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日渐沉重,要稳定需靠市长
让每一个老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满意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政府必须做好的事。然而,进入6月份以来,国内蔬菜价格已经连续十周上涨,涨幅高达30%,百姓的“菜篮子”日渐沉重。(2010年09月26日新华时政)
常关注菜价的人都会清楚,从今年年初开始,全国各个农产品轮番上涨,部分品种甚至已是二次涨价。从大蒜论个卖,到吃不起绿豆,再到如今一把青菜四五元,老百姓在吃上花的钱越来越多。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陈贯生说,“菜价前几个月涨得很厉害啊,往年上街买菜也就花个二三十元钱,就能做一桌子菜,今年上街买菜得动用50元、100元的大票子”“尤其是4月底5月初的时候,按理说,天暖了菜价应该下降,但是没降反升,菜价几乎都在1元钱以上。”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蒜、绿豆、生姜,这些餐桌上的普通菜蔬牛气冲天先后上演涨价大戏,老百姓调侃的方式表达着对疯涨物价的无奈。不只是蔬菜价格在涨,肉蛋价格也节节攀升。今年7月以来,鸡蛋价格连创新高,从每斤3元多涨到每斤5元左右,涨幅创近十年来新高。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 8月30日至9月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2%。
何以至此?除了天气异常、农民劳务费用上涨、资金炒作,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周边菜地减少、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增加、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均带动了菜价上涨外,蔬菜“进京”路越走越远,流通成本增加也是菜价上涨的重要推手。国内最大的土豆产区内蒙古乌兰察布旗距北京不到400公里,但这里的大批土豆要“进京”,竟需绕到800多公里外的山东寿光市,然后再“旅行”约500公里进京。所为何来?谜底原来不单因为寿光是蔬菜集散地,菜好卖,更重要的是返程时能配送其他高价菜再运到北京卖;至于这些土豆因“旅行”所产生的成本最终摊到谁身上,您掂量一下手里的土豆,再看看价格就会明白。
在百姓的“菜篮子”日渐沉重之际,就有好事的记者追踪农民的“菜园子”和市民的“菜篮子”发现,目前蔬菜生产和流通环节出现的一些怪现象,不只是囿于自然因素,更与一些地方市长的“菜篮子”明显变轻有直接关系。
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城市郊区菜地应当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大都开出减免该项基金等优惠条件,导致城郊蔬菜基地不断减少,城市郊区“菜园子”越种越小。以首都为例,有知情人言,过去主要为北京市民供菜的石景山、朝阳、丰台等地的菜地面积已从17万亩缩减至1万亩以下,目前北京市民吃的蔬菜只有约10%来自本地,其他主要来自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在菜地减少的同时,菜农也在减少。因种菜劳动强度大,许多新生代农民不愿干,自然也抬高了蔬菜成本。
对于政府而言,虽然盖楼和种菜比,收益绝对是天壤之别,但“菜篮子”直接关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土地开发就减免“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等优惠条件,任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这种“向钱看”的思维,显然与总书记关于“群众生活无小事”的讲话相悖。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重新对百姓“菜篮子”问题加以重视,同时更需要与时俱进,审视当下围绕“菜篮子”问题所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交通堵塞,种菜劳动力不足,许多新生代农民不愿种菜等因素,予以统筹解决。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