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恢复弹性的背后
人民币恢复弹性的背后
2005年7月21日 起,中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从8.2765元(1美元兑换)开始升值。至 2008年7月21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6.8271元人民币。3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21%。之后,由于次按危机在2008年7月后急剧恶化,至9月掀起了以美国五大投行的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的惊涛骇浪,人民币的升值基本停顿,回到了和美元挂钩的政策。
2010年6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标志着金融海啸以来人民币挂钩美元政策的终结。
2010年6月24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表示欢迎,幷说,若一年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到一定幅度的话,不仅对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也有利。 6月28日 和30日,奥巴马又再次表示,人民币应大幅升值,因中国有巨额贸易顺差。
贸易平衡是借口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已经多次要求人民币升值,国际上也有一些国家附和,最主要的理由是中国人民币被低估,影响国际贸易平衡。
但是,不管贸易平衡理论听起来多么有道理,这个理论在实践中却漏洞百出。2005年至2008年中国人民币共升值约21%,中美贸易的顺差情况:2005年1141.97亿美元,2006年1442.6亿美元,2007年1633.2亿美元,显示中美贸易顺差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持续扩大。日本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自1985年日本、美国等国家签订广场协议以来,日元从约1美元兑250日元升值到今天1美元兑约89日元,升值幅度约280%,198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约312亿美元,2009年顺差约422.5亿美元,顺差不光没减少反而增加了。
事实证明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的贸易逆差,但为什么美国坚持要人民币升值,而中国又愿意恢复人民币弹性呢?
最可能、合乎逻辑而美国又不愿承认的理由应是,美国的金融资本会从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得益。从日元升值的经验可以看出,由于确定的大幅升值给国际热钱提供了一个稳赚不赔的套利机会,热钱的涌入又便于制造资产泡沫,强大的国际(主要是美国)金融资本可以从制造和刺穿泡沫中谋取暴利,日本就在泡沫的生长和破灭中损失了巨额财富,导致了经济一蹶不振,至今无法恢复。因此虽然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平衡帮助不大,却能给国际金融资本提供一个绝好的获利机会。
国际金融资本的如意算盘固然不错,但中国政府同意人民币恢复弹性会帮助他们达成目的吗?
如果人民币单向、大幅度和长期的升值,如同日本的情况,国际金融资本就基本可以确定将获取厚利。而如果人民币是双向、小幅度的升值,国际金融资本的获利机会将大大减小。2010年7月初,伦敦同业拆息市场半年以上的银行间借贷利率约在年息2%,国际金融资本从银行取得贷款的成本估计在年息3%左右,所以人民币每年3%左右的升值只能让他们维持成本,5%左右的升值才有微利,而双向波动会增加其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每年3%以下的升值幅度,对国际金融资本毫无吸引力;3%-5%的升值幅度属于鶏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5%以上的升值幅度才值得认真考虑。因此,人民币只要每年的升值幅度不高于3%、加之保持双向波动增加投机者风险,国际资本大举流入中国制造泡沫的可能性不大。
恢复弹性有多重涵义
人民币恢复弹性,对中国经济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中国政府致力科学发展、推动经济转型需要一个温和偏强的人民币。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都是靠低成本、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争夺国际市场,现在这种模式遇到了各方面越来越大的阻力难以为继。温和偏强的人民币可以增加粗放经营的难度,有利于产业升级,帮助实现经济从粗放向节约、环保、可持续的转型。但是,人民币快速、大幅度的升值可能对出口企业造成急剧震荡,令大批企业倒闭,增加经济转型难度,需要特别小心。
人民币国际化是突破美元霸权,争取中国利益的重要一环。近期中国持有巨额债券的美国房贷巨无霸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从纽约交易所退市,凸显持有美元资产风险,更提醒我们让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性。人民币要想为世界广泛接受,其中重要一条是要有稳定、相对坚挺的币值,要让市场感觉持有人民币不会吃亏,才能赢得其信任。在逐步建立人民币信誉的过程中,稳定、略微偏强的人民币是有利的。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美元长期贬值仍能维持其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但在美元建立霸权的初期,美元是用和黄金挂钩来确定其价值,确立市场信心的。
人民币过去之所以选择和美元挂钩,是因为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将美元作为固定人民币价值的锚。但是,美元真的是锚吗?据宋鸿兵统计,2008年美国总负债规模已高达57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104万亿美元的医疗、社会安全等隐性政府负债。美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公认为3%,但社会平均债务成本在6%以上,以这样的速度推算,40年后美国总债务将高达586万亿,每年债务利息支付就将高达35万亿,超过GDP 总量33万亿美元。所以长期来看美元的破产似乎不可避免,美元的本质很可能不是锚而是气球,会在不远的将来剧烈波动,因此现在和美元脱钩,对保持人民币币值的长远稳定、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是有利的。
如果我们把人民币恢复弹性的目的归结为服务经济转型、协助人民币国际化、避免国际金融资本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则中短期人民币兑美元可能温和升值,但升值幅度应在每年5%以下;中长期人民币的汇率政策将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