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孙锡良先生--前30年和后30年人民的选择
答孙锡良先生
这是在拜读了孙锡良先生的《大多数老百姓在“掉入陷阱”之前都曾经很兴奋》(2009,11,20)一文后的跟贴,现经过修改整理转呈,请先生斧正。
一切问题的起因在于人民的生存必须“过日子”,这是人类生存延续客观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过“好日子”则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进一步诉求。而在围绕怎样才能“好”和如何实现“好”的认识与方法上人民选择的是现实。可悲的是,现实往往也会因为人们主观认识的错觉而发生与客观真理与客观规律相脱离的情况,一旦这种偏离产生,人民会在执政者蛊惑人心的欺骗下做出只注重眼前利益的选择,从而盲目支持执政者的主张,形成在一定时期内占主流的共识和行动。
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人民的选择是什么呢?
前30年,毛泽东领导人民进行了国家与人民基本生存方面艰苦卓绝的创业及发展,夯实了国家主体的基础并使之强大和稳固。那时,虽然发展仍不平衡,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但是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下,在普遍施行基本免费的医疗、住房及教育等国民待遇的保障下,人民不仅全面支持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发展计划,而且对“过日子”的基本现状是满意的,根本没有对明天生存的担忧,幸福指数溢于言表。然而,由于在怎样建设“好”日子的认识与方法的选择方面,存在着公与私的尖锐对立,并由此导致官僚阶层的形成和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共产党人的执政权力必须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问题。他前瞻性地深刻洞悉到党内大权在握的一些人要走资产阶级道路,由此导致的政权性质的改变,不仅将使人民对好日子的努力奋斗化为泡影,而且必将使人民再度陷入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为此,他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希望全党和广大人民经受锻炼,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以保证红色江山铁打铜铸,切实维护全体人民共同过上幸福生活的根本权力。但是,由于运动主题不断受到干扰,人民的觉悟依旧朦胧,生活改善却陷入了滞涨。
随着尼克松访华,中国人民从日益增加的新闻信息中逐步认识了一个全新的繁荣世界。此时资改派回归政界,在大力治理整顿的同时,高级干部的特供制开始建立,利用权力解决子女返城和工作时的拉关系走后门之风初露端倪,由于物资生产与供应相对匮乏,各种赠票、送烟、送酒等习俗从权利部门相互兴起,这些现象迅速扩散到了整个社会生活中。在那样困难的年代里,机会同样弥足珍贵,对好处的博取和得到好处的喜悦给人的冲击与印象无疑是非常震撼、非常深刻的。世界的丰富多样和党内政治律制的松动,唤起了人们厌弃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从而追求物质实利的萌动,这为日后在改革初期对人民的“利诱”打下了现实的心理基础,逐步恢复领导职位的同道人准确地把握了这一切。
改革开放后30年初,资改派毫不犹豫地开始实施他心目中的改革了。他用改革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的经济实力“涨工资、发奖金”,在人民享受着社会主义体制保障下基本满足过日子需求的基础上及时地普善国民,使人民初尝“好日子”的“好”甜头。惠及之下,民心激荡一致,来不及分辨改革导引的私有化方向最终会将人民曾经得到的“好”日子彻底颠覆的严重后果,于是,人民为了眼前的“好”日子而这也退出那也赞成,私有制乘着大众对改革还不明就里的心理顺风不费吹灰之力攻城拔寨,直至形成了今天这种少数人的好日子剥夺绝大多数人民过日子的严酷局面。
这里,我们分别看到了建设发展在两种治国惠民方式下的结果与根本体现方面的一致:人民的日子没有与时俱进地“好”起来。
必须明确指出的是,人民今天面临的局面,正是毛泽东当年发动文革要防止发生的结果,人民今天丧失的一切,包括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时代曾经普遍拥有的一切,人民今天的地位,只剩下了在宪法中那个象征性的刻度。人民当年对改革将带来的“好”日子的茫然认识,除了受到了打着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旗号的那些人的蛊惑欺骗外,还在于根本回避了本阶级的好日子必须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体制才能得到确切保证的客观真理。
我坚定地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期间,在优先考虑和安排重大国家经济建设、提高国防能力的同时,不论当时意识形态正在进行什么样的斗争,不论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一大批革命家始终自觉地与人民保持着同甘共苦的生活水平,都应当适时从积累财富中按比例拿出一部分持续地、积跬步式地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物质待遇,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优越性,让全体人民不仅能过日子而且还要逐渐过上有保障的好日子。这是改革开放前30年来不及做从而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而改革开放后30年,“摸着石头过河论”几乎扔掉了所有社会主义的石头路标,只摸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石头路标去发展深化,走上了罪恶的道路。在这个前提下,“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论”中的“耗子”显然是财富的代名词,并且是不准社会主义的白猫抓,只准资本主义的黑猫抓的“耗子”,这个“耗子肉”盛宴摆放在权贵阶级、官僚阶级、买办阶级和私有阶级的餐桌上被肆意瓜分,人民连“过”日子的资格都差不多快要丧失殆尽了。这是改革开放后30年不能这样走、不能这样做但却执意铁定这样走、这样做,使人民最终沦为了被剥夺对象的罪恶。
然而,人民的选择不论是眼前还是未来的,不论这种选择暂时会被人加以何种利用甚至被剥夺,人民对“好日子”坚持不懈地追求将是始终如一的,他们今天失去的再多,明天也一定要彻底夺回来。
在夺回来的前夜,今天的人民清醒地做好了自己的正确选择吗?
2009,11,22,阳光中
大多数老百姓在“掉入陷阱”之前都曾经很兴奋!
作者:孙锡良 发表时间:2009,11,20
“改革”这个词毫无疑问是近三十年最为热销的,谁有说这个词的机会,就意味着谁有权力,谁抵制这个词,就意味着将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有人说它是“教义”,有人说它是“圣旨”,有人说它是“万金油”,有人也骂它是“魔鬼符”,不管是官还是民,没有一个人能在近三十年与它脱得开干系。
“改革”制造了很多“神话”,也暗挖了无数“陷阱”,对一部分人来说,也许永远都是神话,对另一部分人而言,时刻都可能掉入陷阱,如果是亲身经历过这三十年的人,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普通老百姓在每次掉入陷阱之前都曾经很兴奋。
“分田到户”了,农民可以不受生产队长管了,想干什么干什么,想做多少做多少,当时的农民大多数都鼓掌了,谁也没有认识到会在多少年后自己会过得比以前更累,没有人会想到孩子读书、医院看病把好不容易得来的一点自由幸福全部埋葬了还是不够填坑,以前还乐得个山清水秀,现在农村连个养活鱼的水也扛不上了,江、河、湖、泊全成了废品储蓄所,癌症笼罩着农村,污染侵蚀了土地,背井离乡成为很多人迫不得已的痛苦,哪怕是老婆在农村跟人相好,自己还得在千里之外打工养崽,即使老婆坐台陪客,男人也得强装欢笑,农村自由吗?自由。农民幸福吗?不幸福。农村怎么办?没有人知道答案,要说有,大家也都不敢说真话。
“林权改革”好吗?好,有很多人会发财,很多人会唱赞歌,从媒体天天看得到美好的林业未来,有很多没在农村呆过的城里人现在都还在为此摇旗呐喊,他们因为“懂得市场经济”,他们因为“懂得产权明晰”,他们都以为产权一明晰,有市场问题就解决了,林子就会变大,林子就会更绿,“林农”一定会发财,可是,当你深入到农村一看:天哪!林子全成林荫大道了,树全变成丫了,大道旁边是有别墅,但它不是林农的,是“林官”的,很多的农村现在是“见山不见林”、“见绿不见树”(卫星成像还是林子)。林农曾经高兴过吗?高兴过,但是,他们高兴不了多久,因为他们最后发现,所谓的“林权”并不是普遍都有的,“权”永远都只是部分人才能得到的,等到他们发现自己落入陷阱后,已经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土地转让”好不好听?好听,很多农民都鼓掌,自己有权处置自己的田地多好啊,能过足卖地买地的瘾,想用它来干啥就干啥多好啊,有人说政府有规定,耕地是不能乱改它用的,你们信吗?我不信,大家去农村走走看就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多少土地变成了钞票,想流到哪儿就流到哪儿,那些拥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动不动就有机会站在电视镜头面前炫耀取得了大丰收,赞扬政策给了他多少多少好处,然而,聪明的中国人仔细想想?有多少真正的农民都能拥有“大片土地”?中国有多少土地能满足每个农民都是“大片土地”的拥有者?我从来不反对正面宣传,也不反对国家适当搞些示范效应,但是,绝对要清醒,绝对要听真话,没地的农民迟早都是要受苦受累的,因为“流转”图得一时之快,图不得百年之福。
城里人比农村人也聪明不了多少,别以为多读了几句书,我也举几个例子大家听听:
“打破铁饭碗”的口号好听吗?多好听呀!我记得1993年开党员会的时候,个个讲得群情激昂,大呼决策英明,都说只要打铁饭碗,国家就有希望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了,不管是工人还是干部大都是举双手赞成的,然而,打破了之后,很多人终于明白了,原来打破的是老百姓的饭碗,保的是有权人的饭碗,工人的饭碗是被砸了,可干部的饭碗很少被砸的,砸到最后,国有企业被砸到某些人家里去了,工人被所谓的“一刀切”给切了,时至今日,被砸的人又能怎么样?清醒了又能怎么样?不也是自己曾经鼓过掌的吗?
“房改”好不好听?很好听,以前住的都是公家的房,反正不是自己的,没有财产感,搞商品房多好啊,买回来了就是自己的,多令人向往啊!年轻的也好,年老的也好,都想得很啊,十多年前,让多少人兴奋啊!大家拥有自己的房产的时候,好象开始要真正做主人一样幸福,然则,时至今天,有房的也好,没房的也好,有多少人不为房子烦心啊!有多少人不为房子所累啊!有多少人一辈子不是为房子打拼啊!后面的事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选票”好不好,很好,我很喜欢,很多人还在吵着要选票,然而,画个“圈”的人都知道,自己画的圈算数吗?大家不是喜欢画圈吗?以前不画的时候,当官的还走走群众路线,现在好不容易能画圈了,为什么官却更牛了呢?因为,老百姓所画的圈大多数都是废圈,那些个官基本不是由自己画出来的,而是既定的,他们打着“民选”的幌子,行使专制的权力,个别“副科级高官”可以把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当猴子耍,你还拿他没办法,捧着选票高兴得命的“画家”们都只乐得个凑热闹的份,我现是没什么兴趣画圈了,不知道大家的兴趣如何。
不再罗嗦了,例子多了也没用,我只是想让大家看到,老百姓在一次次“改革”中所担任的角色是怎么样子的,只是想让更多人在面对“改革”时要冷静一点,不要首先就想到自己将是受益者,是“饼”还是“坑”尚难断定呢,激动个啥,不如淡定一点,看到成绩了再鼓掌也不晚,要改革,但不要那种排斥大多数人的改革,什么“医改”,什么“教育改革”,大家先看着,别冲动!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动听的时代”,不是一个“动人的时代”。
孙锡良(转载须署名)2009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