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提起“中美国”,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大东亚共荣圈”

火烧 2010-08-2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对比‘中美国’与‘大东亚共荣圈’,分析中美经济分工及历史背景,探讨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揭示背后的合作与控制逻辑。

提起“中美国”,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大东亚共荣圈”

   

不知起于何年,“中美国”这个词好象在中国精英层很流行起来了。时不时看到精英们说起“中美”手足蹈之舞之,不知脚手怎么放了,并且发誓要作负责任的大国,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中美国”是个啥顽意儿?

帖主很好奇,不禁在百度搜了一下,原来,“中美国”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Chimerica”,他们声称已经发现中美走入共生时代。

弗格森在“Chimerica” 概念定义中特别的强调,所谓“Chimerica”,主要是指最大消费国(美国)和最大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合作关系,以及这个合作关系对全世界经济的影响。弗格森为这种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合作关系创造了“Chimerica”(中美国)这个概念。

哈哈,原来在“中美国”中的中国的分工只是会储蓄不会消费的角色,而美国在“中美国”中却是一个“最大消费国”。无怪乎,中国要把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那么多外汇不用来改善人民的教育、医疗、生活,却借给美国,原来这是由“Chimerica”(中美国)分工所决定的。

这不由让人们想起早在七十多年前日本提出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伟大构想。

“大东亚共荣圈”,是指日本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邦联制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

“大东亚共荣圈”在政治上以“共存共荣”为幌子,欲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主宰的,“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嚢括印度以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北的所有地区和国家的殖民大帝国;在经济上由日本垄断“共荣圈”内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日本还专门为此在内阁设立了“大东亚省”,并且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宾(总统劳威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会后还公开发表了《大东亚宣言》。

想来,当年的汪精卫们参与制定《大东亚宣言》是很有远见和经济头脑的。若是用今天的开放了的经济头脑看待当年的日本《大东亚宣言》,日本人自愿投资办厂,解决了中国百姓就业问题,这有何不妥?日本人若是不投资,那么抚顺煤矿的工人找不到工作且不饿死?尽管当年抚顺煤矿死了很多人,这也和富士康一样,是功大于过的。

目前的深化改革,很多地方不也是以出卖资源为主的开放搞活吗?

招商引资不也是为了吸引外国老板投资办厂让中国百姓有工作有饭吃吗?

如果没有招商引资,没有老板们的投资办厂,中国如此众多的百姓到哪找到工作?

所不同的是,过去“大东亚共荣圈”中,只允许日本垄断“共荣圈”内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而“中美国”却是让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共同垄断纳入“中美国” 圈内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让中国成为只能出卖劳力、资源的“最大储蓄国”。

想想,过去的日本、中国的国民政府汪精卫等精英们还真他妈的具有远见目光。可惜他们努力要建立的“共荣圈”梦想被共产党过去的极左思想路线给破坏了,白白浪费了三十多年,可惜呀可惜。否则,说不定中国早发达了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