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张泉灵——与奥数班说再见的几条建议
致张泉灵:与奥数班说再见的几条建议
刚刚看完中央电视台张泉灵主持的一档节目,主题是“如何同奥数班说再见”。节目里采访了教授、记者、教育官员,让大家提出解决办法。但遗憾得很,在我看来,这些办法围绕奥数班转圈子,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主意。
张泉灵是个不错的主持人。那年汶川大地震,因为震后救灾的需要,我15日去了震中映秀镇。16日返回成都时在一座水库等待渡船,当时碰巧遇上张泉灵——与电视屏幕上的光鲜明艳不同,那天的张泉灵灰头土脸;如果不是凭着说话的声音,我也未必能够认出她来。当然,那天在映秀的人们,无论是救灾的人们还是撤离的灾民,大家其实都顾不得自己的形象了。那场合看到那模样的张泉灵,也正常。这是题外话,按下不提。
如何同奥数班说再见?我给张泉灵提几条建议:
第一,实行中小学教师、校长工作交流制度。原则上,同一位教师在同一所学校服务不得超过7年;同一位校长在同一所学校服务不得超过10年。好教师、好校长在不同的学校之间交流,同时,让一些普通教师到较好的学校锻炼“提高”,以解决当前学校之间差距过大的问题。实行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不是让好学校变差,而是努力帮助弱学校变得更好。一旦教师、校长在不同学校之间交流成为制度,择校就成为多余的举动,通过上奥数班以争取上名校的机会,就没有意义。
第二,把教育均衡化作为评价一个地方教育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具体地说,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的教育工作成效如何,不能再看高考的总升学率,而要看各个不同中学的均衡升学率。比方说,陕西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集中于所谓“五大名校”,由于教育均衡化太低,可以评价为基础教育不合格。如果哪一天陕西省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自50所高中、100所高中或者更多,那么,陕西教育可以评价为合格、良好。推行以“教育均衡化”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教育的公平化,破除名校垄断现象。
第三,在教育投资方面,要加强扶贫帮困。目前,大中小学的一些所谓名校的基础设施已很过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政府应当把更多的投资用于条件较差的大中小学,帮助这些学校尽快改善硬件设施,从而为这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第四,调整大学建设思路。把大量资金投入少数几所高校、美其名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界既得利益集团的欺世之谈。对今日中国来说,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政府资金分配给更多的学校,至少在每个省都建设一至两所(与各省人口挂钩)比较好的大学,而不是将国家资金集中于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之类名校。同时,要加强各省的重点大学和其他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帮助素质较差的大学尽快提高水平。在大学十余年“大跃进”之后,这些问题已成为中国教育的腹心之患。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癌症,据说是因为癌细胞吞噬了人体过多的营养、从而使正常细胞丧失活力,最终导致人的生命走向终结。果如此,人们就需要十分警惕社会的癌症——一旦少数人、少数机构占有了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而大多数人、大多数机构却因此营养不良,那就意味着前者成为了我们社会的“癌细胞”。如果我们对最初的癌细胞不及时采取措施清除,最终这些“癌细胞”势必会变成我们社会的恶性肿瘤,从而终结我们社会的活力和生命。极端的贫富分化、极端的教育不均衡,都是这样的癌细胞。
张泉灵一再追问的“如何与奥数班说再见”的问题,必须采取釜底抽薪之策。教育均衡化一旦实现,则中国的奥数班,一定会变成5%左右的孩子的业余爱好,而不会成为腐蚀教师、折磨家长、摧残儿童的陷阱。推进教育均衡化,是解放教师、解放家长、解放学生的重要工作,政府应当大力推进,媒体应当全力鼓吹。
大民工,2011年8月26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