实践中——接触客观实际中(己方和对方都是所接触的客观实际)查找失败的原因吗?所以无论是其强或弱的形成,还是指挥得无误或失宜,都是一定的客观、外因造成的。而且要解决弱、指挥失宜问题,也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寻找到解决办法,除此别无它路。  

别说事物本身性质的形成都是一定外因、客观的产物,就是任何具体事物从产生到消亡,也由客观、外因决定。举个例子说,一个苹果在春天从树上结出苹果到秋天苹果成熟,是健康力量产生到达到极点之时。往后则是健康力量逐渐消减,消极力量逐渐增长,最后完全战胜健康力量,即苹果最后彻底腐烂掉。虽然总的趋势不能改变,但是腐烂的速度在一定条件下是一定有变化的。一定的条件可以使其很快或很慢的腐烂下去。将其放在高温且蚊蝇纷纷处,就会很快腐烂;如放在无氧且又零度的条件下,就会存放很长时间。就是苹果从出生到成熟这一过程,决定的亦是客观、外因。如果没有水分、养分供应,任何的苹果都不会生长,更不用说能成熟了。有的苹果就是因为各种灾害(客观、外因)而夭折。对人而言亦是如此。人从下生到十七八岁成熟,也是健康力量由产生到达到极点之时。往后则是健康力量逐渐消减,消极力量逐渐增长并逐渐最后完全战胜健康力量,死亡降临。从成熟后到死亡这一过程中,是速亡还是生存很长久,决定的是一定的客观、外因。在粉尘飞扬或水、空气严重污染的地方生存,死亡的就快;而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就会长寿。为什么有的地方会成为长寿村,而有的地方则多是侏儒症?这都是一定的客观、外因所致!有人会说,有的人长寿是因为会养生或乐观。养生的方法从何处而来?难道不是一定的客观、外因使其如此吗?而乐观精神的产生,一般的说也都是一定的客观、外因所。人从下生到十七八岁成熟,没有食物,无人喂养,一定会死亡。小孩子夭折者,或是先天有病——在母体中的一定条件下所致或后天所得,都是一定的客观、外因决定。至于有人死于车祸,有的死于自杀,都是速死,前者明显是一定的客观、外因造成,后者为什么自杀?能是无缘无故吗?究其原因依然是一定的客观、外因所致!  

事物本身的产生也都是一定外因、客观的产物。鸡蛋的产生是其母体——母鸡决定的,鸡蛋能否生出小鸡是公母鸡能否交配成功决定的。石头的产生也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其产生的原因。草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人先天共有的性质或秉性、特长或素质不同的形成都是其父母结合的产物,都是其父母的素质遗传因素的产物,也包括父母所处的环境、生活状况等。而其父母先天共有的性质或秉性、特长或素质不同也是他的父母结合等的产物。如果把人类在往前推,人类的前身是古猿,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介绍,人类这一最高级动物起源于古猿,古猿源于猴类,猴类源于哺乳类,哺乳类源于爬行类,爬行类源于两栖类,两栖类源于鱼类,鱼类源于简单生物,简单生物源于最简单的有机细胞,有机细胞又源于无机细胞。这一生物进化规律,已经被古生物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有关学科所充分证明,尤其是胚胎学中的重演律,证明生物进化中的人类的起源问题,则更有说服力。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最原始只有无机细胞,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无机细胞在一定的条件、外因下逐步产生的。这说明一定的外因、客观是一切生物产生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外因、客观,任何的生物都不会产生。  

我们承认任何事物除了在都具有各自的性质特点的基础上,又都存在共同性质,即任何事物面临出生,必然要走向灭亡,在不断的由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一类事物都存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但是任何的事物即内因具有这种性质后,至于能否真的向高级发展,决定的则依然是客观,是外因。要想向高级发展,必须能够生存,要生存,必须符合客观、外因,只有能够生存下来,才能向高级发展。如果连生存的条件都没有,又如何能向高级发展呢?不但不能向高级发展,而且一定会走向死亡。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即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观点,就是无论何种生物即事物的内因,只有适应客观环境、外因,才能生存,不适应就只能灭亡。是自然环境——客观环境选择你的生存——决定着你的生存。据李难主编的《生物进化论》一书中说:“过去的生物有大量的现已不复存在了。······当石炭纪、二叠纪时,两栖类发育最盛,大多数的目,都完全灭亡了。至于爬行类动物,现在生存的不过四个目,灭亡的就有十多个目。象恐龙一类的动物包括门类之广,有如哺乳动物中一目一样,但已经整个灭亡。······我们要知道侏罗纪白垩纪乃至第三纪初期的鸟,灭亡也不在少数。······哺乳类在脊椎动物中,是最高等的一类,也是现在在地面上最称雄的一类,好像应该现在的比过去多。······但研究的结果,知道也和其它门类一样,还是灭亡的多。”为什么会灭绝呢?就是其生存的条件不存在了,于是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不也是因为如此吗?现在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大量的生物、动物在灭绝,而且还在加剧。为什么?不都是其生存的客观、外因不存在所造成的吗?最明显最简单的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地球上如果没有水这一客观、外因,请问,一切生物还能存在吗?人类还能存在吗?是绝对不可能的!这都是最充分的说明客观、外因决定事物内因的最有力证据。  

   

这部分虽然强调了毛主席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极端重要性,但是它的基础则是客观或外因决定主观或内因。而且了解事物离不开条件,事物的性质、产生、发展变化、灭亡,根本上都是一定条件或客观或外因决定的。阐明两者的关系,意在使人们进一步清楚:在事物本身具有其性质基础上,是客观或外因决定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是我们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本方法或原则,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违背。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是辩证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观点,两者合起来是辩证唯物主义。前者是基础,是客观或外因决定主观或内因,后者是基础上的东西,是主观或内因反作用于客观或外因。没有基础,就没有基础上的东西,没有客观或外因决定主观或内因,就没有主观或内因反作用于客观或外因。反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两种,这里说的是积极反作用。既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既然一切事物要想生存、发展,必须适应环境——客观或外因,那么事物的主观或内因必须千方百计适应客观或外因。对人来说,要适应客观,就必须深入了解客观存在事物,然后提出解决办法——施以必要的条件或创造一种客观环境,以使“外部存在事物”有利于人生存方向发展。这就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根本原因,如果不符合,主观所想就不能实现,就会失败。而要符合,唯有深入了解事物,别是它法。又深刻了解两者的关系,能会更积极主动深入了解事物,更好的解决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