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思润:为什么“恩人”变“仇人”,“救星”变“灾星”?

火烧 2011-09-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探讨恩人变仇人、救星变灾星现象,结合原子弹研制与大跃进失败,分析内外困境下科研奇迹的成因,揭示历史转折点的深层逻辑。

思润:为什么“恩人”变“仇人”,“救星”变“灾星”?  

“原子弹”的成功与“大跃进”失败的思考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恩人”能变成“仇人”?我们的“救星”能变成“灾星”?---。我没有去寻找典故,也没有寻找理论,我只是以自己的思想来考虑这些问题。我们一贯要求文章要“引经据典”,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我不是否认“引经据典”的必要性,而是觉得,有必要时是不得不“引经据典”,但无必要时,牵强附会去“引经据典”又有什么意义呢?全文都是“引经据典”,那结果是自己的思考还是别人的“认识”呢?我在《从“原子弹、氢弹”想到“大跃进”》一文中提出“研制原子弹”明显的就是“大跃进”的“大跃进”。可是为什么“原子弹”能制造成功,而“大跃进”就失败了呢?我没有进一步的阐述。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思考与认识。研制原子弹的起因我就不谈了,我要谈的是“研制原子弹”是不是又一次“大跃进”?是“大跃进的大跃进”为什么能成功?   

1.生活背景。在谈生活背景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原子弹研制的初始情况。1957年5月苏联派专家来我国进行指导;1958年5月我国开始具体实施基础建设;按照赫鲁晓夫的意图,苏方以种种藉口拖延根据协定应向中国提供的原子弹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1959赫鲁晓夫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决定暂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 1959年6月20日 ,就在中国代表团准备启程赴苏为此进行谈判时,苏共中央通过了给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信中提出“为不影响苏、美、英首脑关於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日内瓦会议的谈判,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暂缓向中国提供核武器样品和技术资料”; 1960年7月16日 ,苏联完全撕毁了协议,苏联政府正式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对应我国的生活情况是:1958年“大跃进”开始到主席发现“浮夸风”后,开始一系列的“纠左”,到1959年自然灾害开始,1960年最艰苦的时期。也就是说,我们研制原子弹是处于“内外灾害”之际。  

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这种困难集中反映在一个方面是粮食、副食品的严重短缺。核武器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也是度过了忍饥挨饿,身体浮肿的艰苦岁月。  

但是,在这里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却出现了奇迹,科研人员热火朝天,没有灰心丧气的,没有消极沉闷的,整个核武器研究院的人员,像蒸汽机车一样,加上点煤、水,就会用尽全力向前奔驰。  

    科研人员每天就餐后走出食堂都说还没吃饱,但一回到研究室立刻开展工作,两个多小时后,肚子提出抗议了,有的人拿酱油冲一杯汤,有的人挖一勺黄色古巴糖,冲一杯糖水,还有的人拿出伊拉克蜜枣,含到嘴里。“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就这样坚持到下班,在这里大家曾经有自我鼓励和互相鼓励,喝一杯酱油汤或糖水,应坚持工作1.小时以上,吃一粒伊拉克蜜枣,应坚持工作一个半小时以上。    

我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当时是院理论部主任,他的岳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有时支援他一点粮票,他拿这点粮票,作为奖励,谁的理论计算又快又好,他奖励谁几两粮票,在当时从事国家尖端技术的人员,能得到几两粮票,真是喜出望外,是一种最高奖赏,今天的人们有谁能理解?得不到粮票的还有不少人,不时对他说:“老邓,我们饿……”邓稼先外出想办法买了几包饼干,每人分上两块。但即使得不到粮票又有谁提过意见?谁撂过挑子?  

  远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几十万大军在那里从事科研工作和基建工程,那里大戈壁的客观条件本身就很艰苦,在三年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出现过断炊现象是很平常的事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罗布泊本来植物就很稀少,可以吃的如榆树叶子、沙枣树籽,甚至骆驼草,几乎都被他们拿来充饥。但有几个退缩者?有几个逃兵?我们的原子弹就是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制造出来的!现在的人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吗?是什么精神在支持着他们?不值得我们深思?!当然这里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2.我们研制人员所用的计算工具是“笔、算盘、上海全国唯一的一台计算机”工作量极其繁重。我们的技术的落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就是在这种极其落后的技术下,我们的“原子弹”成功的“爆炸”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两种力量的较量。我们研制原子弹正是内外交困时期。在这种情况是上马?还是下马?形成两种不同的意见。找不到反对意见的具体“人物”的资料,也找不到反对意见的具体言论。但反对者的意见,理由似乎更充分,苏联公开宣布停止援助,技术上有很多困难,中国自己现有的工业基础太过薄弱,不足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研制原子弹的困难太大。国家整个经济形势困难重重,各方面都要钱,而搞“两弹”花钱多,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如果硬拿,不仅影响常规武器的研制生产,而且会拖累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好的办法是暂时下马,等国家经济好转后再上,各方面的条件和准备也可以更充分。形象的说法是,不能为了一头牛,而饿死一群羊。这样的意见,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为多数人所赞同。坚持者可找到具体人物与言论。陈毅元帅的话很具有代表性:“中国人就是要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他还对核武器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林彪当时在召见研制核武器的科技人员谈话时,也有一句鼓励的话:“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原子弹烧响”!  

综上认识(当然还会有更多的困难与更多的感人之事,我只讲这3点),原子弹研制是在“大跃进”期间,条件那么艰苦,设备、技术那么差,但结果是取得了成功。这是不是“极左”表现?肯定不是,因为取得了成功不能说是“极左”!如果失败呢?肯定就是“极左”的结果!因此我得出以下结论:1. 原子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我们真正的“精英”、真正的“脊梁”在为国家、为民族强盛而奋斗;2.原子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毛主席思想的正确指导;3. 原子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强有力的支持毛泽东思想的人,有统一的认识!  

“大跃进”为什么会失败?1.不是主席的指导思想不正确,而是具体执行者的过度操作;2.认识的不统一;3.在“大跃进”初始支持主席思想的人很多,但结果是某些人的“急功好进”造成严重的后果。  

许多人用“急功好进”、“头脑发热”来攻击毛主席,其实真正的“急功好进”、“头脑发热”决不是主席。主席既然提出“大跃进”,就应该有深思熟虑的思考。不要说他还是一个“农民”出身,即使不是农民出身,以他的智慧也不会“低下”到会相信“亩产万斤”,更不要说“10万斤”的言论。那段历史终究会大白于天下的。  

在研制原子弹上马还是下马的“对抗”中,陈毅元帅说:“中国人就是要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但与陈毅元帅针锋相对的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是:“老总啊,你还是把裤子提上吧,光着屁股是搞不了原子弹的”。这样的话在没饭吃的年代,并不难理解,更不能说是完全错误,但在原子弹成功后,似乎被有意掩盖了。“大跃进”失败了,恩人就变成仇人了;“大跃进”失败了,救星就变成“灾星”了!如果“大跃进”成功了呢?一样会找到“毛泽东”的纰漏!也一定会找“毛泽东”的纰漏!“大跃进”只是个借口而已。至于“大跃进”失败的事实究竟是认识的错误还是操作者的错误?没经过历史的我们只有猜测,而经过历史的“人们”又不实事求是!党的文件又不透露。这一“罪状”只好强加给“伟大领袖”了,谁叫他自己要承认来呢?谁叫他愿意替人受过呢?可惜没人知恩图报,却有忘恩负义,落井下石!  

最后用钱学森同志的话来结尾:“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