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45名学生比所谓“白卷英雄张铁生”还要“反潮流”
南方科技大学45名学生拒绝参加高考,引发热议。网友认为此举与张铁生交白卷不同,属体制外行为,反潮流更甚。
南方科技大学今年“自主”召进的45名在读学生,这次都拒绝参加今年的高考,放弃了教育部给予“追认”的机会。楼下有人将此事与所谓“张铁生交白卷”相提并论,说:“张铁生的白卷,不是被批判了30多年了吗?怎么现在地方冠以改革之名,就可以政府行为了。 [ xuzezhi 2011-06-19 12:34:09 ] 42字 [ 0/1/0 ]”
本网友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南方科技大学这45名学生拒绝今年高考的行为,与所谓“白卷英雄张铁生”是完全不同的。
“白卷英雄张铁生”的“事迹”,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但是,张铁生当年参加考试的实际情况,其实是与很多人听到的有出入的。
张铁生的成名,是由于他在1973年参加大学招生的考试中,在试卷的背面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当时的考试制度的不满。这封信受到了当时的中央领导的重视,最后张铁生被破格录取。这就是后来所谓“白卷英雄张铁生”的来历。
但是,张铁生其实并未交白卷。张铁生在写此信之前,已经参加了语文、数学和理化三个科目的考试。当时,这三个科目的考试均为开卷,允许翻书。张铁生这三项考试考试的成绩是: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语文考试的作文题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张铁生的这封信,是在最后一门—理化考试的时候,写在理化考试试卷的背面的。
虽然这三门科目的考试都是开卷,可以翻书,但其实只有数学科目的题目比较容易在书上找到答案或提示。语文科目里,那些记忆性的题目可以找到答案,需要理解的题目就很难找到答案了。而物理和化学科目的题目,基本上都是需要理解才能做出来的,翻书顶多能够找到定理定律和一些简单的例题,用处其实并不大。
张铁生的数学成绩最高,语文次之,理化只有6分,三门课的相对成绩还是合理的。张铁生在理化试卷的背面写的信里说“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的并非可耻,可以勉强的应负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但那样作,我心是不太愉快的”。本网友认为,“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这说法对于数学和语文是成立的,但对于理化考试是不成立的。
不过,张铁生虽然对当时的大学招生制度不满,但无论如何他还是按照制度的规定参加了考试并且交了卷。虽然知道自己得到的成绩肯定会很差,但是他没有因此去“闹事”,只是在最后一门科的试卷背面发了一通“牢骚”。其实,学生在试卷背面甚至正面写“牢骚信”,这种行为在如今的大学课程考试里也时常出现,实在算不得什么“罪行”。至于被破格录取甚至成为“反潮流英雄”,张铁生在写信的时候,显然是根本没有想到的。
南方科技大学的45名学生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虽然也是对现行大学招生制度不满,但是并没有像张铁生那样参加考试。张铁生并没有交白卷,即使他交了白卷,这45名学生可是连白卷都没交。若是按照如今的大学考试规则,未经批准擅自缺考,是要进行纪律处分的。当然,或许这45名学生连高考报名都没有参加,那就谈不上缺考了。不过,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证明这45名学生的行为远远超越了“白卷英雄张铁生”,更加地“反潮流”。用如今的语言来说,张铁生的“反潮流”行为——在试卷背面写信——还只是局限于“体制内”的行为,这45名学生的行为已经属于“体制外”了。
当然,时代不同了,张铁生当年的“反潮流行为”——在试卷背面写信——虽然还不算经常发生,但也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这45名学生的“反潮流行为”,会不会在若干年之后也“司空见惯”呢?
本网友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南方科技大学这45名学生拒绝今年高考的行为,与所谓“白卷英雄张铁生”是完全不同的。
“白卷英雄张铁生”的“事迹”,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但是,张铁生当年参加考试的实际情况,其实是与很多人听到的有出入的。
张铁生的成名,是由于他在1973年参加大学招生的考试中,在试卷的背面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当时的考试制度的不满。这封信受到了当时的中央领导的重视,最后张铁生被破格录取。这就是后来所谓“白卷英雄张铁生”的来历。
但是,张铁生其实并未交白卷。张铁生在写此信之前,已经参加了语文、数学和理化三个科目的考试。当时,这三个科目的考试均为开卷,允许翻书。张铁生这三项考试考试的成绩是: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语文考试的作文题是“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体会”。张铁生的这封信,是在最后一门—理化考试的时候,写在理化考试试卷的背面的。
虽然这三门科目的考试都是开卷,可以翻书,但其实只有数学科目的题目比较容易在书上找到答案或提示。语文科目里,那些记忆性的题目可以找到答案,需要理解的题目就很难找到答案了。而物理和化学科目的题目,基本上都是需要理解才能做出来的,翻书顶多能够找到定理定律和一些简单的例题,用处其实并不大。
张铁生的数学成绩最高,语文次之,理化只有6分,三门课的相对成绩还是合理的。张铁生在理化试卷的背面写的信里说“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的并非可耻,可以勉强的应负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但那样作,我心是不太愉快的”。本网友认为,“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这说法对于数学和语文是成立的,但对于理化考试是不成立的。
不过,张铁生虽然对当时的大学招生制度不满,但无论如何他还是按照制度的规定参加了考试并且交了卷。虽然知道自己得到的成绩肯定会很差,但是他没有因此去“闹事”,只是在最后一门科的试卷背面发了一通“牢骚”。其实,学生在试卷背面甚至正面写“牢骚信”,这种行为在如今的大学课程考试里也时常出现,实在算不得什么“罪行”。至于被破格录取甚至成为“反潮流英雄”,张铁生在写信的时候,显然是根本没有想到的。
南方科技大学的45名学生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虽然也是对现行大学招生制度不满,但是并没有像张铁生那样参加考试。张铁生并没有交白卷,即使他交了白卷,这45名学生可是连白卷都没交。若是按照如今的大学考试规则,未经批准擅自缺考,是要进行纪律处分的。当然,或许这45名学生连高考报名都没有参加,那就谈不上缺考了。不过,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证明这45名学生的行为远远超越了“白卷英雄张铁生”,更加地“反潮流”。用如今的语言来说,张铁生的“反潮流”行为——在试卷背面写信——还只是局限于“体制内”的行为,这45名学生的行为已经属于“体制外”了。
当然,时代不同了,张铁生当年的“反潮流行为”——在试卷背面写信——虽然还不算经常发生,但也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这45名学生的“反潮流行为”,会不会在若干年之后也“司空见惯”呢?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