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柏坡村
走进西柏坡村
(2009年9月23日)
今年8月29日,我借着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村。
西柏坡村原本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村庄。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村庄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有人说: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来的。也有人说: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出发地。这些比喻都很贴切,评价也都很正确。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踏入这个座落在滹沱河畔的不平凡的村庄,好像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朝拜梵蒂冈一样,好像一个远道而来寻根的后代瞻仰供奉祖先的殿堂一样,也好像一个从战争硝烟里滚出来的老战士重访当年的总指挥部一样。
我和朋友拜谒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刘主席、任弼时和董必武等领导同志当年的住房。发现每一处院落都栽了一棵梨树。据说是种梨、吃梨、不分梨,取全家聚而不散之意。我们特意到当年的军委作战室里参观了一下,眼光停留在那份挂在墙上的军事地图,久久不想离开。1948年9月12日至翌年1月31日,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西柏坡村指挥我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与平原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和平、津两市,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和华北。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完全可以说,西柏坡村乃是最叫蒋介石之辈感到头疼和心痛的地方。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西柏坡村乃是见证鱼水一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军民关系的圣地。在西柏坡纪念馆档案资料中,西柏坡村一位名叫阎如魁的农民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毛主席在俺村,中央机关的同志们热情地为俺贫下中农做好事。管理员(工作人员)一看见老百姓推碾、扬场,就牵着机关的牲口来帮忙。老百姓收庄稼,毛主席号召帮助群众,抢秋夺夏,夏天帮助割麦,秋天帮助收稻。有担的,有背的,往老百姓的场上送,干得可欢了。”这位农民用朴实的语言道出怀念与感激之情。事实上,西柏坡村的乡亲们对毛主席和中央机关的人员也是亲如一家,到了端午节,老百姓成群结队地往大院里送粽子,中秋节则送月饼,那情形就像是相处多年、关系融洽的老邻居相互间串门一般。
我和朋友在著名的中共7届2中全会旧址逗留了许久。这是一间极为普通的食堂,同时,可以兼作会议室。散会了,接着就地用餐,倒也是很方便。不过,由于场地不大,估计当时有不少人仍然只能在屋外的空地里蹲着吃饭。
1949年3月5日,就是在这所普通的食堂里,毛主席向全党敲响了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两个务必”的思想。3月13日,毛主席在党的7届2中全会作总结时指出:“如果国家,主要的就是人民解放军和我们的党腐化下去,无产阶级不能掌握住这个国家政权,那还是有问题的。”这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进一步阐发。
1949年的3月的确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月份。仍然是这一年的3月,毛主席在进京前夕,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不要以功臣自居,不要搞腐化,不许讲享乐,要坚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共产主义。” 3月24日凌晨,200多辆小、中型吉普车、大卡车组成的车队,分批从西柏坡出发驶上通往北平的大道。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分乘11辆小车,率先上路。登车前,毛主席风趣地、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等领导同志说:“我们是进京‘赶考’啊。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合格,希望会考个好成绩。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当然,后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毛主席领导下进京“赶考”取得了好成绩。
后人说到党的7届2中全会时,常常会涉及“西柏坡精神”。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我等后来人不敢擅说。但是,我总觉得,对于“西柏坡精神”的诠释不可简单化。从毛主席在党的7届2中全会上的讲话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看待胜利,不要因为胜利而犯错误。二是要高度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在糖弹面前不要打败仗。三是要清醒地看到将要赢得的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或者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而“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我们要做到“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其实就是强调坚持“不断革命”论,要继续推进革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将来建设共产主义。如此看来,“西柏坡精神”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反对腐败,继续革命”,能够实现这个核心内容的法宝就是加强执政党的作风建设,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而这一点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
建国六十周年之前,能够到新中国起步的地方看一看,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西柏坡村的老院子恢复得很好,真正做到了修旧如旧,给人以真实感。纪念馆也修得不错,馆前五大书记的群雕形象十分逼真,引起游人纷纷为之驻足。我们看的时候,纪念馆内正在维修,许多展室没有开放,也在重新布展。据说,要为国庆六十周年展出做准备。西柏坡村的自然环境很好,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尤其是岗南水库的库区亦即西柏坡湖一片湖光粼粼,与蓝天相接,蔚为壮观。当然,西柏坡村周围的一些建筑过于“现代化”,与西柏坡村的风貌很不相称,应当说,此乃大大的败笔。
离开西柏坡村时,我和朋友买了这个村走出来的作家阎涛同志的大作《走进西柏坡》,以作纪念。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