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国应完美践行“一国两制”的理论

火烧 2009-11-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我国在践行一国两制理论中,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分析富人消费增长与平民储蓄困境,指出政策应更关注平民增收与资本收益分配,推动社会公平发展。

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实现了两个“殖民地”的和平统一,深刻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美德。然而,在“部分人”已经富起来的今天,大家还应该怎样走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已经到了亟需解决的时刻。

在金融危机重创下,全世界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奢侈品”消费,因为人们在危机时,除了“生存必需品”以外,不会过度消费。即使是“生活必需品”,也被计划性地控制,“奢侈品”消费就更是一落千丈。然而,在我们国家奢侈品消费却逆市而上。足以看出“富人”们的富裕程度。

有报道称“可是在中国一线奢侈品品牌销路却是逆市上涨。5、6月份中国的珠宝销售增长25%和23%,以经济受创最严重的广东省广州为例,友谊商场附近,上半年这些一线品牌也是逆市涨接近 20%,而且价值十几万、几十万的名表逆市涨90%以上。”  

    买这些“奢侈品”的人就是中国的富人。  

据统计,全中国的家庭储蓄接近26万亿,人均储蓄20000元。按此推算,一个三口之家,家家储蓄60000元,多么巨大的“储蓄数字”呀。于是我国一再出台政策,让大家把储蓄拿出来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发展。于是降低存款利率,增加“利息税”,鼓励投资。可是大家却没有研究占储蓄总额70%的存款掌握在0.4%的人手里。就是说18万亿归500万人所有。其余的8万亿才是12.5亿的平民存款,人均只有6500元。  

于是乎,能消费的,不管有没有“危机”,都能花12万买名表。不能消费的,依然勒紧裤腰带,为孩子攒学费,为结婚攒房款。而且是越穷越攒,越穷越存。事实上降低存款利率,增加“利息税”,不仅没有拉动穷人消费,反倒降低了穷人的存款收益。  

从消费和储蓄上看,我们已经实现了邓小平的愿望,真的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宏大理想。可是面对绝大多数平民,我们该如何让他们也“富起来”,才是邓公最终的目的。  

看看我国是怎样帮助穷人的。

第一、补贴。

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凡是购买家电和汽车的,政府给予补贴。表面看,是补贴穷人,客观是通过消费帮助了企业,帮助了企业家(或说资本家),帮助了富人。

第二、鼓励大家获得资本收益,尝到金融甜头。

我真的不知道平民怎样获得这类收益。存款,看来不行了。对外民间借贷,就是说将钱抬出去,放高利贷,6500元谁来借贷,谁能保证借贷收益?做为平民,看来“放高利贷”也不太现实。那么买股票,买了6500元的中石油股票,可是谁能得到分红,即使得到点滴分红(据说回报率为1%),还不如存款利息,更不够补贴股市风险的。有人说应该把“股民”称为“股东”,这样就“全民皆资本家”了。可是,即使这样叫了,6500元的“股东”,能得到什么?我问过身边的“股民”,买股票的目的都是为了“卖”,没有一个人回答我是“持股,做股东,分红利。”

第三、鼓励创业。

这确实是条很好的出路,可是,他们没有创业“资本”,怎么办?国家也有政策,可以拿下岗证“免息贷款”20000元,政策可算良苦。但是20000元,能创什么业?只能买个小吃车,买了车,还有许多流动资金,各项管理费用,算来也是吓人。另外这种小打小闹的行当,根本就形不成规模,市场抗击打能力弱的可怜。一旦受挫,贷款都成了终生的包袱。我认识一个朋友,夫妻开了豆腐坊。收入也可以,但是卫生条件确实很差。十一前,技术监督局检查,罚款5000元。夫妻苦诉:“我们生产的这批豆腐刚值700元,您罚款5000元,这不是让我们黄铺吗?”回答斩钉截铁:“我们就是要让那些不合格的小作坊自生自灭。”

我无意责怪执法部门,我是说没有足够的资本,很难达到标准生产和规模生产。也就是说政府的支持,不足以实现平民创业的理想。

更有甚者,面对无资本的平民,政府允许大家“零资本”注册企业。这更是好美丽的“大饼”,没有资本经营,手里握着N个“零资本”注册的执照,有什么用呢?除了望着执照等天上掉馅饼,还能做什么?

怎样救助平民?我做为平民认为实现公有制。只有公有制才能救平民。

公有制,并不是仅仅指“国家公有”。集体所有,也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

26日《广州日报》财经版头版透露,中石油在美国上市融资仅29亿美元,分红累计却高达119亿美元。其中,仅2005年,中石油就向纽约等股市散掉600多亿元人币的真金白银。而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四家公司,最近四年来向海外投资者分红高达1100亿美元。  

我认为,首先,用美国国债将他们的“股权”(不仅仅指这四个企业)赎回,分发给亟需帮助的城市下岗职工。让职工拥有股份,享受“国有职工”应得的分红。何必让人家欠着我们的钱,还参与我们的“红利”?有人说了,这样不符合法律。什么叫法律?你欠钱不还符合哪条法律?关键就看我们有没有这种想法,如果有,外交也许就能解决。  

即使“赎回”的股权不分发给大家,也应该“赎回”,干吗为了融资29亿美元,就必须回报119亿美元的分红,这样的融资是不是太“亏”了。如果真的缺钱,政府可以号召全民捐款,我们宁愿每人捐出20元人民币(本人可以捐出50元),凑上亟需的29亿美金,爱国式地支持一下中石油。用分红的119亿美元咱们建造航母,护我疆域,扬我国威。  

其次,成立“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对平民进行逐项调查,对那些有能力,有技术,无资本的人给予大力的“生产资料”(而不是家电这样的消费品)和资本支持,让他们带领平民共同创业。或者干脆就成立“国有全资企业”,竞选平民管理者,主要目的就是与“私营企业”竞争,缩小贫富差距。  

第三,成立“社会主义特别行政区”,建立完善的公有制体系,让那些有“计划能力”,有统筹能力,有救穷人志向的“能人”领导“特区”发展。这不仅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也能满足那些有“抱负”的人一展英姿,也给平头百姓选择自己喜欢的社会制度的权力。同时更能探讨“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总结两种制度的“优缺点”,以避免“资本主义”在西方遭受质疑的尴尬。  

华西村,兴十四村都坚持“公有制”,或者说坚持“集体所有制”为主的“村”,发展的也很快,也很好。我非常推崇“社会主义公有制”,关键是她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不是单纯追求“高额利润”。另外,公有制要求领导者更具有“计划统筹”的能力。就像一个家庭一样,闹分家的,让儿女各奔前程的,让孩子自己“有能力就活,没能耐就死”的家长绝对是个无能的家长。  

其实任何社会制度,都有优缺点,就看领导者更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更希望解决什么样的“主要矛盾”罢了。  

我个人认为,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时候,搞一下资本主义还是有必要的。但当物质极大丰富,贫富差距大到“两个阶级”的矛盾时,就要“遏富帮贫”,否则,一定会从“量变”引起“质变”的动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