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观——重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火烧 2011-08-31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重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学习观,驳斥恩格斯放弃共产主义理论的谬说,强调其理论对共产主义体系的重要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观——重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驳“恩格斯宣布放弃共产主义理论”谬说

驳“恩格斯宣布放弃共产主义理论”谬说

靳辉明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8月29日08:36

             来源:《光明日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2dtek.html           

1842年11月—1844年8月,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期间,为了研究英国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劳动和斗争情况,遍访曼彻斯特工人和工人居住区,获得大量“亲身观察的可靠材料”。在此基础上,恩格斯将这里的工人阶级状况作为研究专题,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这部著作于1845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版。图为该书第一版扉页。

  前不久,有人在一个座谈会上讲了许多令人惊讶之论。他说:“从《共产党宣言》起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是宣传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于1883年去世。到了1886年,恩格斯宣布放弃共产主义理论。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中写下了一段令他的追随者们目瞪口呆的话: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这位同志接着说:“一切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实践者和研究者,都不可轻视或忽略这93个字,没读过或没读懂这93个字,就没有弄通马克思主义。上了西天,没取得真经。如果在这以前你读过许多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读过《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这些名篇,你就更要记牢这93个字,因为这93个字把这三大名篇否定了,把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否定了,把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否定了。”这位同志的所谓“真经”就是,恩格斯1886年写的这一段话,完全否定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著作,以及在其中所阐发的“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只要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美国版附录和1887年序言稍作分析,就可以戳穿其伪造恩格斯观点的实质和拙劣手法。

  为了解恩格斯观点的本意,我们把恩格斯这段话完整地引述如下。恩格斯在讲了马克思和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后写道:“我这本书只是它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正如人的胚胎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还要再现出我们的祖先鱼类的鳃弧一样,在本书中到处都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主义从它的祖先之一即德国哲学起源的痕迹。例如,本书很强调这样一个论点: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既然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所以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革命。”以后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文版序言和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都把这段话写了进去。这表明,恩格斯是多么看重这段话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更表明作为无产阶级理论家的恩格斯是多么严肃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和“修正”自己的错误。这位同志所说的“93个字”,恩格斯恰恰认为是错误的、需要纠正的观点,是旧哲学的“痕迹”,而不是肯定这个说法,更不是用它来否定《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和“整个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不需要多少理论素养,只要有一点阅读能力,都会读懂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意思。可是,这位同志却伪造恩格斯的观点,来误导群众,这才真令人“目瞪口呆”。下面对这位同志的观点作进一步分析。

  第一,用附录的观点否定《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基本思想。《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恩格斯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经济状况实地考察,阅读了当时能够找到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切著作和官方文件写成的一部共产主义的重要著作。其中不仅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苦难,而且揭示了这种苦难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不仅说明了工人阶级是一个备受苦难的阶级,而且还阐明了正是由于这种低贱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它在争取本阶级的最终解放中会有何种作为。这些重要思想,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也已经达到的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正如列宁在评价《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所指出的:“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除了社会主义,他们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所以,谈论这部著作,首先必须把握这些重要思想,离开这些思想去任意引申,都不可能正确把握恩格斯的观点。

  第二,用恩格斯不成熟的观点否定其成熟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理论学说,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由于他们是在德国的精神环境中开始自己理论活动的,而德国又是一个“哲学的民族”,所以,在他们思想发展初期不能不受德国哲学的影响,同时在他们创立自己学说的过程中,也不能不逐步“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列宁这样概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这段思想的发展:“马克思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超过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而1844年正是他们“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的时期,也就是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影响的时期。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恩格斯1844年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这个时期即“胚胎”阶段的代表作品。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哲学起源的痕迹”,指的就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那种“企图把两个互相斗争的阶级的利益调和于更高的人道之中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和《共产党宣言》第三节中批判的以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们尖锐地指出,“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用一种抽象的人的观点来理解社会主义,“他们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正是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格律恩任意剽窃和曲解法国社会主义的文献和论战性著作,马克思引用了海涅骂他的应声虫的一句话:“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也引用了这句话。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中寻找“差异”,然后制造对立,用不成熟的思想否定其成熟的思想,从而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1932年德国右翼社会民主党人首次发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在他们写的序言中就把这部早期著作说成是“新的福音书”,是“马克思的中心著作”,是马克思“成就的顶点”,相反,马克思成熟著作《资本论》等却被贬为马克思创作能力的“衰退和减弱”。他们自称是“新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新”在什么地方?“新”就新在把早期马克思同晚期马克思对立起来,认为早期马克思是“人道主义者马克思”,晚期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他们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看作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演进过程,而是认为老年马克思背弃了他年轻时的“初衷”。同样,无独有偶,今天这位同志在论证其民主社会主义时,依然采用了其先辈德国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的手法,制造早年恩格斯同晚年恩格斯的对立,说什么马克思逝世以后的恩格斯放弃了他们过去的共产主义理想,发展到民主社会主义。德国右翼社会民主党人的“新的福音书”与所谓“真经”、“新的马克思主义”与“新资本主义”何其相似。

  第三,恩格斯晚年否定《共产党宣言》和其中阐发的共产主义理论了吗?当然不会。马克思逝世以后,正是恩格斯捍卫和发展了共产主义思想,这在他的许多著作中看得十分清楚,这里不再赘述。美国版附录原是恩格斯为在美国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的序言,后因出版时间推迟,他就又写了一篇新的序言,前者作为附录单独发表了。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序言中,不仅阐述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而且还直接作了引证。他在分析了美国工人运动的各种情况后,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共产主义原则和策略思想,特别指出,“共产党人”,“这是我们当时采用的、而且在现在也决不想放弃的名称”。在引用了上述思想后,恩格斯最后特别强调说,“这就是现代社会主义伟大创始人卡尔·马克思、还有我以及同我们一起工作的各国社会主义者四十多年来所遵循的策略”。这怎么能说晚年恩格斯否定了《共产党宣言》、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呢?这位同志是否读过这篇《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的全文,笔者深表怀疑,如果没有读过,又怎么敢于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作如此大胆的曲解,怎么敢于说恩格斯1886年以后否定了《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呢?

  这位同志对恩格斯“93个字”观点的伪造,是一种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有明确政治诉求的、企图主导社会舆论的思想政治倾向。在思想上集中攻击马克思主义,“消解”和“疏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政治上鼓吹颇能迷惑群众的民主社会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实践上,抓住当前出现的某些社会问题,或者是过去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某些失误,离开具体环境,无限加以放大,给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抹黑。

当前一些人的学风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企图走捷径,想仅靠读别人的讲话、文章或辅导材料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样不可靠,还可能在重大理论问题上上当。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

     (责任编辑:赵健) 

         本博::伪造“93个字”观点者,绝非同志.上当者亦绝非仅是学风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观

——重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廖言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8月30日07: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2dtem.html

  1941年,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学风,号召全党深入学习理论,研究历史和现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注重科学理论指导、注重学习研究的鲜明特质和品格。这篇文章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对推动全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胜利完成伟大革命的历史任务,发挥了巨大作用。

  70年过去了,历史波澜壮阔地前进,中国共产党人在与时俱进地深入学习中实现伟大的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伟大目标,把全党的学习与党的奋斗目标、执政使命,以及面临的重大考验和危险联系起来,指引全党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站在这样一个历史起点上,重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深刻领会我们党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学习理念,深刻领会一个先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理念的丰富蕴涵,并以此为指导认真解决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推进全党的学习,具有强大的启示力量。

【一】

  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身的理论创造和学习,有多方面的独特要求,构成具有鲜明党性立场和价值取向的学习观念。《改造我们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学习观的诸多要点做了概括和阐述,深邃透彻,历久弥新。

  明确“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共产党人的学习首先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学习的主线。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观的根本点。《改造我们的学习》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历经可歌可泣的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才找到的“最好的真理,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要胜任这样的使命,就必须深入透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从肤浅到深刻的学习过程。在异常艰苦的长期奋斗中,我们党始终自觉地学习和认识这个真理,实践和发展这个真理,找到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行动指南,高举起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应对重大挑战、战胜无数挫折的精神旗帜,把革命和建设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新的种种考验,但最根本的考验依然是能不能以毫不动摇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在不懈地学习中深刻地理解、牢固地信仰、成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增强党所掌握的真理的力量,我们才能始终拥有不被任何困难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主心骨,拥有坚定向前、步调一致的信心、动力和保证。

  承担“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改造我们的学习》把创新提升到学习责任的高度,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政治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可贵的理论品格。不断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我们党始终牢记并忠实于这一责任,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锐意进取、日新月异的伟大实践中,勇于创造,接力推进,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上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觉醒,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蓬勃生长、根深叶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更加“生动丰富”,党和人民的实践不断前进,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必须牢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用不断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深入研究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现实国情,大胆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永葆科学理论新鲜而旺盛的生命力。

  牢记“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改造我们的学习》着重指出并一再强调,不要“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是要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贻害无穷。实践证明,我们党依靠学习战胜挫折、赢得主动、制胜未来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党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正确地制定战略、策略和政策的一个重要思想前提,就是坚决地反对教条主义,坚决地反对拘泥于前人作出现成结论、具体观点,刻板地束缚于个别词句、个别提法,坚持善于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能动地、灵活地、具体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和基本国情、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必须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学习和掌握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立场、科学的观点、灵活的方法,去明辨是非、洞察形势、破解难题,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坚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改造我们的学习》用“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两个中国古代经典,精妙而准确地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有的放矢,就是有目的地学习。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的、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引出正确、科学、实际的结论,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际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也是全党通过学习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提供思想活力和发展生机的根本。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有的放矢”的学习、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更是与执政党的成败攸关,为人民的利益所系。必须深刻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宝贵传统作为“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倍加珍惜。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必须自觉地把学习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以此作为“党性的表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这四方面观点,是我们对照历史和现实、重温经典得到的思想启示和学习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学习观的核心和本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该在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掌握精髓、学用结合上下功夫,锲而不舍地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使全党的学习始终打上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鲜明印记,始终有力引领和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发展。

【二】

《改造我们的学习》通篇强调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反对与其相对立的“理论和实际分离”。毛泽东同志文中展开的深刻剖析,对今日今时仍是振聋发聩的警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当前,“理论和实际分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脱离实践,二是实践脱离理论。

理论脱离实践,突出表现在我们有的同志读书学习了一些科学理论,但并不是学以致用,不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具体问题、指导具体实践,不知道把学习转化为认识形势、破解难题的能力,而只会夸夸其谈、装点门面、自我欣赏。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束手无策;听起来高谈阔论,用起来全无价值。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批评的:只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理论。这种错误的立场和方法的学习,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学习。在这方面,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经常地发表文章,下气力搞学历学位,其目的和效果都不在学习,而只是为自己捞虚名,看起来很重视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极坏的作风,是典型的学习脱离实践,结果是“害了自己”、“害了别人”、“害了革命”。

实践脱离理论,突出表现在,一部分同志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是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去实践,而是仅凭个人的简单认识、狭隘的主观经验,低层次的模仿、攀比去盲目地胡干、蛮干,干出了许多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反科学发展、违背群众利益的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道理告诉我们,实践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很多人看上去很忙于“实践”,以为只要动起来、干起来就是实践,这是很片面的认识。对于一个政党和它的事业而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实践。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对的困难世所罕见,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我们的实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如果不能以学习为要务,不能争分夺秒地用科学理论和各类前沿知识提高和充实自己,并用以指导实践,就无法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所讽刺的那样,“瞎子摸鱼”,完全没有原则和方向,动则无益,忙而无效,劳却无功。

实践脱离理论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一些领导干部轻视理论,志不在学,手里没有掌握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

一是随着干部队伍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一些受过系统高等教育、学历很高的同志,自视为知识型干部,自满地认为个人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吃老本就足以胜任工作。而实际情况却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面前,从前的老本不那么管用,必须放下架子,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把学过的有用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用以指导工作。否则就会“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不可避免地给事业带来损失。学历高,只证明有了再学习再提高的好起点,而绝不证明能力已经到顶、学习可以止步。

二是一些领导干部根本就不热心于学习,精神懒惰,思想庸俗,在工作上沉溺于事务主义,在生活上热衷于社交应酬,甚至沉醉于声色犬马。即使读点书,兴趣也不在学习科学理论、提高工作本领上,而是热衷官场厚黑、权术经营、养生之道,甚至沉迷于种种迷信落后的文化糟粕,在思想作风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完全失掉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失掉共产党人的本色,严重败坏我们的党风政风。

忽视理论武装、忽视理论指导实践,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这是共产党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表现。也是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精神懈怠的危险”的突出表现和思想根源。不警惕和纠正此类现象,优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来。

【三】

《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宗明义地提出“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为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方向和指导。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把全党学习提高到新水平,必须更加重视学习制度的建设。

制度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我们是拥有一个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全党上下开展普遍、自觉、长期的学习,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学习,“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必须靠制度来保证。党中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学习上的一项重大创新,是从根本上改进和确立了我们党的学习制度。从“学习”到“学习型”,是一个质的飞跃,体现了我们党的学习从仅作为思想教育的要求向作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制度的深刻转变。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党员轮训制度和党员个人自学制度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强调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完善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这些举措,就是要使制度建设成为加强和改进学习的基础环节,用制度来强化我们党以学习应对重大考验、解决突出问题、高瞻远瞩而又客观真实地研究情况的自觉性,用制度来巩固我们党的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用制度来营造学习风气、规范学习行为、养成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力。

在这方面,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一以贯之、长期不懈,为全党做出了示范和表率。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十六大以来的9年时间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74次,坚持每个月集体学习一次。学习主题着眼于党执政兴国的实际需要,有重点地从大视野、宽领域的学习中汲取力量,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施设计,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制度,所产生一系列学习成果,成为了党的理论创新的基础,转化为全党的科学执政活动和亿万人民的科学实践活动。

学习制度的建设要靠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严格执行、认真落实中央的制度规定,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确保各项学习制度长期坚持和有效执行。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创造性,不断在实践中创造新方法新经验,并及时地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依靠一整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使学习融入和内化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真正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成为我们党的内在品格、显著特征和政治优势。

毛泽东同志曾经热切地期望,“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今天,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党的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和知识构成比以往已有极大的进步。全党上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自觉,全面落实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各项要求,就一定会有千千万万个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优秀干部成长、成熟起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以更大的希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