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审计美联储——罗恩·保罗的“国会秀”

火烧 2009-12-04 00:00:00 国际纵横 1032
罗恩·保罗发起审计美联储法案,挑战美联储独立性,引发金融界震动。其行动得到盟友支持,推动国会改革,展现小人物政治影响力。

审计美联储——罗恩·保罗的“国会秀”

By 檀乐平

若问2009年年底美国金融界最大的明星是谁,答案当然是罗恩·保罗(Ron Paul)。两个多月以来,他已经把这个国家最富有的阶层搅得坐立不安。然而他并不是华尔街大鳄、经济学家或是上市公司老板,他是一位妇产科医生,直到现在还会去诊所帮助婴儿接生;他还是一位反战的国会议员,经常对美国的外交策略发表措辞激烈的批评;他更是一位屡出奇招的政治家,2008年他成为第一个通过网络游戏拉选票的总统候选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为自己竖立了一生中最大的敌人,那是一个掌管数万亿金钱、把握美国经济命脉的庞然大物,它的名字叫作“美联储”。

2009年11月20日,由共和党众议员罗恩·保罗和他的民主党盟友艾伦·格里森共同发起的H.R.3996金融改革修正案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获得通过,即将进入众议院表决程序。根据这项法案,联邦审计总署将有权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一切内容进行审计。虽然离真正通过该法案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但是,仅仅是“进入表决程序”就足以震惊整个经济界。要知道,美联储成立至今,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神秘性和独立性,在它九十六年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挑战。不论最终结果如何,罗恩·保罗和他的同盟者已经取得了一场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胜利的“小人物”

美国媒体习惯性地用调侃的语气来报道罗恩·保罗和他的胜利:“这位政界的摇滚明星、(哗众取宠的)德州众议员,真要变成社会主流了?”“罗恩·保罗突然变成国会的香饽饽,他发起的那场老掉牙的战役(指对美联储进行限制)终于获得了立法者的正视。”《纽约邮报》称保罗的修正案是“重要问题的不重要答案”。而更多的媒体则在惊呼“小人物的胜利”。

罗恩·保罗真的是“小人物”吗?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些事实。

——在1978年的国会选举中,年轻的保罗出人意料地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成为本选区首位共和党众议员,来自底层民众的广泛支持是保罗获胜的主要原因。他的对手无奈地说,谁也不能战胜罗恩·保罗,因为“该地区有一半的婴儿都是他接生的”。

——1996年的国会选举中,保罗获得了个人捐款者的广泛支持,他的捐款者人数是对手的两倍,接受的个人捐款在全部议员中名列第三。

——2007年保罗宣布参选总统,他的民间支持者立刻掀起了一场筹款风暴,他的竞选资金筹措速度打破了多个历史记录,他的名字在网络上的被搜索频率位居全部候选人的第一位,根据视频网站youtube统计,他的视频搜索量亦名列前茅。尽管他中途就退出了选举,但最后投票时,仍然有很多选民把他的名字手写在选票上投入票箱。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位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政治家,竟然长期被美国的主流媒体忽略,以至于落得个“小人物”的名号。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恩·保罗的确是国会中的“小人物”。他坚决反对一切干涉别国内政的措施,尽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显得势单力孤。保罗是200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中仅有的一位投票反对伊拉克战争的议员;20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涉藏决议,唯一的反对票又来自罗恩·保罗。

据1997年的统计,美国国会通过的所有法案中,有些只有一个人投反对票,而这张“孤独的反对票”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出自罗恩·保罗之手。人们戏谑地称保罗为“说不博士”,意思是他会对一切没有明确写在宪法上的法案投反对票。保罗的大部分竞选资金都来自个人支持者,几乎不接受公司和组织的政治捐款。一位政治评论家说,罗恩·保罗“违反了你所能想到的政治圈内所有的生存法则”,但却依然屹立不倒,算的上是美国政界的现象级“小人物”了。

金本位的复辟?

保罗-格里森修正案在众议院金融委员会表决的过程中,最大的变数来自该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弗兰克原本支持保罗的立场,但却在表决前的最后一刻临阵倒戈。他说自己改变主意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该法案涉嫌操纵货币政策并提高通胀预期”。

“通胀预期”这一学术名词的背后,正是对金本位复辟的担忧。

从一开始,罗恩·保罗的名字就跟“金本位”紧紧联系在一起。保罗说过,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正是他决心步入政坛的导火索。“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呆了,从那天起金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只剩下政治意义了。”罗恩·保罗回忆道,作为哈耶克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信徒,他为美元的蜕变深感不安。不过,保罗也承认,出于现实的考虑,让美国立刻回归金本位已经不大可能了。他认为首先应当立法取消金银的销售税,承认金银是货币而不只是商品,另一个当务之急,就是要整治让美元远离其实际价值的罪魁祸首——美联储。

在持有同样信念的人们中,罗恩·保罗是独一无二的。他不但坚定地恪守自己的信仰,并且能够借助通俗的语言和杰出的个人魅力,将这种信仰广泛地传播开来。正如二十多年前经济学家穆瑞·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评价的那样:“保罗是个罕见的政治家,他不仅知道什么是金本位,还透彻地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回归金本位。更重要的是,他满怀热情的奋斗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本次保罗-格里森修正案在众议院金融委员会获得通过,保罗试图重提金本位的努力,又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进步。虽然该法案并没有提到“黄金”二字,而且保罗再三强调,法案中的任何条款都不能被理解为对货币政策的干涉。但是,单凭“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全部内容进行审计”这一条,就足以令黄金市场为之战栗。因为该项条款自然也包括了对美联储的黄金储备进行审计,如果真能付诸实施,“各国央行是否联合起来操纵黄金价格?”、“如果恢复金本位,黄金的公允价格究竟为何?”等困扰人们几十年的疑问,都将迎来水落石出的一天。

二十五年等一回

虽然闯过了第一关,保罗法案的前景仍然不甚乐观。接下来的程序是众议院表决、众议员规则委员会审核、参议院表决、参众两院协调委员会审核、总统签署,最后提交最高法院批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该法案都有可能被否决或遭到大面积修改。很多人认为,这个法案又将变成一次单纯展现罗恩·保罗个人魅力的“国会秀”,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然而,即便只是一场走秀,对于罗恩·保罗来说,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要知道,为了这样一次“走秀”的机会,他已经等待了二十几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罗恩·保罗曾有过一次无比接近成功的机会。那时美国首次尝到了抛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恶果:美元泛滥,金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时为众议员的罗恩·保罗成立了联邦黄金委员会,并出版著作《金本位在美国的历史》,探讨重回金本位的可能性。那时保罗有一位特殊的支持者,他就是艾伦·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与保罗同为自由派精神导师安·兰德的拥戴者,在经济观点上也颇有共鸣。格林斯潘在《黄金与经济自由》一文中指出,抛弃金本位,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主要原因。1981年保罗发起成立联邦黄金委员会时,格林斯潘曾公开表示支持,他亦曾鼓吹发行以黄金为依托的债券。

“然而,那是我最后一次听到格林斯潘支持黄金的言论。”保罗回忆道。

随着雷厉风行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Paul Volcker)把基准利率提高到令人瞠目结舌的21.5%,美国在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终于遏制了通胀的进一步蔓延。美联储也赢得了舆论战的胜利,曾经站在罗恩·保罗这一边的格林斯潘,后来变成沃克尔的继任者,吹起了更大的美元泡沫。而保罗却失去了可靠的盟友,被迫于1984年暂别政坛,直到12年后的1996年才重返众议院。

上次战役失败了整整二十五年后,保罗又遇到一次难得的机会: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里,美元的问题暴露无遗。美联储对华尔街大银行的偏袒,更激起民怨沸腾。保罗对抗美联储的斗争,再次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金融监管问题上,全美国都理解罗恩·保罗的愤怒。”一位华盛顿政策分析师说。然而,保罗关注的不仅仅是金融监管而已。

他在2006年的一次采访中说:“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信用货币可以永久持续下去,人们总有一天会失去对它的信任,到那时就会迎来恶性通胀和混乱的局面,只有‘诚实货币’才能抵御这些冲击。”通过对美联储的审计,促使美元向“诚实货币”回归,这才是他奋斗的最终目的。

有人觉得他是个偏执狂,有人觉得他对金本位的鼓吹将损害美国经济,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位两袖清风的政治家敢于向美国最有钱的一群人宣战,完全是出于正直无私的目的。正如曾多次采访保罗的著名投资分析师杰伊·泰勒(Jay Taylor)所说:“你可以不同意罗恩·保罗的观点,但你必须尊重他纯洁的动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