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末我在“牛棚”上小学
80年末我在“牛棚”上小学
前几个月,中央六套新片推介会,某演员在推介铁人的小品上,说他们住在“牛棚”里,小女孩问到:牛去哪里了,某演员说:都跑了。我听后无语了。现在某些人也只能骗骗孩子里了。
某些人诬蔑前30年代的建设,弱智到了极点,跟风着还不少。既然我们改革开放,知识分子都从“牛棚”解放出来,为什么我80年代末还在“牛棚”中上学,谁来解答?
我上小学时,人民公社已经解散,大队部,厂房都是我孩提时玩乐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常年锁门,我们从那里看到有很多机器,轴承齿轮等。
孩提的事情我都遗忘的差不多了。我的小学生活很不稳定,那几年我换了好多地方上学,有时在露天上学,有时村民家上学。最后我进入了“牛棚”上学。
那时村里没有多余的房子,公社解散后,好多东西都分了。小孩上学就成了问题,最后大队部决定,把养马的房子,收拾好,我们进入里面上课。以前这里养着几匹马,还有很多草料,有人负责,小时候我还进去过。
“牛棚”成了迫害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可大家想过没有呢?农村有没有那么多的房子里让城里来的人住,“牛棚”在我们老家,那可是真正的房子。
牛、马当年在农村可是比那些“知识分子”有价值的,这里无贬低的意思,只是说当时的环境,在没有机械的年代,牛马是当时最大的劳力,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都是宝贝,是需要细心照料的,就像现在别墅里的私家车,有车棚一样,哪天后人中的知识分子发明了住了几天“车棚”,说成了又在迫害知识分子。
没几年我们村的小学就散了,合并到其他村上学了,后来那几间“牛棚”还有村民在里面住过,有的还住了一年多呢?难道住“牛棚”就是迫害了,那可是真正的房子,只过以前这里养过牛马而已。不然城里来那么多人,住哪里呢?
一场大火后,房子更加的破旧了。我去年回家,也只看到一些残砖废瓦。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