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欠妥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表达欠妥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心海青青
1.原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本指导纲要。
问题之一:连用两个“落实”,乃行文大忌。“贯彻”与“落实”意义相近,两词连用,有强化意味,未尝不可,但如果下句接着还要用“落实”一词,可删去上句的“落实”,以避免行文的连续重复用词。
问题之二:第二个“落实”前,应添加“进一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是件新事情,用“贯彻”就行,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所以在“落实”之前应加“进一步”为宜。
问题之三:为避免与上文的重复,“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宜改为“保障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修改稿: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制定本指导纲要。
2.原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问题梳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具体表现在哪里,此段表述语焉不详。某件事的历史意义是宏观的历史眼光观照之下的产物,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要在对中国的历史与未来的双重考察中才能得出。可以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次真正的变革,因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基本上是西风(包括马克思主义)主宰着中国文化的天空,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消失殆尽,可谓西风彻底地压倒了东风。新时期以来,虽说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东风有所抬头,但始终未有突破,且西风愈加强势、猛烈。如今,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东风渐起,欲与西风试比高。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更体现在对中国未来的考量之中。没有西风,很难想象中国的现代化征程,可没有东风,我们更难想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之路。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不是西方模式的简单复制,只有融合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实现,离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就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壮举的最为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之所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的导引与激励作用,这不仅关乎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更直接关系着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修改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的导引与激励作用,这不仅关乎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更直接关系着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原文: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问题之一:“更加凸显”中的“更加”改为“愈加”更符合上下文语境。
问题之二:依据前文“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之语意,“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宜改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更是我们的国力之本”。
问题之三:同样道理,“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宜改为“不仅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修改稿: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更是我们的国力之本。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4.原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问题之一:“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宜改为“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免歧义。
问题之二:“深刻变革”重复上句语意,可删去。
问题之三:“更加频繁”中的“更加”改为“愈加”妥帖一些。
问题之四:“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宜改为“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复杂,而令人眼花缭乱”。
问题之五:“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宜改为“青少年学生由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加之更加追求自主与个性,也就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倾向与道德行为的侵蚀,而阻碍了身心的健康成长”。
修改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愈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复杂,而令人眼花缭乱。青少年学生由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加之更加追求自主与个性,也就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倾向与道德行为的侵蚀,而阻碍了身心的健康成长。
5.原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连用两个“以来”,如果在口语中这样说,当然无可非议,可现在是书面表达,这样讲就不够严谨精当,宜去掉第一个“以来”。
问题之二:我们一般不说“对于……方面,发挥作用”,而说“在……方面,发挥作用”,所以应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改为“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问题之三:“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的“但是”宜改为“现在”为妥。一是在时间上跟上文“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相呼应,二是与上文不存在明显的转折关系。具体修改见修改稿。
修改稿: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步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切才仅仅是开始。现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则更加突出。首先,要大力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尽快形成社会共识。其次,要认真解决好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现象普遍存在,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实际问题,所有这一切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6.原文: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问题之一:“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宜改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问题之二:“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句强调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固然是正确的,但在强调局部品格的同时不应忽视社会主义接班人共同的整体品格,那就是“高品德高素养”,所以这一句应改为“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品德高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修改稿: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品德高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7.原文: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
问题之一:“……与……和……”是汉语表达中一种比较笨拙而吃力的方式,尽量少用,所以“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一句宜改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
问题之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都有核心,为什么革命精神就不能凝练出核心,所以“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宜改为“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要继续弘扬以奉献牺牲为核心的革命精神”。
修改稿: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时也要继续弘扬以奉献牺牲为核心的革命精神。
8.原文: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问题之一:此处及下文几处用的“着力”一词都应改为“逐步”为宜,因为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每一个道理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逐步”就显得尤其重要,而“着力”那是不言而喻的,无需强调。
问题之二:“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虽表达简洁,但句意模糊,有歧义,应具体表达为“中国梦是每个炎黄子孙的最大梦想”。
问题之三:“培养爱国情感”重复上句语意,应删去。
问题之四:“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应该承前省,且去掉画蛇添足的“有”、“懂”、“能”三个字,直接表达为“做一个自信、自尊、自强的中国人”。
修改稿:逐步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炎黄子孙的最大梦想,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做一个自信、自尊、自强的中国人。
9.原文: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问题梳理:“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中三个词的内涵是由大到小,其中“有爱心”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应要强调的,而应该最先列出,这样也符合由小到大的语项排列习惯。
修改稿:做一个有爱心、讲文明、高素养的中国人。
10.原文: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问题梳理:对小学低年级孩子强调“热爱生活”,显然是多此一举,倒不如强调“热爱祖国”、“热爱自然”,更有实际意义,而且热爱的视域也正好由小至大,心胸逐步扩展。
修改稿: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11.原文: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问题梳理:既然在“历史”与“文化”之前都加了形容词修饰语,那么在“河山”之前也应该加上“大好”或“壮美”一词来修饰,以做到行文风格的前后一致。
修改稿: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12.原文: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
问题梳理:“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这一句表达得不够确切,让青少年感悟的不仅仅是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更应该要感悟传统美德始终都具备的超越时空的不朽价值与无穷魅力。
修改稿:感悟传统美德的不朽价值与无穷魅力,及其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
13.原文: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问题梳理:“价值”与“发展”不属于相同或相近范畴,所以“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这样的表述,显然不够妥当。另外“中国梦”前的“的”可以去掉,以更显紧凑。
修改稿: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14.原文: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问题梳理:一般讲“提高……比重(或比例)”,本文好几处都用“增加(或加大)……比重”,显然不符合日常语言使用规范。
修改稿: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