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冷眼执政基础

火烧 2011-09-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探讨共产党执政基础,分析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形成原因,包括历史背景、农民支持、工业化进程及应对国内外挑战的必要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用来考察和判断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十分贴切的。  

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来之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的办法,使广大贫苦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数千年愿望,从而教育、动员和组织起农民来,造就了“人民革命战争”的汪洋大海。建国后,通过集体化运动,把农民动员和组织起来兴修水利、垦荒成田,初步改变了中国农村几千年小农自然经济形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和种子改良,极大提高了农作物尤其是主粮的产量,除特殊年份、特殊地区,广大农民普遍解决了初步的温饱问题,并为中国工业化进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在城市,通过赎买合营的方式,完成了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改造,使工人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以“单位”为载体的住房、医疗、就学等社会福利制度构建出比较完善的体系。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农村青年人口成规模地流入城市。形成了以公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工业化体系、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水平不高但人人受益人人平等的福利保障体系、农村集体所有体制等。  

共产党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公的社会经济体制呢?  

首先,这是共产党壮大发展的历史决定的。共产党的主体来自于最广大而又最贫穷的普通老百姓。建国后,非公不能保障这些最广大最贫穷老百姓生活的提升。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曾对湖南书记张平化说:“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马社香:《前奏》P151)。从这段话里,也可以体察出,中共建国后所以全面建立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弱势群体”情结。可以说,建立这样一个公有制的国民经济体系,是95%以上国民和99%以上共产党人的共同心愿,共同情结。  

第二,这是当时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共建国,美欧发达国家长时期不予承认,并实施了长期的全面的经济封锁。而国内,百业凋零,农业处于靠天收的自然经济状态,现代工业几近于无。正如毛主席讲的:中国一穷二白。在此条件下,只有建立公有经济,才能举全国之力办大事,才能集中力量开展工业化进程,才能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加速发展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同时保障国计民生。可以说,中国选择这样一条公有制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当时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必然,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有人说,中国照搬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这不是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观点。中国体制的建立学习和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但说照搬,则与事实不符,从建国道第一次人代会,从制定宪法到“多党合作”,从以赎买为主要形式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到“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公社体制,从人大政协到“一府两院”,无论在政治体制还是经济体制,中国都与苏联存在重大的差别。中共从建国开始,就一直根据国情在艰难探索着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条独立自主、兼收并蓄的发展道路。所以,从斯大林到赫鲁晓夫,对中共一直心存怀疑、心存戒备,最终走向关系破裂。就毛主席本人来讲,还在延安时期就对美国体制有着浓厚的兴趣。平心而论,从与苏联截然不同的人大、政协并存和“一府两院”的体制设计来看,是否可以看得见美国体制的影子呢?  

第三,是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和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共从建立之日起,就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就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就以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而马列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实现途径就是推翻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建立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有制。这是中共的追求,也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教育、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并给予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因此,中共建国,即全面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选择。  

盘点中共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出,中共执政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民意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  

当前,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虽在《宪法》上写着,但三十年的改革,已使完善的公有制体系土崩瓦解。农村集体经济彻底消除,地县乡国有集体经济业已“卖光送尽”,荡然无存。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在事实上已成为一个历史的记忆或者说作为一个文字符号而存在着。还保有着的公有制企业,已异化成为行业垄断企业,并已显露出垄断利益集团的态势。公有制企业如果丧失了人民群众利益和福利提供者和看门人的责任,还能算是全民公有的企业吗?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萎缩,实质上是共产党执政基础的萎缩,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瓦解之后,上层建筑会怎么样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ichunmama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