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的先生们在为谁服务?
《百家讲坛》的先生们在为谁服务?
一点前言
我实在厌恶时下那些没完没了的是非纠纷,但我绝不放弃作人应该持有的原则。故而在这个帖子中,我不想点被责者的大名,只想就事说理。
记得人民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两段话: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让我们结合人民领袖毛泽东这两段话,来看看当今的舆论界是怎样在突出人民的吧。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最为强大的舆论工具应该是首推视频教育,但在我们视频教育最为强大的舆论阵地《百家讲坛》里,却充满了帝王将相、达官圣人,哪里还有工人农民的影子?
这里,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就是《百家讲坛》的常客,因为那里面毕竟有着大量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华,但是,在向广大观众讲解那些内容的时候,倘若不突出它们的人民性,则实难起到事半功倍地共鸣效果。仅举以下两例:
众所周知,于谦的确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很难得的杰出人才,但《百家讲坛》在讲解《救时宰相于谦》的时候,却仅仅将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的原因归功于宰相于谦的聪明才智。
试想,这能够符合历史事实么?甚至连讲解者都这样向观众介绍着大明王朝当时的严峻形势:“英宗皇帝所带领的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被蒙古族也先所带领的三万铁骑全部歼灭,连英宗本人也都成了俘虏;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连英宗的弟弟在接替皇位时都被吓得遍体战抖不止,实在不愿意当这个危难皇帝;满朝文武大臣都在议论着京都南迁;北京附近仅剩下一些二三流的士兵;而主战派于谦仅仅是一位从来没有与军队打过交道的、并且职位不高的文官……”。
试问,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倘若于谦没有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不充分地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不在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当也先的铁骑直逼北京城的时候,他还能够取得领导北京保卫战的彻底胜利么?
但奇怪的是,讲解者在这里为什么却只字不提人民群众的决定性的作用?请问,这究竟是在利用历史教育人民群众呢?还是企图愚弄人民群众呢?
众所周知,海瑞的确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敢于直骂皇帝昏庸、敢于独立勇斗群贪、努力为百姓做事的好官。《百家讲坛》的讲解者在向广大观念分析海瑞的成材原因时,说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童年的海瑞放学归来,兴致勃勃地向母亲讲述着发生在学堂里的一件趣事,由于他自己觉得特别好笑,便手舞足蹈,笑的前仰后合,却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的脸色竟然越来越严厉,一言不发地盯视着他。这使得小小的海瑞马上意识到,自己此时的言谈举止,不符合母亲平时所教诲的要做圣人所必备的言谈举止的标准。由此,便决定了海瑞为国为民效力的一丝不苟的思想品质。
天啊!这在我们把独生子女当做小皇帝一样看待的今天来说,如此的教育方式该是多么的残酷阿?
写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年因为突出斗私批修所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焦裕禄、王进喜、雷锋的年代里,曾经的确有一些人因为言行不当受到了群众的批判(笔者注,我当时也曾经对这种现象产生过反感),但是,倘若能够将这件事与中华民族所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焦裕禄、王进喜、雷锋相比,与海瑞的成材之因相比,特别是与当今中国因为“不管黑猫白猫” 、“不问姓社姓资” 、毫无限制地“解放思想”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思想品质的大滑坡相比,则古人海母对海瑞的严厉、当年一些人因为言行不当而受到群众的批判又算得了什么呢?倘若《百家讲坛》的讲解者在向广大观众分析海瑞的成材原因时,也能够适时并且实事求是地进行这样的对比,那岂不是要激励出千千万万海瑞式的官员么?也不至于枉了讲解者的一片苦心,但不知仅仅这点极其容易的小事,讲解者却为什么就是不肯为呢?莫不是另有苦衷么?
综上所述,以《百家讲坛》为首的舆论阵地到底是在为谁服务的呢?倘若再将袁腾飞事件与此联系,则人们是否应该怀疑我们舆论阵地主导者的图谋不轨呢?
秦川牛
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