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之简单回应
某日,看某位网友题为“实业救国”的文章。此文标题显然不新鲜。实业救国,数十年前不仅有人提出过,更有人实施过,历史已作出了回答:此路行不通。历史还作出另一个结论: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此位网友借题发挥而言其它的手法,有某种值得借鉴之处。
拜读完文章,于是顺便看一下评论,以期增长知识。果然不虚此行,偶然间看到一条很能吸引眼球的评论:可恶的中国,可怜的人民。对这样的评论,你想不“欣赏”都难。乍看之下,有某位“救世主”高高在上,正在以“慈悲心”怜悯人民,可怜的人民也许该感激涕零才对;再看,就有某种庆幸的感觉,吾等凡夫俗子真的很荣幸,居然能在有生之年领教活着的“吴三桂”之流的妙言。在中国人中间,在中国人的土地上,某些人确实很“勇敢”,能毫无顾忌地下个“可恶的中国”结论;中国人民闲来无事很无聊,偏要搞出些“崇洋媚外、卖国求荣”这类词汇,确实“可怜”。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某些人喝了几口洋奶后,就以中国的亲爹、亲娘为耻,而以拜认洋爸、洋妈为荣。产生“可恶的中国”的定论,也许正是这类人的心声。写下“可恶的中国”这个结论,是否某些人为泄私愤,或者某些人为了向其“主子”邀功请赏,某些“救世主”也许心知肚明;写下“可怜的人民”这种叹息,是否暗藏着某种挑起内乱的杀机,或者为了其“主子”方便在混水中渔翁得利,某些“救世主”也许心知肚明。洋爸、洋妈认某些人为“干”子女,还是把某些人当成走狗、奴才看待,“可怜的人民”是用不着操这份闲心的。
中国曾经受过被“八国联军”等凌辱的时代,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历史已翻过这一页,也许该忘却?在昏天黑地环境中,仁人志士不气绥、不妥协,依然对祖国充满热爱,曾经铿锵写下:可爱的中国。不仅使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感到骄傲,也使现代中国人由衷敬佩。
也许中国人确实“可怜”的很严重:只会敬重写“可爱的中国”这类人,对写“可恶的中国”这类人只会唾弃;也许“可怜”的中国人,已达到不领情、不需要、不接受“救世主”的“可怜”程度。请“救世主”把“可怜”收起来吧,带回(虽然哪儿是“救世主”的家是个未知数)家,留着给自己愉快享用。中国人也许不仅“可怜”,而且还可能缺乏“教养”,对某些“盛情”甚至“谢谢”二字都懒得说,本性使然只能这么着。
请“可怜”的人继续可怜,中国人还将继续做中国人。无论中国是贫穷还是落后,无论中国是内忧还是外患,中国人只有个很“顽固”的信念:子不嫌母丑。
中国曾经蔽日遮月、乌烟瘴气,受尽列强欺辱、封建奴役、官僚压迫,在灾难深重时期,可怜(?)的中国人聚集起暴风骤雨,拨云破雾披荆斩棘,为了“可爱的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辛亥革命,工、农革命;为了“可爱的中国”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无怨无悔;为了振兴中华,还将续写:可爱的中国。某些“救世主”如果看不惯,那就:该到哪儿呆着就到哪儿呆着去,恕不奉陪。
山石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