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光中的爱情绝唱
随笔 黄塑芹
据报载:1982年3月,在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长沙县开慧乡板仓杨家老屋时,从杨开慧卧室后墙的泥砖缝中发现一叠被厚重泥灰包裹着整齐的杨开慧手稿。
手稿中这几段话我反复诵读,每读一次感得热泪盈眶。“我想假使是他(指毛泽东)死了,我的情丝将永远缚在他的尸体上,不会放松,可惜他还不知道我这番情景。”杨开慧说这番话是丈夫毛泽东在外面从事革命活动中,她对丈夫革命工作的坚决支持,因为“革命是要杀头的”,她独自留在板仓进行秘密工作对丈夫的生命安全担心,担心之余想到的是:如果丈夫被反动派抓住,以毛泽东的声望以及对丈夫革命意志之坚定的认知,丈夫只有“慷慨就义”,那么作为热爱丈夫的妻子,杨开慧心理早已准备了“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义,我觉得我是为母亲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杨开慧是这么写的,后来事实证明她也是这么做的。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抓,敌人的严刑拷打也没撬开一个柔弱女子的嘴。反动派只要求杨开慧断绝和毛泽东的夫妻关系即可获释,而杨开慧以一句“死不足惜”决然地从容赴死。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何以为了爱而去死?她对孩子们的将来就放得了心?“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解不开。”这就是真实的杨开慧,真爱丈夫和孩子的杨开慧。杨开慧写于1929年3月的《给一弟的信》,“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致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预感死亡之不可迴避,早已视死如归,早已为自已身后的孩子做好了妥善安排(一弟即杨开慧堂弟杨开明,杨开明后于杨开慧在同一地点被刺刀刺死,因未完成“托孤”使命,致使毛岸英兄弟流落上海街头。)。
杨开慧和向警予及早期所有妇女革命者一样,心中有一条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那就是“共产党人为了广大劳苦人民翻身做主而同‘三座大山’奋战到底,不怕牺牲个人一切乃至生命”,然而,同一时期的“向蔡同盟”(向警予与蔡和森)为什么同样具有坚强的革命信念最后都为共产主义事业壮烈牺牲的“向蔡同盟”何以中途分道扬镳?而“毛杨结合”竞成爱情佳话卓绝千古?我想,这与毛泽东深厚的思想底蕴与非凡气质和杨开慧心中对毛泽东无以复加的景仰与爱慕断然难以分开。从毛主席写于1923年给杨开慧的一首词《贺新郎》即可感知毛主席对夫人杨开慧的浓浓深情:
挥手自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环宇。
重比翼,
和云翥。
从这首词中知道,长期离开家庭在外从事革命活动的毛泽东,难免在夫妻之间产生误会,杨开慧是一位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又和毛泽东相交极深,对毛泽东的了解不比板仓先生对这位“天才学生”弱,杨昌济“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一生所学倾注毛泽东这擎天大木,深知毛泽东读书求学不是为“饭碗”,而是“不论革命则已,若论革命当重此二子(毛泽东和蔡和森)”。而早已相交相知出身于名师家世中的大家闺秀杨开慧对这位父亲的得意门生蔫能比他人所知之弱?
毛泽东这位天才浪漫主义诗人与强大自信的革命家,对从学妹到夫人的杨开慧自然恩爱有加,她不单单是一位爱妻,而且是心灵惟一知己,他知道自己的爱妻和自己一样为心中伟大革命信念纵然赴汤蹈火万死也不辞的,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他当然愿意和爱妻并肩作战同生共死。然而毕竞有了一个家庭,有三个爱子需要有父母呵护抚育。他深刻理解爱妻的心情,但他革命重任在肩,不舍小家如何完成解放全人类劳苦大众之伟大而神圣使命?
从词中读到了一位革命者对妻子的深情厚爱,“算人间知己吾和汝”,前嫌尽释,然而面对革命形势与重任,只能百般抚慰之后“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这位被压迫者的革命领袖,对待爱妻的误会便是如此地知冷知热谦诚平和地“知误会前番书语”谆谆解释,使夫人强烈感受到丈夫的肝胆柔肠与一片真爱,故而杨开慧“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义,我觉得我是为母亲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哪怕丈夫远在千里之外生死未卜也要在丈夫生日这一天“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杨开慧图自己的丈夫什么呢?她心目中的丈夫是怎样一个人值得她愿意付出一切乃至生命?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是正如毛泽东词中所说“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正因为是人世间惟一的知己,哪怕和毛泽东在一起居无定所餐风露宿,甚至于“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跟着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知己是夫妻恩爱的重要因素,是婚姻天长地久的必然条件,有着崇高的共同精神追求,夫妻之深情可感天动地,如若达不到知己,同一个丈夫在另一个妻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感情回应将大不一样。比如毛泽东和贺子珍,不要以为杨开慧是结发妻子,是毛泽东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毛泽东在杨开慧之前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终生独身,一个郁郁早故。贺子珍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这位“过于自我”的生死战友与革命伴侣之所以各分东西,便因贺子珍的性格与精神境界无法与毛泽东“知己”,惟其知己与性格相融合达到精神境界相通,这样的夫妻深情才天高水长。
每次读到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心潮激荡,感慨万端!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虽然这首词写于1957年5月11日,并且还是唱和李淑一,但在1949年的国庆之前,共和国谛造者的开国领袖想到的是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对杨开慧的怀念尤其深切,见到毛岸英便讲述杨开慧的事迹而泪飞顿作倾盆雨!
从酬答先烈遗孀、夫人旧识李淑一千古绝唱之词章中,深刻感受到伟人对杨开慧无时无地难以忘怀的真挚感情。先烈的忠魂在月宫受到仙子热烈欢迎与款待,当获悉革命成功的喜讯,曾经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与阴森屠刀的烈士们“面不改色心不跳”大义凛然,此时却泪雨倾盆!毛泽东心中的骄杨忠魂多么奇丽豪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骄杨们的赞誉之盛、挚爱之切!
这就是知己的深爱,这就是对知己深切的怀念!
我所以如此感怀,是因为时下所谓爱情的演绎早已与爱情无关。我不知道有没有人遭遇爱情,拥有爱情,我当然不是说,今天的爱情必然吻合毛杨爱情模式。革命先烈曾经追求的解放事业,早已于上个世纪中叶成为了现实。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正是先烈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再无须付出热血与生命。我们只要自由、真诚与亲爱地生活着就可以了。爱情的含义就是彼此亲爱就OK了。但是,我们的爱情如果不是自由、真诚与亲爱,那么,爱情是什么呢?昨天我收到网友转载的愽文,愽文是这样的:
“男:嫁给我吧,女:有房吗?男:租的。女:有车吗?男:自行车。女:薪水多少?男:20000,每年。女:哈,那你凭什么娶我?男:我疼你啊。女:疼?几斤几两?男:我爱你啊。女:爱?能当饭吃?男人面红耳赤,走了。两年后。男:我娶你吧,女:有房吗? 男:海湾别墅。女:有车吗?男:宝马。女:薪水多少?男:没有,我给别人发薪水。女:那好吧,我嫁你。女人于是嫁给了男人,不过她忘了,这次男人没有说爱。十年后。男:我们离婚吧,女:你说什么?男:离婚吧,女:为什么?男:我有新的女人了,你,没她漂亮,女:可我是你妻子,男:不,你是我用房,用钱,用车换回来的女人,女:你不是爱我吗?我记得你说过的。男:可是那次你没接受,接受时,我没说过。简简单单的爱,简简单单的生活,胜过一切!珍惜爱你的每一个人! 金钱社会、物质社会、多少的辛酸多少的痛楚、华丽的背后谁人能懂,看过的每个人,都转到自己空间吧!,不要等到爱你的人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当然这则愽文不代表什么,它仅仅是一则愽文而已。但我从文中感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无奈与悲哀,它不代表什么,但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一种现象,那就是巧取豪夺不劳而获贪图享受。有一句话很流行:奋斗的好不如嫁的好。太多事件反映出来还都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名星傍大款,比如腐败形势愈发严峻,比如美女疯狂嫁官二代、嫁富二代,比如母亲逼高中在读女儿赶紧做富豪小三小四小N,比如,比如太多不胜枚举,勿用赘言。
发生在我身边的就几乎个个雷同。比如我自己,写作不出名,内人曾几时时耳边轰炸,别说你不可能写作成名,成名了我也老了,有钱用也没意思了,有名牌衣穿也走不动了,我见到的最没文化最没素质的嫁到千万富翁家,气死我了。我二嫂就骂我二哥可以死了,一年纯收入才30、40万你就沾沾自喜,你不见我娘家弟弟一年200多万纯收入?我大哥跌倒了,腰部严重损伤,躺在床上翻不得身,大嫂却偏要随单位去桂林旅游。大哥的女儿踢了恋人,听说介绍的那个亲亲家有好几十万,就闪婚了,在给我微愽上,侮辱我在长沙还没房没车,还写什东东?!她在溆浦有车有房!公公一辈子上班积蓄,她一年之内挥霍一空,她不知道,她一家人不是嫁了有几十万家底的夫家,连我长沙这把产业她一辈子都混不到的。听说弟媳和老弟正闹离婚,因为老弟没有他兄长们有钱。我晕,我真晕。离婚的理由如果是因为丈夫挣钱少,好家伙,有钱的丈夫们,你们对你们老婆好的话,真就傻冒,赶紧去离婚,要不赶紧小三小四小N不封顶,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是胡话可别当真,不过,我耳闻目睹基本就这样。如果说,这个世上没有一个好男人,说的没错,辨证地说,那么,这个世上没有一个好女人,也不会太偏激吧。
那么,时人何必口口声声爱情长爱情短?或许我生活环境过于特殊,我倒真心希望我个人生活环境之外的社会环境倒很爱情,没有坏男人,没有坏女人,都很真诚,很幸福。我情愿我的生活环境越狭窄越好,狭窄到剩下一个我、最好,以免我胡说八道,以免我每每去定王台书市,路经杨开慧牺牲处时候,耳畔老听到霞姑深情吟诵:
天阴起朔风,
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
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
寒衣是否备
、、、、、、
念我远方人,
复及数良朋。
心怀长郁郁,
何日复重逢。
每次这个吟诵声传到我耳里,我心里就感觉十分酸楚,满腔苍凉惹到我泪水涔涔。泪光中望见一对佳偶,男士长发飘逸、英姿焕发,肩挎行包,手拿油纸伞,并肩于齐耳短发手抱书卷神情坚毅的清奇女子,皆昂首阔步,奔向光明的经典画面。我不禁思绪飘渺,恍恍惚惚,不知何如。
QQ:1165297251
<i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