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被毁烧成砖,监管人咋成了“保护伞”?
中央三令五申严禁触碰18亿亩耕地“红线”,而在九成耕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安徽省临泉县,7000亩耕地被上百座“无证”粘土砖窑厂“侵占”。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占地,无一获得用地审批,相关部门的监管竟变成堂而皇之的收费。近两年,仅当地国土资源局收取的费用就达1400多万元。(新华网合肥6月20日)
这个总人口约230万人的农业大县,仅有耕地186.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9.7%,然而,遍布全县的一座座砖窑厂,却像一只只“吃地”的“老虎”,日复一日地“吞噬”着良田。临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春雨表示,按年产1500万块砖左右的窑厂年需用土8亩估算,全县砖窑1年累计可“吃掉”可耕地1000亩地。
看着良田被毁,农民不是不心疼,但“要是不卖地给窑厂主,窑厂就在农民土地边挖很深的坑,一下雨地就自然塌陷了”,为了降低损失,只能被迫卖地。杨桥镇冷楼村民谈可欣(化名)如是说。
看着窑厂大肆“吞噬”良田,土地主管部门不是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更知道用地审批手续“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于是,几位负责人无人敢签,当地152座砖窑厂的“临时用地”无一获得用地审批手续,全部涉嫌违法生产。
对于全县砖窑1年累计可“吃掉”可耕地1000亩地的现实,当地政府以及他们的上级、乃至上级的上级也不是不知道。卫星天天转,小车常常去,能看不到吗?他们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何以至此?显然是有着共同利益,因为一个“钱”,官话叫“发展”。“一个砖窑厂要想‘和谐’生产,每年必须上缴约20万元的各项费用。”临泉县杨桥镇一砖窑负责人邢顺利说。“我们要是不交钱,我们就烧不了砖。”邢顺利说,每年春节时候,连慰问五保户的钱,都是砖窑厂给出的。
到底有多少部门在收费呢?“像国税局、地税局、国土局等多个部门都来收过费,一般是打电话,限期多少天,到哪里交钱,否则,窑厂就得整改或停产,那样损失更大。”齐超(化名)说,并且,“给这些部门交钱,能有一半部门给发票就不错了,其他都是白条,说白了,这样交钱就是为了买平安。”
临泉县国土资源局的一份财务数据显示,2008-2009年度和2009-2010年度,全县砖窑厂需上缴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土地复垦费等4项费用,分别达到718.1万元和743.6万元。在2009-2010年度的两张缴费清单上,密密麻麻列出了106名窑厂主的名单,最多的缴费12.8万元,最少的缴费也有2万元。
显而易见,当地政府部门只收费不监管,已经和砖窑厂形成了可怕的利益共同体。既然这么多部门收费,那就是集体“默认”了砖窑厂吞噬良田生产的合法性。并且,由于政府和窑厂的“默契配合”,在让砖窑厂主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使国家各级政府下达的“在城市规划区内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只是,通过交钱,就默许砖窑厂肆意违法占地,势必会严重践踏基本农田保护区,这与坚守耕地“红线”背道而驰。同时,临泉县砖窑厂沦为政府“摇钱树”的现实,对于声称要科学发展的党和国家来说,释放出的的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