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白毛女为何不嫁给黄世仁
乱弹白毛女为何不嫁给黄世仁
[ 冬瓜糊涂 ] 于2009-10-19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题为《大学女生称白毛女应嫁黄世仁》一文道:“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嫁给‘黄世仁’,等手里有了钱,可以再自我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当年的白毛女也可以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黄世仁对着干。”(2009年10月15日《长江日报》)起因是:“《文艺报》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讲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相关话题。熊元义提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近来在年轻人中流行;这表明人们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而今对权钱的膜拜。”而除了嫁给黄世仁外,还有“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对此,熊元义分析:“如果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她会瞬间异化到另一阶层。”
由相关报道和评论看,白毛女为何不嫁给黄世仁似乎是“老树发新芽”的论题。忧者认为这是社会道德倒退的表现,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什么的;赞扬者似认为“白毛女嫁给黄世仁怎么了?”白毛女与黄世仁,是一个历史时代的文艺形象。他们的剧目成为革命意识形态宣传的经典之作,他们的身上传达着关于压迫/反抗的鲜明信息,包含着阶级身份、男女性别、欲望伦理与解放神学等一系列所指;还有论者认为此是没有意义的炒作。
或许,我们应当问、思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吧。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写道:“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碑文来看白毛女为何不嫁给黄世仁是不是就较清晰了呢?
题为《美国爱国主义教育考察》的文章道:“ 一项由阿波斯特托莱德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欧美18个发达国家中,美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强,也最愿意为保卫他们的国家而战。这种结果与美国系统完善、注重效果、潜移默化、无孔不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密切相关。”并认为:“历史教育----让过去启示未来;公民教育----用权利强化责任;仪式教育----以仪礼感化人心;忧患教育----用危机警醒美梦;生活教育----让爱国洋溢在身边;文化熏陶----在文化消费中升华爱国情感。”之细节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考察》一文又道:“美国是一个历史不长的国家,从建国至今也不过两百多年。但是在这短短的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飞跃和科技成就,这是美国人自豪的资本。所以,美国人格外珍视自己的历史,用它来培养对自己国家的一种深厚感情。在美国,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必须学习历史。...美国也非常重视发挥各类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当中的作用。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星罗棋布,遍及美国。其中有国立、州办的,也有私人捐赠的。不少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开拓者的用具,展示艰辛的创业史。美国还将许多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古迹提供给游人参观;把许多名人故居如华盛顿的庄园、杰弗逊的住宅等改为博物馆,供人们参观,以传递美国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人善于利用各种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感。在美国的中小学校里,国旗、国歌、总统画像这些美国国家的象征物,到处可见可闻,几乎每一个班级都悬挂有美国国旗和美国总统的画像,热爱国旗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中小学每天都有一种宣誓仪式,宣誓的内容,或是全国通用,或是自己所在的州的誓言。这些誓言代表全美或某个地方的政治理想和追求。比如,内华达州的誓言是‘一切为了国家’。而适用于全国各中小学的宣誓誓言,构思上更是匠心独具:我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忠实于她所代表的合众国——苍天之下,一个不可分割的国家。在这里,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我决心认真学习、学会关心、懂得分享、珍惜时光,过好每一天。...美国是一个节日很多的国家,利用各种节日庆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美国一贯的做法。美国最主要的爱国节日有:美国独立纪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退伍军人节、国旗制定纪念日等。在国家庆典里,人人都背诵:“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在国旗纪念日里,人人都背诵忠于国旗的誓言:“我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和国旗所代表的共和国”... ...美国电影看似远离政治,实际上很多大片都在向世界宣扬‘美国精神’。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梳理70多年来奥斯卡的历史无疑就是梳理‘美国精神史’。美国电影协会评出的《几近成名》、《永不妥协》、《毒品网络》、《夜晚降临之前》、《最佳表演》、《角斗士》、《高保真》、《梦之挽歌》、《天才小子》、《诚信无价》曾被舆论界喻为弘扬‘美国精神’的十大影片。”
该文总结道:“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做法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广泛的,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我国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让爱国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爱国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一部分。”
由“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对照《美国爱国主义教育考察》一文中的忧患意识、观点等,怎不让人感慨?或将给予我们怎样的昭示呢?
如果说白毛女与黄世仁的故事是发生在乡村,离城里人有点“遥远”的话,哪旧中国时期城里又是一个什么样呢?如臭名昭著的北京天桥“三霸一虎”便是天桥恶霸势力的总代表;资料记载道:天桥曾有一首歌谣“天桥菜市两头洼,不怕别人怕张八。”张八仗着会武术,长期在天桥欺行霸市,对菜农及商贩敲骨吸髓,奸污妇女,无恶不作;西霸天外号富六,本名富德成,长期把持天桥西侧的地皮,对艺人租地设场卖艺无不敲诈勒索,惯于奸淫女艺人;南霸天小名孙五,本名孙振山(另一说法为孙永珍),是天桥丹桂戏院老板,曾任天桥公平市场的里长,仗势榨取钱财,强奸女艺人,后又开鸿兴饭馆,素有“活阎王”之称;北霸天叫刘祥亭,为天桥吉祥戏院老板,对穷苦艺人百般刁难,勒索财物,并猥亵、奸淫女艺人,只要是在吉祥戏院唱京剧或梆子的坤角儿大多深受其害。又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民革中央组织部长,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各界代表扩大联席会上,我亲眼看到了排山倒海的愤怒浪潮,听到了雄壮的革命吼声,北京市倾听人民的呼声,按人民的意愿镇压反革命,我们万分拥护。”此话代表了当时北京人民的心声。而旧中国又有那座城市里没有恶霸、狗腿子之类的欺压百姓之人呢?
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响彻云霄之际,中国广大普通女性才真正的成为了----人。换句话说,在旧中国,中国女性不仅背负着“三座大山”,还背负着“贞节牌坊”、“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缠足(俗称裹小脚)等等束缚... ...不一而足;属性上你是一个女人,实质不如说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基本上就等同于一个等待出卖的商品。不是吗?
也就是说,即便是白毛女嫁给了黄世仁,她不仅不可能会瞬间异化到另一阶层去,她不被黄世仁转手卖到窑子里就算不错的了,还遑论什么慈善、事业、理想什么的;就是黄世仁死了,也轮不到白毛女能说什么话,前有长子长孙掌管家庭事务和财产,后有各房老婆“论资排辈”,顶债来的白毛女如果膝下有儿子并已成人的话或可能还好点,否则只能听天由命了。而无论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还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雷雨》、《夜半歌声》等早期电影,其都不仅仅是文艺作品,而是中国历史的真实写照。
晚唐杜牧在其《阿房宫赋》道:“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或许,当《狼牙山五壮士》、《包身工》等离开中学的课堂,当众多的如黄继光、董存瑞、杨子荣等英雄人物被赋予了什么“新思想”后,结出的或就是白毛女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而要对着干的问吧?问题的关键或还在于,假如旧中国有白毛女嫁给黄世仁的社会环境、条件什么的,还会出《东方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