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俗”!是有根子的
“三俗”—— 是有根子的
我党近日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中国传媒纷纷响应,对“三俗”之风发起批判。当局还举办种种研讨会,为抵制“三俗”献计献策。有评论认为,以抵制“三俗”为标志,中国正在掀起“新道德运动”。
这是好事。本网民从心底拥护。
记得2010年年春节晚会后,本网写了一篇评赵本山小品的文章,是说赵氏小品的积极方面在于有的有反腐的意义,缺陷在于表演过于低俗。
当时,本网民的文章说:“赵本山的小品,有那么一点的思想性,揭‘短’、反腐等。但是,本网民对此不看好!我嫌他表演过于俗、下、丑。我猜度,赵,之所以被部分人热笑,与我们国人昨天的红色信仰、革命热情被资改者重重毁击,今天有的人精神有点颓靡有关。顺便说一句:金庸小说受捧,大体也属此类原因。”
记得,那篇文章中,还揭示赵氏表演俗、下、丑的几个“瞬间”“典”形:1、破帽歪戴;2、无尽的尴尬;3、没完没了的惊诧状;4、行走总是拐腿、打颤;5、嗲声嗲气地“拉倒吧!”;6、只要有机会就“跌倒 ”……
还记得,有一个叫[任_翔]的网民,对本网民的这篇文章大为不满,不满之甚,已达——语言动粗的程度。见此情状,本网民也就作罢了。因为,人民内部的批评嘛,言者无罪,闻者足诫;知则改之,不知者,姑且行之若素……大不必大动肝火的;况且,低俗之风,根子并不在文艺,而在于社会。
前几天,又见有人批评“凤姐”低俗。
本网民以为:“凤姐”是间接承认自己有点低俗的,但正如她自己所说:“不管通俗还是低俗,这都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是网络红人,我是社会大众捧出来的,是一个个网民顶帖顶出来的,所以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低俗,而是社会。你今天把我罗玉凤按下去了,明天就有下一个这样的人冒起来。我觉得他们应该从整个社会文化着手,而不是打压我们这些混口饭吃、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可怜人。”(凤姐回应广电总局:自称不低俗而是社会低俗2010年07月04日18:14新华网)
凤姐这里说得有点痛楚,真实性如何?不得而知。但她说“不是我个人的低俗,而是社会”,这说对了。
当整个社会的“昨天的红色信仰、革命热情被资改者重重毁击……人精神……颓靡……”长期以往,对很多人来说,此时不浮躁、不低俗,就很困难了,——甚至完全不可能。
在以上文字中,实际上已列说了多种低俗现象:一是一些人文艺表演因媚俗而变得低俗;二是评论、辩论中的一些人动辄“动粗”,趋俗;三是红色信仰、革命热情被毁而变得趣味低级,沉缅于神仙鬼怪、圣武魔侠的虚幻刺激,亦大俗;四是“凤姐”这一类“表演”,小俗也。
至于俗根——
本网民在国外,感觉有些国人已不被外人尊重,探问其原因,有人坦率回答说:中国人本是信仰“克己奉公、克己为人”的,——再往前是信奉“君子重义轻利”或“君子爱财,取之于道”的,这些,曾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向往,而今却灰溜溜地大转身,俗!!一下子崇拜孔方兄,如今——很多人却靠低劣的炒作、造假,钻钱眼,太俗。更有人笑说:中国人总是年轻,七老八十,总是一头乌发,不管春秋冬夏的什么埸合,总是西装笔挺,习惯于“包装”——并且——过分;记得当年发动改革时,会埸上总是坐着一排排西装革履的人,还以此为“改革标志”,这些人不知道,西装其实只适合肩宽腰圆、身体相对魁大的欧美人,东方人相对瘦小,穿着较为严谨的青年装更显大气、大器和庄重,嗨!精英们求雅成俗,而显得俗不可耐……况基层百姓乎!
这里,说到了众多而涉面极广的“俗”,也“模模糊糊”地说到了“根”(请允许本网民模糊)。鉴于此,本网民不想去批评“凤姐”,甚至不想太多地说到赵本山。结语:今之国人“俗”, 是有根子的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