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和共同富裕
文章以‘养牛’比喻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的处境,提出通过消灭私有制、实行平均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强调物权平等、消除家庭分配制度,设立分配机构进行合理平均分配,推动社会公平与整体发展。
资本主义私有制(私家所有制)社会把工人当牛养。失业的时候给你最低生活保障,就像是农闲时给牛基本的吃喝。有事做的时候就把你赶到工厂里,就像农忙时把牛赶到地里。社会发展时你的福利就随着提高,就像主人富裕时牛的吃喝住也随着提高。牛的福利提高了,但牛还是牛。我们要当人不当牛。消灭私家所有制,实行合理的平均分配(合理的按需分配),把工人从牛的位置还原到人的位置。我们要权利不要福利。我们要物权平等。首先要生存物权平等,生存物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扩大,继而要发展物权的平等,并随着社会发展而扩大。我提议设立分配机构,收取更高的工资税(个人所得税)做为分配机构进行平均分配的一个来源。分配机构对所有人实行合理的平均分配,以此实现社会公平。保留市场经济中的差异分配,以此保证经济效率。消灭私家所有制,消除家庭内的分配制度。家庭内的分配制度会将市场经济的差异分配传递给下一代,造成起点不公平,造成幼少青问题。所谓幼少青问题就是人的幼少青阶段分配不公问题。人生可以分为工作前阶段、工作中阶段和工作后阶段。工作前阶段就是从出生、幼年、少年、青年,直到工作之前的阶段,简称幼少青阶段。工作中阶段就是从学校出来工作的青年,到壮年、中年,直到退休前的阶段,简称青壮中阶段。工作后阶段就是退休后的老年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其他的经济学里所说的分配只说到工作中阶段的分配,而工作前和工作后这两个阶段的分配都没有提及。按劳分配制度也只是工作中阶段的分配制度。在工作前阶段也就是幼少青阶段的分配是家庭内的分配,由家庭内处于工作中阶段的人支撑。在工作中阶段(青壮中阶段)的分配大部分是企业内的分配,由企业内的所有工作人员支撑。消除家庭内的分配制度,分配机构不只对工作中的人平均分配,也对工作前阶段和工作后阶段的人平均分配。分配机构是对所有阶段的人进行合理的平均分配,不是绝对的平均分配。这不是把所有收入都平均分配,而是把收入的一部分拿出来像毛泽东时代进行土地改革那样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像平均地权那样平均物权。首先平均生存物权,继而平均发展物权,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平均的程度,继而实现共同富裕。
很赞哦! (1025)