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观奇:列宁留下的一个宝贵思想
项观奇:列宁留下的一个宝贵思想
『副统帅』对于读书,有一段名言,叫做:读毛主席的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急用先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他叛党叛国摔下去以后,这个读书方法被称为是实用主义的、唯心主义的,抛弃了。我则不以为然,不想因人废事。我认为这至少不失为一个好的读书的方法。系统学习是要的,把握精神实质也是要的,但是,一是系统学不等于漫无边际地读书;把握精神实质不等于不读书,只凭自己想。猫论,不主张读书;毛主席主张读书;『副帅』也主张读书,并找到了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读书方法。只要不走极端,庸俗化,这个方法还是好的。
最近,思索社会主义问题,遇到困难时,自然又遵照『副统帅』的办法去读马列毛的书。在读<列宁选集>三、四卷时,颇有心得。其中之一,便是列宁提出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这个思想使我顿开茅塞,解开了许多过去不解的问题。
我终于明白,我们是在干社会主义;但是,我们干得又还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干得是在向社会主义过渡。
这不矛盾吗?不。不矛盾。我们是在干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向『完全的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正是历史真实的科学的辩证的概括。这是列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所正从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依然有非常及时的指导意义。这个思想,甚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科学的表述和更严谨的理论基石。
我们强调『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对的。但是,这句话只能在理解成『坚持向社会主义过渡不动摇』时,才是准确的,科学的,因而是正确的。这是我向列宁请教后的学习心得。
列宁为什么说向社会主义过渡,难道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不是在俄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了吗?
是的。我们通常总是这样想,这样讲的。这不错。但是,这还不完全,还不够。还要学习、理解列宁讲的另一方面的意思。
历史总是不断过渡的。不会一步登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充分体现了这一辩证思想。
1850年,马克思在<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里就写下了那段著名的话:『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
但是,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历史阶段提出来,那还是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但是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2页。)
毫无疑问,正如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所说,『这个刚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在各方面还带有旧社会痕迹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最初的提出。
显然,马克思是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性历史阶段,来看待的,这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典型意义上的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阶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反复阐明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一再说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又更多地使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说法。当然有时也使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一说法。但是,这里的共产主义已经是指作为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个改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无关紧要的。列宁对于理论的严谨,就像自然科学家那样精确。这里包含着理论的发展。
列宁当然十分清楚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的含意。而在革命胜利后,他所面对的俄国,却不能立即达到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水平。列宁为此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论述。这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社会主义依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里不想过多引用语录,同志们可以自己去看,只是选几段特别重要的,并加上我的学习心得,以期引起同志们重视。
列宁说:
『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我们党看得更远些:社会主义必然会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而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上写的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第三卷,第62页。)
这显然是对哥达纲领观点的继承,现在,已经是大家熟知的观点。
夺取政权后,列宁对这个观点作出了进一步的重大的发展。他指出:
『怎样想象出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不困难。这个任务也已经解决了。但是,怎样具体地从旧的、习惯了的、大家都熟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新的、还没有长出来的、还没有稳固基础的社会主义,却是一个最困难的任务。』(<关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的工作>,<列宁全集>第30卷,第299页。)
列宁为什么说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再说向共产主义过渡?
一旦夺取政权,接下来的认识上的困难就发生了。就是,实际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不简单,并不是随着政权的获得就可以获得的,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列宁深刻指出:『看来,还没有一个专心研究过俄国经济问题的人否认过这种经济的过渡性质。看来,也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否认过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这个名称是表明苏维埃政权有决心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绝不是表明承认新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那末过渡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在经济上是不是说,在这个制度内既有资本主义的也有社会主义的成份、部份和因素呢?谁都承认识这样的。但并不是所有承认这点的人都考虑到:俄国现有各种社会经济结构的成份究竟是怎样的。问题的全部关键就在这里。
现在我们把这些成份列举如下:
(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
(2)小商品生产(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
(3)私人资本主义;
(4)国家资本主义;
(5)社会主义。
俄国如此辽阔广大,如此五光十色,以致社会经济结构的所有这些不同类型都错综在它里面。特点就在这里。』(<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列宁选集>,第三卷,第540__541页。)
列宁在这里就把问提提得很尖锐了,而且也正是在这里要有理论的突破。列宁明确地说,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名称只是表明我们有决心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表明我们承认我们的经济制度已经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在我们看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而列宁说得是完全正确的。五种经济现像并存,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尽管社会主义占主导。列宁讲的这种情况,和我们很相像,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是否有勇气承认我们的经济制度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
列宁可是反复讲这个道理的。再如:
『由于俄国是极端落后的小资产阶级的国家,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必然有一些不同于先进国家的特点。但俄国的基本力量及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却是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所以这些特点能涉及的只是非最主要的方面。
这些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就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主义。这些基本力量就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俄国经济表现着两方面的斗争,一方面是在一个广大的国家全国范围内按共产主义原则联合起来的进行劳动的初步措施,另一方面是小商品生产,是还保持着的、以及在小商品生产基础上复活着的资本主义。
…………
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列宁选集>第四卷,第85__86页。)
『无产阶级政党应当说明,在商品生产下的小经济制度决不能使人类摆脱群众生活贫困和遭受压迫的状况。』(<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第三卷第50页。)
列宁说明了小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说明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险性。1975、1976年,毛主席重申了列宁的这些观点。意思是相同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全,很艰难,很危险。
列宁对小生产经济的观点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以小岗村为旗帜的方向,只能解释为资本主义方向。这一点,不必辩论,列宁讲得清清楚楚,切中要害。在这面旗帜下,所谓『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正是要我们跟着资本主义走。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把不得不采取的步骤,变成了我们奋斗的方向,那是很危险的。事实也是这样。这两位同志,一位已经故去,在他最后的留言中,把自己的资产阶级政治方向讲明白了。而另一位,声言趁他这位1936年参加革命的『元老』在,要重新评价毛泽东,实际就是要完成特权阶层一心想完成的事业____全盘推倒毛泽东。可是,学习了列宁的指示后,我倒觉得,重新评价这位不是元老的『元老』,究竟是不是共产党人,究竟是『蒋委员长』的委员长、还是『毛委员』的委员长,倒是更有必要。
列宁关于因为俄国落后而造成过渡时期较长的意见,也很有现实意义。
『我们在俄国(推翻资产阶级后的第三年)还是采取最初步骤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阶级还存在,而且在任何地方,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都还要存在好多年。在没有农民(但仍有小业主!)的英国,也许这个时期会短一些。』(<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四卷,第200页。)
『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所需要的过渡时期就愈长。』(<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列宁全集>,第33卷,第43页。)
这些话也很有启发意义。我们不是英国,我们的农民比俄国农民资格老,人数多,受封建儒家文化熏陶的时间长。而且,在我国解放前,资本主义更不发达,用毛主席的话说,叫做『差不多』。实际是两『半』,半封建半殖民地。那么,结论太清楚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过渡的时间会更长,而遇到的困难会更大,事实也正是这样。
请读者原谅我较多地引用了列宁的意见。我想,这样多的精彩的论述,对于我们认识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好处的。
不是有人说『什么是社会主义还不清楚』吗?在列宁那里,是很清楚的,也是很清醒的。既没有右倾的错误,也没有左倾的错误,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的完整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只有不读马列的人,才老是嘟囔我们在做什么、应该怎么作,都不清楚。只有有偏见而又无知的谢韬先生,才骂列宁是暴力左倾机会主义者。
列宁的话在,我的学习心得很浅薄。大家会从列宁的思想中吸取养料。我只想说,这是一个思想宝库,我们无论怎样努力学习,或许还是不能完全把握。
我看到,真正懂得列宁、继承列宁、发展列宁的,还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毛主席,只有毛主席,深通列宁的思想。
在两次历史转折的关头,毛主席继承并发展了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一次是五十年代。毛主席的思想十分明确,他说,『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这后一句话就是说的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革命没有停止,没有采取『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方针,而是继续前进。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正如毛主席195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中央委员会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的时候,即一九五二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就是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期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以求达到在我国建澄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党的总路线以及党为着实现这个总路线而采取的各项重要的政策和办法,已经在事实上被证明是正确的。』
到了1956年,我们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向社会主义过渡,迈出了带有决定意义的一步。1958年开始大干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设想来一个经济大跃进。
但是,我们遇到了国际、国内的各方面的挫折,事情好像不是像原来设想的那样简单。
这是历史面临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关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遇到的新课题。
经过自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后的反复实践,包括经过文化大革命这十年的实践,毛主席又一次回到了列宁留下的宝贵的思想,并有所发展,有所突破。这就是1975年公布的『理论指示』和1976年的中央四号文件公布的『重要指示』。
毛主席再次实际提出了我们仍然面临着过渡的问题。我们还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所有制变更了,但是,还有列宁讲的那一大堆问题,还有封建性的等级的特权的制度成份,这既是政治结构,也是经济结构,也是社会结构,这都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所应有的,但又是确实已经存在的。
这是毛主席的伟大的思想飞跃,是在所有制变更了之后,面对中国社会实际提出的新的理论,是他一生的第二个伟大贡献(第一个是新民主主义论)。是对列宁的继承,更是对列宁的发展。
我从自己参加文革的切身体会中,深感毛主席第二个贡献的伟大。所以我说,不懂1976年的毛泽东,就不懂毛主席的第二个贡献,就不懂毛泽东思想。现在,我依然这样看。我那篇阐发第二个贡献的长文是正确的,是符合马列毛主义的,那个『半』字,用得不错,有这里揭示的列宁的思想支撑。
正是看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问题,才会明白修正主义不是一个个人罪孽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必然,是历史的水平,历史的基础,历史的状况等等决定了的历史的必然。只有这样看问题,这样坚持唯物史观,我们才不会只是去寻找个别人物的罪责,而是把革命的任务放在改造社会结构上。说继续革命,继续改革,就是作这件事,实质还是列宁说的,继续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主席去世后的三十年,别看经济有了大的进步,但是,从社会形态上来说,历史毕竟是退了一步,一大步。不完全的社会主义社变得更不完全。在资本主义经济几乎已经有半壁河山的情况下,这还要辩论吗?不用了。对照上面列宁说的当时俄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我们现在能有多大不同?如果说有,依我的浅见,我们更软弱。
残酷的历史事实是,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们不是离列宁说的『完全的社会主义』(<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50页。)更近了,而是更远了。我们可以用阿Q精神说,这是为了更好的一跃而后退。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面临的历史任务依然是列宁指出的,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向完全的社会主义过渡。
后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跑。我不知道我们的领导人是否明白了列宁的思想,我们是否敢于承认我们实际还没有达到社会主义,是否有勇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实现向完全的社会主义的过渡。
如果坚持列宁的思想,也是毛主席的思想,号称『初级阶段』,我们实在还不够格;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更达不到,如列宁所说,那是在『想象』之中。我们所干的实际只是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且是在党的路线、党的性质不出根本问题的情况下。
我们的历史起点比俄国还低。我们赢得了政权,可是,往前走,我们遇到的困难却更多。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不能不完成的任务。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列宁揭示的那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社会愈落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愈困难。
这不是悲观,这是共产党人的勇气和力量。
有了这个思想,才能真正对我们现正从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一个冷静的科学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才能打开社会主义之门。
中国这样大,社会主义事业涉及的问题这样多,从经济到政治、到思想文化,到处都面临着复杂的过渡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在这个时候,有列宁、毛主席的过渡的思想指导,我们才不会出方向、路线错误。从这一点说,国庆方阵,重新补上毛泽东思想万岁,不是多余的,而且,还应该加上马列主义万岁。没有这个主义,就没有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我们不能忘本,更况我们至少现在还离不开这个主义。
虚心向列宁、毛泽东请教吧。要想真正攀登上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峰,至少现在,我们还离不开他们的指教。
现在说,我们的党是学习型的党,这是很对的。党的领导人,党的政治局,当然有必要请专家讲课,向他们学习;但是,有一条不能忘记,马列毛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导师,他们的理论和智慧是更伟大的思想宝库,读他们的原著,是共产党人的永远的必修课。
不信,您就碰一下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历史课题。看谁真正解开了历史之迷。
坚持过渡思想吧。过渡就是革命,过渡就是改革,过渡就是踏踏实实地走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
项观奇2009.10.10于德国马克思的家乡红思虑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