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必须正确主客观与内外因

火烧 2011-10-11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深入探讨主客观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强调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条件,正确理解两者关系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必须正确主客观与内外因

(一)、产生矛盾原因分析。  

造成两个观点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两者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主观本质上同于事物的内因,客观同于事物的外因,但在我们的理解里,似乎客观与主观的概念和外因与内因的概念是不同的,实际根本上是相同的。人的主观虽然不同于一般事物,属于人的精神、意识范畴,被物质所决定,是物质的反映,是人这一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但依然属于事物的内因。人们在使用主观这一概念时,也确实将人的主观看做事物的内因。这一点在上一部分已经阐述了,像《东风是怎样吹进门窗的》一文中对那位老工人的教育的过程中,就是将老工人当做事物的内因看待的,毛主席在《矛盾论》一文中更将人的主观看做事物的内因。毛主席所说的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是事物,是内因,其本质就是指人的思想,即主观是事物,是内因。既然主观是事物的内因,那么客观必然就是外因。总之,人的主观同于事物内因,客观同于事物外因范畴,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是造成两个观点矛盾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同一事物本身就存在支持两个观点的性质。如前面所举的例子《东风是这样吹进门窗的》一文中,从领导和广大工人对老工人的教育角度说,则证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而条件是使事物变化的第二位原因是正确的。即从领导和广大工人对老工人的教育角度说,“老工人”是他们要解决的客观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深入了解“老工人”这个事物的性质,处在什么状态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将老工人教育过来。而从老工人的角度说,则证明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即老工人只有在(自己本身具有的性质基础上)领导和广大工人的正确教育这个条件下,才能发生相应变化,变化到继续为人民服务的路线上来。  

(二)、角度不同所以得出不同结论。  

上面我们指出了造成两个观点矛盾和分析上混乱的原因,但如何加以区别呢?我们只要抓住这两个观点看问题的角度,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是从事物本身(内因)发展变化角度说的。在事物本身(内因)具有的性质前提下,其如何发展变化由客观或外因所决定。是客观或外因决定主观或内因,主观或内因反作用于客观或外因。客观或外因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观或内因则是第二位的起作用的因素,也即反作用的因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则是专指人类的主观如何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事物、正确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角度说的。人们只有深入了解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性质、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如果不能深入了解客观存在事物的性质、特点,就不可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也就绝对不能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所以了解事物的内因是提出或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前提,是第一位的、决定一切的因素;不能了解事物的内因,就不可能提出或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所以解决的办法只有在了解事物的内因后才能提出来,所以是事物变化的第二位的因素。  

角度不同,所以结论也不同。如上文说的《东风是怎样吹进门窗的》一文中的老工人,从主观正确解决客观存在的事物或问题角度说,工厂党组织等是主观,老工人则是属于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内因。工厂党组织和工人群众要解决老工人如何重新回到革命路线上来,必须对老工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到老工人存在教育过来的较好的内因,于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施加一定的条件(外因),达到把老工人教育过来的目的。但从事物本身(老工人)的发展变化角度说,在其具有的性质前提下,究竟如何发展变化,则是客观或外因决定的,老工人被教育过来是一定条件——党组织和广大工人有针对性教育的结果,没有这一定的条件,老工人就不会或很快转变过来。解放后妓女变成新人、日本战犯向中国人民低头认罪,从主观认识、解决客观存在问题角度说,党和政府是主观,妓女、日本战犯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党和政府的相关人员对他们的内因深入了解后,提出正确解决办法——提供使他们思想发生变化的各种条件,于是妓女变成新人、日本战犯向中国人民低头认罪。从事物本身发展变化角度说,则是妓女、日本战犯在党和政府提供使他们思想发生变化的各种条件下,才变成新人和向中国人民认罪的。     

再如“鸡蛋与温度”的关系,从人的主观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角度说,“鸡蛋”是变化的内因,温度是变化的外因。我们只有对鸡蛋这个客观存在事物的内因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了解到鸡蛋具有生出小鸡的性质和什么温度下能生出小鸡后,对其施以合适的温度,鸡蛋变成小鸡。如从事物本身发展变化角度说,则又是鸡蛋在具有其性质前提下,起决定作用的是温度,是温度决定鸡蛋知否能向变成小鸡的方向发展,能否变成小鸡。  

再如毛主席所举的“三打祝家庄”的例子,从梁山宋江们的主观来说,“祝家庄”就是他们要解决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必须对“祝家庄”这个事物进行深入了解,然后提出解决办法。但是由于没有深入了解“祝家庄”的情况以及“祝家庄”与外界的联系等等,于是前两次进攻都失败了。最后还是深入了解到祝家庄与李家庄、扈家庄的联系以及盘陀路等情况,于是提出解决办法——拆散祝家庄与李家庄、扈家庄的联系,又用西方木马计的办法,在祝家庄藏下伏兵,这样就取得了胜利。这个例子也充分说明事物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的原因。即了解祝家庄的与李家庄、扈家庄的联系,盘陀路等是使祝家庄这个事物变化的第一位的原因,而拆散祝家庄与李家庄、扈家庄的联系、绕开盘陀路、祝家庄里安排伏兵等则是祝家庄这个事物变化的第二位原因。因为不深入了解祝家庄的情况,也就不会有后面的解决办法,也就不能取得胜利。而对祝家庄来说——事物本身发展变化角度说,则是一定的变化了的条件——祝家庄与李家庄、扈家庄联盟的拆散、盘陀路被了解、伏兵等条件决定了祝家庄的变化——失败。  

 从认识事物先后角度说,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一阶段;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二阶段。达尔文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就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一阶段。“物竞天择”的“物竞”指事物互相竞争;“天择”指自然选择,自然对每一种事物来说就是客观环境或外因,自然选择就是客观环境或外因决定每一种事物能否生存。“适者生存”是指任何事物只有适应自然——客观环境或外因,才能生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决定主观或外因决定内因的依据  

但是人类的认识或一切事物(起码动植物是如此)的认识不会停留在这一阶段,而是要发展的。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天择”——客观环境或外因选择,只有适应客观环境或外因才能生存,那么一切自然界的事物要生存,就必须积极适应客观环境或外因,这种积极适应,就是事物积极的反作用,一切至今生存下来的一切事物都是积极适应的结果。这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二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观反作用于客观或内因反作用于外因。  

对人类来讲,如何积极适应呢?要积极适应,就必须了解人类所处的客观环境或外因——即外部环境,必须对所处的客观环境或外因——即外部环境的具体事物的性质进行深入了解;只有了解越深入、越深刻,才能提出正确的办法,让这些事物发生有利于人类生存的发展变化,才能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使客观环境或外因更有利于人类生存。  

总之,两个观点是完全可以区分开的,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是从事物本身发展变化角度说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是从人类主观认识客观存在的事物、解决客观存在问题角度说的,前者客观决定主观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阶段,后者是主观反作用于客观,是人类认识的第二阶段。我们只要正确把握两个观点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就应该能够区分开两个观点的不同点,并正确使用这两个观点。同时也能区分出这两个观点运用得是否正确,即从事物本身发展变化角度出发,如果运用“内因是变化根据,外因是变化条件”这一观点就是错误的;如果从主观认识、解决客观存在事物或问题角度出发,却运用“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的观点同样也是错误的。(关于无用问题,后文论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