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辨证地看凭票供应
计划经济时代,城市户口的人,粮食是按照工种配给的,根据工种需要的体力劳动强度,制定标准。所以,体力劳动者,定量高。有段时间,女人谈对象,也喜欢找体力劳动者。猪肉、菜油、布等生活必需品,基本上都是平均配给。有时候,烟、酒、糖等,也计划分配,发票。凭票买的东西,价格低。如果你用不了,这些票可以送人,相互调剂,也可以拿到自由市场去卖。所以,这些票据,都是有价的。这样的办法,很公平,特别是对家庭人口比较多而收入又低的,确保了基本生活水平。家庭经济收入高,觉得什么计划东西少了的,可以花钱买票。
此外,各个单位还通过各种渠道,以许多名义,组织食品分配、供应本单位职工。我工作的821厂,七十年代每年的保健猪肉28万斤,国家保证分季度按时供应,其他大量食品供应就不说了!
农民呢?粮食,基本上以人口基本口粮、工分分粮、投资分粮三部分组成。投资,包括肥料(猪粪以饲养猪斤两计算,其他肥料以体积或者斤两计算)和现金等,比如搞副业的,交一元钱,记10分工分,甚至,有的地方,外面工作的人把钱寄回家,交生产队记工分。其他主要物品,如菜油,也是按照这样的原则,或者人口平均进行分配。一般的东西,就按照人口平均分配了。吃猪肉呢?农民基本上家家养猪。猪要交国家宰杀,除了钱,还返给你肉票、有段时间还有布票什么的,你可以把肉票、布票拿到自由市场去卖。
农民还有自留地、自留田,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参与市场交换。
所以,城市户口的人,有钱,就可以买肉票、油票、布票等,决不是仅仅吃配给的1斤半斤的事!
布票,国家也按照标准配给农民基本的。烟、酒、糖等副食品,也同城市人口差不多。
总之,计划分配的东西,是人人享受的基本生活用品,某种意义上讲,是福利保障,对于穷人,特别重要。别认为国家发那些票证是耻辱,其实,那是公平、保护每个人的生存权的证据。我这里,仅仅是心血来潮一般地说说,对于计划经济发票的意义,要靠以前的专门管这些事情的人或者专家来谈。现在的研究人员,如果实事求是做学问,不是趋炎附势搞历史虚无主义,也是可以把事情真相说清楚的。
以前农村有一对夫妇生10个孩子的,城市有6个孩子的,照样养大。
那怕是最为艰苦困难的1960年,城市户口的人也没有饿死的,相反,当时有良心的城市户口人,或多或少地都支援了农村的亲人。饿死的,都是没有得到“计划票证”的农村人口。那些城市户口人攻击“计划发票”,要么就是没有良心,要么就是后来人受了欺骗的结果。
此外要说,并不是分田单干产量就提高了,实际上,在我的家乡,现在的产量,跟1982年集体时差不多。27年啊!这段时间的进步幅度,远远没有58~82年期间24年提高幅度大。
吃肉问题,以前农民家家户户辛辛苦苦养猪,也没有解决肉的问题,8个月甚至1年,猪才能肥,(有的1年也不增长1斤肉,只是为了生产肥料)。后来科学技术进步了,集约化养,才解决肉的问题。肉吃多了,饭量才小,所以,粮食就觉得多了。猪肉生产,粮食生产,道理相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